小剧场戏曲的探索与美学追求

时间:2022-09-28 07:55:29

小剧场戏曲的探索与美学追求

北京京剧院陆续创作演出以《马前泼水》、《阎惜娇》、《浮生六记》为代表的五部小剧场京剧,被理论界看作是当代小剧场戏曲的滥觞。从中我们约略可以看到小剧场戏曲的探索和美学上的追求。

小剧场戏曲的出现可以看作是当代戏曲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历史分野。它对各种艺术样式的渗透、借鉴和对戏曲自身的创新与探索,既顺应了中外交融、中外碰撞的时代潮流,又为古老的戏曲艺术拓展了生存空间。

纵观北京京剧院的“小剧场京剧三部曲”作品,可以就其探索和美学追求做如下概括:首先,舞台呈现上的时空观念的变革使其舞台体现具有极大的灵活度和自由度。“既不同于话剧,也不同于传统戏曲,既有别于小剧场话剧,也有别于传统的戏曲小舞台”。其二,更加强调戏曲的技艺性和观赏性。其三,把现代思想观念注入传统题材,用现代观念和手法编创剧目,淡化了传统戏、历史剧、现代戏的界限。

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是北京京剧院创作的第一部小剧场戏曲剧目,堪称我国第一部小剧场戏曲。与传统的京剧相比,《马前泼水》立足于当代,从解剖人性的角度,重新诠释了这个古老的故事,重在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剧中添加的朱买臣和崔氏洞房花烛一场戏,这在老戏中原本是没有的。通过这场戏,用全新的视角重塑了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崔氏形象。与旧版相比,崔氏“恶女人”的形象被完全颠覆,这体现出作品的现代意识。从舞台呈现来看,《马前泼水》把乐队暴露于舞台上,拓宽了京剧演出的表演空间。充分发挥了戏曲的唱念做舞的优势,使舞台活泼而不沉默,充满灵动的活力。演员的表演非常到位,充满了美感。而近距离的观赏增强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交流。

小剧场京剧《阎惜娇》则把京剧《坐楼杀惜》和昆曲《活捉》连缀整合到一起成为一出新戏。该剧淡化了戏曲的音乐程式和舞台程式,对剧中人物进行了全方位的颠覆。从人性出发,深入挖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为了契合小剧场的演出氛围,该剧弱化了武场。为了细腻地揭示人物内心,摒弃了“皮黄”而采用了吹腔。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对阎惜娇这个人物的造型和传统的泼辣旦进行了改造。角色的表演套路和风格打破了行当和流派的限制。

与前面两部戏相比,小剧场京剧《浮生六记》更体现了小剧场戏曲的探索性。该剧取材于沈复的自传体随笔《浮生六记》。原作以沈复夫妇生活为主线,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而戏中则是采用了“戏中戏”的方式叙述。中年沈复和二伴当,行商各地,夜宿海上花艇。伴当迷醉了沈复,找来貌似故去的沈妻芸娘的歌妓喜儿,敷演往事,期望能套出其书后二卷所载海外仙山的消息。喜儿经历其家居优游之事,渐渐向往沈复当日的小民生活,欲和他一起回江南去。不了伴当陷害,其老鸨勒令喜儿,月落之前了断情缘。二人演起当日生死离别后,携后二卷投海而去。

《浮生六记》的探索意义在于既有对戏曲传统的回归,也有对戏曲艺术的变革和创新。如以“副末开场”的方式就是对传统戏曲剧场的一种回归。创新与变革则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采用了“戏中戏”的叙述方式;打破了戏曲的行当,演员多门抱,扮演的角色涉及两个以上的行当;布景突破了以往京剧的设计,有实物船的造型,演员的卸妆换装透明化,排演手法创新较多;以生活化的手法拉近京剧与一般观众的距离,插科打诨,让观众在一笑之余而有所得。

小剧场在创立之初就被赋予了实验的重任,在戏剧发展史上,每当戏剧发展面临危机,小剧场式的探索就会应运而生。小剧场戏曲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时间还很短。传统戏改编、历史剧、现代戏是当代戏曲题材的一个分野,而小剧场戏曲的探索实验则打破了这种界限。应该看到传统戏改编、历史剧、现代戏是当代戏曲创作的一体几面,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如何发掘传统戏曲艺术中有价值的东西,进行艺术革新?如何促进当代戏曲的创作?从某种程度上说,小剧场戏曲对当代戏曲创作起到了实验场的作用,同时也承担了戏曲艺术传承与革新的探索重任。

从《马前泼水》到《浮生六记》,北京京剧院的创作实践对小剧场戏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总结归纳这三部作品的创作经验和美学追求,通过进一步研究探索出一条戏曲现代化的道路或模式,对于推动小剧场戏曲的发展,促进当代戏曲创作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平遥财神庙戏台藻井艺术特征考察 下一篇:刘美含养宠物能更懂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