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加大投入

时间:2022-09-28 07:27:10

为什么要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这似乎是一个伪问题。至少在职教战线,大家都清楚,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远远高于普通教育。在发达国家,前者是后者的3倍以上。除了这个惯常的理由,还有两点也是应该加以强调的。

其一,主观上,中等职业教育“先天发育不良”。

1958年,在新中国成立刚刚第9个年头,一大批职业学校随着“”的风潮升格为高等学校,其后虽然很多学校恢复了原初的定位,但仍有部分进入了高等教育序列。这种“资源流失”的情况在以后多次发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秩序的恢复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又有一批基础较好的中专学校升格为专科学校直至成为今天的本科院校。2002年左右,是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创办的高峰期,也是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流失的高峰期,一批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升格或合并后升格,有的副省级城市中职学校在数量上一下子锐减了三分之二。近些年来,剩下来的 “老中专”也屡屡加盟本科院校,借壳升格的结果是,从此脱离了职教体系。

那么,支撑中等职业教育的主体是什么呢?毋庸讳言,主体之一是技工学校,但是在企业面向市场经营、剥离“办社会”的大抉择下,许多技工学校形同民办学校,得到企业的经费微乎其微。主体之二是职业高中和职业中专,这部分学校正是当初经批示由三分之一的高中改造而成,时有“剩人教闲人”之谓。近3年实施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应该说,遴选的对象,都是各地区中职学校中的佼佼者。但是遗憾的是,仍有部分学校因为“历史欠账太多”、“后期营养跟不上”,而在省级初评和国家终评中不能过关。

其二,客观上,中等职业教育在当代更具有民生性和公益性的特质。

黄炎培先生当年在理论和实践中提倡职业教育“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就意在突出职业教育的民生性。时至今日,职业教育明确“以就业为导向”,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别强调,发展职业教育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中等职业教育尤其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变弱势群体命运,乃至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极大贡献。

与此同时,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正如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所强调的,劳动者的技能是国家的财富,实现职业教育公益性是国家责任。强化职业教育公益性是世界强国的共同规律,理应成为我国现阶段的国家战略选择。

无论是民生性还是公益性,都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需要公共资源予以补偿。因此,政府财政不但要承担中等职业教育经费,而且要加大投入力度。这也是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

让人欣慰的是,2005年以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递增。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已经占到国内生产总值4%的乐观形势下,无论是补历史欠账,还是再次打造民生工程,都需要政府继续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当然,正如本刊曾经强调的,投入的方式和重心要多做谋划。

上一篇:无限春光 3期 下一篇:民警叔叔的“特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