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灌区泥沙处理并提高灌区灌溉效率的思考

时间:2022-09-28 07:14:18

做好灌区泥沙处理并提高灌区灌溉效率的思考

摘要:导致区渠道泥沙淤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渠道设计不合理、配套工程年久失修、放水及水量分配存在问题、周围居民带来影响、淤泥清理费用偏高等方面。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做好灌区泥沙处理工作,并提高灌区灌溉效率,今后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渠道全断面衬砌、对渠道工程进行技术改造、科学放水并分配水量、加强周边环境管理,并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

关键词:灌区泥沙处理灌溉效率全断面衬砌

中图分类号:TV142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某灌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无坝自流引水,渠道设计引水流量60m3/s,加大流量8560m3/s,灌区控制总面积达1500km2,浇灌面积约10万hm2土地。同时该渠道还承担为周围城市输水的功能,为当地农业的发展,城市供水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灌区渠道使用时间的增加,再加上所引河水的泥沙含量较大,对泥沙的处理措施不当,导致大量的泥沙在渠底沉积,不仅影响水流的正常输送,还增大灌溉成本,对当地农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探讨分析灌区渠道泥沙淤积的成因,并就做好泥沙处理工作,提高灌区灌溉效率提出相应的对策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灌区渠道泥沙淤积的现状分析

自从该灌区渠道工程开通以来,由于所引河水的泥沙含量较高,泥沙淤积一直是困扰该渠道的一项重要工作。泥沙淤积主要集中在斗渠和农渠处,尽管运用沉沙池进行处理之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泥沙淤积现象仍然较为严重。灌区仍然采用浑水进行灌溉,泥沙被输送到田间。尽管采取拦沙和防淤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水流的含泥量较大,再加上气候、环境的影响,拦沙、清淤工程所起的作用只是暂时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下面将结合该渠道工程的实际,分析泥沙淤积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3.灌区渠道泥沙淤积的成因分析

泥沙淤积的出现不仅影响正常的输水工作,还减少了灌区输水量,导致不能满足灌区灌溉用水情况的出现,对整个农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而导致灌区渠道泥沙淤积的成因是多方面,既有渠道设计、维修方面的成因,也有周围环境影响,清淤费用偏高等方面的影响。具体来说,这些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渠道的设计不合理。具体体现在断面形式和比降设计不合理。调查显示,渠道底宽11m,渠深3.3m,边坡1:2,比降1/600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渠道实际断面既宽又浅,比降太缓,容易导致泥沙淤积。设计流量为35m3/s,而实际流量在15―25m3/s之间,仅为设计流量的60%左右。水流量较小也会导致渠底泥沙淤积,而底部泥沙淤积会进一步增大渠道宽深比,使流量会出现进一步减小的情况。时间长了,这种情况会不断重复发生,导致渠道流速越来越小,水流携沙能力进一步增大,从而加剧渠道泥沙淤积。

3.2配套工程年久失修。渠道自建成后已经运行了三十多年,除了少部分衬砌之外,但部分沿用当初的土渠,工程的标准非常低,大部分渠道已经超过其使用年限,灌区的水利用系数在0.3―0.4之间,大量的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被消耗掉,渠道携沙能力很低,引发较为严重的淤泥现象。

3.3放水及水量分配问题。就水流断面来看,其上层水流速度最快,下层速度最慢,泥沙质量比水的质量要大很多,因而在输送过程中成悬浮或者下沉的状态。因此,水流速度越慢,流量越小,泥沙越容易淤积在渠底。对整个灌区来说,不同季节的需水量是不同的,放水及水流分配存在不均匀的情况。通常来说,如果流量较大,并且放水过程均匀不容易导致淤积现象的出现,而需水量小放水不均匀则会导致渠底泥沙淤积。对该渠道来说,放水及水量分配不均匀是导致泥沙淤积的重要原因。

3.4周围居民带来的影响。渠道周围的居民较多,他们缺乏环保意识,到处堆放杂物和垃圾,也会导致渠道水流不畅,加剧泥沙淤积现象。由于渠道受到杂物、垃圾的影响,渠道的水流势能减小,携沙能力减少,使得渠道泥沙淤积现象进一步加剧。

3.5淤泥清理费用偏高。随着淤积现象的进一步加剧,需要清理的泥沙数量在不断增大。而清淤费用出现不断上涨的趋势,1980年清淤费大约3元/m3,1990年增至5元/m3,而现在增至约12元/m3。较高昂的费用增大了灌区的负担,给每年的正常清淤带来不利影响,而如果淤泥不能及时清理,往往又进一步加剧渠道淤积现象。

4.做好灌区泥沙处理并提高灌区灌溉效率的对策

为了应对当前泥沙淤积存在的问题,结合灌区渠道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今后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实现提高灌区灌溉效率的目的。

4.1进行渠道全断面衬砌。衬砌能够提高流速,减少因渗漏而引发的水流损失,进而实现增大水流量,提高水流携沙能力的目的,混凝土衬砌的流速比土质渠道衬砌的流速大40%左右,携沙能力大50%左右。进行渠道衬砌之后,总干流渠道的携沙能力达到15―21kg/m3,支渠和斗农渠携沙能力也在9―15kg/m3左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2对渠道进行技术改造。运用灌溉输沙到低级渠道和田间的方法,根据渠道工程存在的不足,对主要渠道进行维修和更换,达到减少漏水现象,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目的。同时还能够将泥沙输送到田间,减少渠道泥沙淤积情况的出现,降低整个灌区的灌溉成本。同时,还对容易坍塌的渠道进行必要的衬砌,适当调整渠道工程比降,通过这些技术改造措施,达到提高输水能力,缓解渠道泥沙淤积现象的目的。

4.3科学放水并分配水量。防止细水长流现象的出现,科学调度水流和泥沙,尽可能采用大流量用水,轮流灌溉的方式,使渠道水流量接近或者达到设计流量,缩短引水灌溉时间。当汛期到来的时候,引水河段的泥沙量急剧增加,这时候可以停止从上游河段引水,采用井灌的方式,从而控制进入渠道的泥沙量,实现减少泥沙淤泥的目的。

4.4加强周边环境的管理。加强渠道周边环境的管理与监督,做好宣传工作,向当地居民宣传节水灌溉,保护渠道的意义,增强周围居民的环保意识,建立垃圾、杂物堆放点,避免将垃圾、杂物等倒入渠道中,并严格执行用水管理制度进行灌溉,实现对灌区周围环境的有效保护,减缓对渠道的破坏,达到有效保护渠道的目的。

4.5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渠道工程的清淤工作离不开相应的资金投入,因此必须保证相应的资金投入,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渠道清淤工作。还可以组织社会捐款等,充实相应的资金储备,并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用于渠道清理工作,为清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灌区灌溉效率提供相应的保障。

5.结束语

在上述灌区渠道泥沙处理工作中,通过采取相应的工程和技术措施,实现了对淤积泥沙的有效处理,提高了灌区的灌溉效率,取得了较好的节水效果,为当地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类似渠道泥沙清理可以从中获取启示与借鉴。今后在灌区渠道泥沙清理过程中,需要全面分析导致泥沙淤积的成因,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清理措施,促进灌区灌溉效率的提高,以节约用水,增大灌溉面积,确保灌溉效率,为灌区农业生产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赵亚永.安玉锁,刘亮光.引黄灌区泥沙治理及其综合利用[J].商,2014(1)

[2]王超,鲁文.山东省引黄灌区泥沙属性与处理利用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7)

[3]琚龙昌,文维.搞好灌区泥沙处理,提高灌区灌溉效率[J].中国水运,2014(1)

[4]安催花,郭选英.黄河泥沙处理和利用配置方案研究[J].人民黄河,2013(10)

[5]张辉栋.黄河中下游泥沙资源有效利用的途径及措施[J].中国水运,2014(1)

上一篇:高速公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讨 下一篇:浅谈大学体育社团的地位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