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转移 加快建设新疆纺织工业

时间:2022-09-28 07:07:12

梯度转移 加快建设新疆纺织工业

我国已是公认的世界纺织大国,据相关统计数据分析,2008年我国棉纺锭已占世界的47%、气流纺占25.6%、毛纺能力占24.7%,生产能力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已经非常高了,其中4种主要化纤产量占世界的58.2%,而同期我国粗钢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为38.3%。我国已是世界的“纺织服装加工厂”了,这也是承接全球纺织工业产业转移的结果。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纺织工业布局在东南沿海的过度集中,除造成运输繁忙外,也对沿海地区的土地需求压力、环境污染影响、能源消费等方面形成非常大的压力,近年我国纺织废水占全国工业废水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废水排放量2007年占10.2%,C0D排放量达7.6%。在纺织废水中主要是印染废水,包括水量和污染量,是COD等指标的主要来源。其中按印染能力推算东部地区废水及COD的排放量占当地全部工业的比重均达15%以上。

目前,我国纺织产业在东部的大量集聚,既影响并制约了全国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西部地区集聚人气、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存在纺织产业梯度转移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将是我国纺织工业在东中西部地区逐步梯度转移的过程中发展、提外、成为世界纺织强国的过程。

“移民”效果不明显

新疆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为应对新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挑战,必须将新疆的经济发展战略长期坚持下去。加工制造类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对技术基础要求及投资有机构成都较低,是应在新疆优先发展的行业,也是最易于产业移民的行业,其中纺织工业是公认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经多年的努力,新疆的纺织工业已有了较快速的发展,形成了以棉纺、棉浆粕、粘胶纤维为特色的纺织工业加工生产:能力,并且都在全国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实际的移民作用效果,并不明显,这也是近年来各方面都关注的问题。

由于目前在新疆投资纺织工业的投资主体大多数是以私人个体为主,均是以各自单一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出发点考虑投资建设的,多为将原材料的初加工生产能力置于新疆,深加工以及产品研发、技术中心等还在东部沿海地区,多数以稳定原料来源及保障上游产品供应而投资建厂的。由于是初加工,相对用工较少,技术工人比重更低,需要的社会配套服务也较简单,因此形成的社会产业移民效果当然就很不明显了。

另外,由于没有形成完整的纺织工业产品链一产业集群,多年来我国对新疆的纺织工业发展的定位是以纺织原料初加工,或化纤原料生产等为主,没有按纺织工业内在规律协调配合的要求去规划新疆纺织工业产业发展、布置园区、引导资金投向。由于定位不准确、产业的发展就受到影响,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瀑区,也遇到困难,许多投资人之所以望而却步,也就在于他只是将新疆作为一个中间加工过程,或初步的加工过程,还需要运输半成品到内地、到东部沿海地区进一步深加工,处于不同加工阶段的半成品,其运输费用的差别是有限的,节省的成本有时还抵不上所增加的包装费用。因此,影响了许多投资者对新疆纺织工业投资的积极性。

区位优势应突出

我国在向世界强国迈进的过程中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其间工业化的要求使我国成为“世界的加工厂”,而且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在为实现工业化而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也在努力参与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的进程,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我国是相同或相近、类似,尤其是在轻纺工业、机械加工等制造业方面,是我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行业、产品之间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由于此类产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特别是大宗消费产品,利润率是非常低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运输费用的高低都将成为未来这类产品的首要竞争手段之一。新疆在新世纪的作用,应该讲更加重要的。不仅是资源、而且还有地域空间、地理区位、环境容量等方面的优势,不仅是国防军事方面的重要战略支撑点,而且也是国家经济建设方面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区位优势应该是新疆发挥的主要优势之一。

我国纺织工业在梯度转移中,应该遵循技术进步、后发优势的提升发展战略规律,其中西北地区纺织工业应特别突出区位优势以及人文历史优势,建设特色纺织工业体系,大力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天然纤维深加工。结合化纤原料基地的发展,以中亚、东欧及欧盟为目标市场建设完整产业链的生产基地群,进行国际化竞争规模的项目建设,以取得在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新疆是我国出口至中亚、东欧乃至欧盟的最前沿,因此,新疆工业化发展,首先应从此点出发,特别是加工制造业的招商引资,应该是以中亚、东欧乃至欧盟为目标市场,或是已经占有的中亚、东欧市场乃至欧盟市场的企业为主,这样才能显现其区位优势。纺织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业之一,在新疆有更加明显的国内外比较优势,针对上述目标市场,在当地建厂利用当地原料深加工,生产适应中亚、东欧市场乃至欧盟市场需求的产品,其竞争优势和国际竞争力都远高于周边国家及内地,至少在地理区位方丽,减少的运输费用,就可以与沿海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比较竞争。以棉纺为例,每吨原棉通过铁路运入内地按平均4000公里运距推算,300万吨原棉运人关内,运到江浙一带加工为成品,再通过“欧亚大陆桥”运输销往中亚、东欧市场乃至欧盟市场,仅国内往返运输的费用就近50亿元。相当于纺织工业效益最好的2007年全行业利润总额的3.8%。而2007年纺织工业全行业主营业务利润率仅为4.37%。同年全国纤维加工量为3530万吨,其中约1200万吨左右出口。在总的出口量中。出口至欧盟市场(含东欧、中东及北非市场)的约占三分之一左右,也就是约400万吨,按0.15元/吨公里推算就达60亿元,是相当可观的效益。

为此,建议国家加大对新疆纺织工业建设发展的引导力度,包括直接投资的力度,以加快新疆纺织工业完整产业链产业基地建设步伐。

学习长三角、珠三角

在“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将新疆建设成为类似“长三角”“珠三角”的、具有完整的纺织品产业链的、以中亚、东欧乃至欧盟为出口目标市场的纺织工业基地,并以此统一认识,做好相关具体发展规划。包括新疆内部产业集群的布局规划,各个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用地规划、配套设施发展规划、引进人才和资金的规划等,以指导新疆纺织工业的发展;

建立长远发展规划

将发展新疆的纺织工业作为国家稳定新疆、发展当地经济的长期战略任务,树立长期坚持实施的思想准备,克服短期见效的观念认识,尤其是在国家政策层面,可以考虑利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固定,如通过全国人大批准新疆纺织工业长远发展规划的形式,以确保支持引导政策的长期连续稳定,具体政策的修改补

充,应服从于国家长期战略的总体要求;

建立完整产业链

在“十二五”的规划中,应将新疆的纺织工业发展目标,定位于:建设以中亚为目标市场的、先进合理、完整的纺织工业产品链加工基地,包括原料、初加工、精加工以及最终产品的加工制造,以及产品研发设计、各类辅料机具服务配套完整的产业链,而且应有配套的人才培训、生活福利、社会服务等规划予以保障。具体实施可分地区、分阶段进行,但最终目标是可以类同“长三角”、“珠三角”而建设形成“乌三角”(乌鲁木齐、奎屯、库尔勒,或阿克苏、库尔勒、独山子),即考虑纺织纤维加工量达500―800万吨(即基本平衡了新疆当地的纤维资源,如棉花300~400万吨,涤纶200-300万吨、粘胶50~100万吨,减少近千万吨物资往返近万公里的运输),直接面对中亚、东欧及南亚、欧盟市场,以外向型为主,可吸引国内外各种投资,包括港澳台地区的投资;加快审批立项

近期应结合独山子等新疆炼油项目,按照“宜烯则烯、宜芳则芳”的原则加快审批立项,批准建设芳烃装置及下游生产能力,如80万吨PX、150万吨PTA、200万吨聚酯及涤纶等。在“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优化实施方案,可增加苯系列的己内酰胺(CPL)、锦纶纤维,丙烯腈(AN)、腈纶等,使之成为西部最大化纤生产基地。这样一方面就近供给当地深加工,避免大宗中间产品的往返运输,包括大量的液体原料,发挥区位优势。另一方面还可有少量出口中亚及东欧,包括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等国,满足其对涤纶的需求,由于区位优势关系,相对从“长三角”出口也是有竞争力的。

在具体引导政策上予以倾斜

为科学合理做好新疆纺织工业长远发展战略规划,可由国家出资,采用招投标方式,择优选定编制单位,加快相关规划的编制,并按规定程序尽快通过专家论证、批准公布,以科学指导建设实施和资金投向;可以拨付专项资金,同时吸引国内外纺织界的社会资金投入,包括个人捐助等,建立新疆纺织工业发展基金,资助新疆纺织工业的出口市场拓展、产品研发设计、人员教育培训(包括国家资助定向纺织专业大学生、研究生)等;

可以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改变新疆纺织工业“农牧产品加工基地”性质,进一步明确新疆纺织工业基地建设的作用地位,将新疆纺织工业发展目标作为特例提出,以强化对在新疆加快纺织工业发展进程的引导作用;也可以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明确新疆纺织工业发展的作用,将相关重点建设项目纳入“优先安排建设项目”,并在财政拨款、国债资金、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支持。

上一篇:正面直击 雅戈尔Vs Célio(下) 下一篇:解构“六年之变”新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