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跨梯度转移

时间:2022-08-08 09:47:22

・ 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大规模转移的重大机遇,顺势而为,主动作为,以承接产业转移的突破推进发展的跨越。

・ 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更加注重市场配置资源,更加注重“招大引强”,更加注重提升产业层次,更加注重资源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突出特色和优势。

・ 找准承接方向,打造承接载体,优化承接环境,把我省建设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刘奇葆

编者按:

新一轮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已经成为后发地区加快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目前国内众多省(市)发展战略的重点。四川如何在本轮产业转移黄金期中,把握机遇,抢占先机,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就西部经济发展高地?4月16日下午,省科技顾问团就“承接产业转移”举行了专题会议,与会专家积极建言献策。本刊精选部分专家发言,以期加深读者的理解。

省委、省政府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推动四川“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措施,作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当务之急”,符合四川省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

从一般招商引资、深化(落实)到承接产业、引进重大战略项目;从单纯资本融通,深化(落实)到产业之间的相互合作,是经济工作越做越实在的体现,有利于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为了做好“承接产业转移”这项系统工程,这里就一些实践性很强的问题,谈几点认识。

要在“对接”的意义上,理解和把握“承接”的内涵。“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质,是“对接产业转移”。“对接”不仅有“主动”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强调产业对接的双方,要实现互动、互补,达到互赢的目的。这就是说,“承接产业转移”要以“我”为主,从四川的省情出发,有利于优化四川产业结构,提升四川产业的竞争力;有利于发挥四川比较优势,尽快建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有利于扩大内需,扩大就业,增加四川人民的收入,提高四川人民的生活水平。

要特别重视,并努力创造条件,实现“跨梯度产业转移”。“承接产业转移”,不能理解为发达地区永远专门从事先进产业,而我们始终只能承接落后产业;发达地区永远专门从事新兴产业,而我们始终只能承接传统产业;发达地区永远专门从事利润率高的产业,而我们始终只能承接利润率低的产业。

产业转移一般总是先进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但这并不是说,一般总是落后产业向落后地区转移。跨梯度承接产业转移,标志之一,是经济落后地区,有可能承接部分高科技产业;标志之二,有可能承接产业链的高端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链环节;标志之三,有可能直接从国外承接自己需要的产业,而不是一定要经过发达地区这个“中介”。

要从产业发展壮大的规律性上,把握和理解承接产业转移的主体和载体。承接产业转移的主体和载体,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而是企业群、产业群;不仅是工业园区,而且包括经济带和经济区。

要从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新形势出发,正确把握和界定四川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吸引力。

四川劳动力价格较低,这是吸引产业转移的一种吸引力,但与周边别的国家相比、别的地区相比,这种承接优势正在减弱。

四川有一些独具特色的战略资源,这是又一种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对这种战略资源的利用,第一要保护性开采,第二要在四川制造成为高附加值的商品,而不能沿袭粗放型发展方式,走单纯开采、廉价出卖资源的道路。

四川承接产业转移的真正优势、长远优势:一是相对丰富的科技资源,特别是高科技人才资源;二是极具潜力的市场,越来越大的生产性需求与消费性需求。

要深化改革,构建承接产业转移的机制。新的承接产业转移的机制,一是要正确界定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政府主要是创造承接环境,做好承接转移的服务工作,市场则起着基础性的决定作用。二是要构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和压力机制。动力加压力,就是活力。

要高度重视承接产业转移系统工程中的人才战略。首先用好四川本省的人才,然后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承接”省外、国外的人才。承接,既要“见物”,更要“见人”。

(作者系西南财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的全球视野 下一篇:市场主导 政府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