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

时间:2022-09-28 06:52:10

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

关键词:肱骨外上髁炎;梅花针;拔罐

中图分类号:R68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3-0045-01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肱骨外上髁综合征”或“桡侧伸腕肌肌腱损伤”,是以肘部疼痛,关节活动障碍为主症的疾病,又称“网球肘”。临床表现为以肱骨外上髁部疼痛为主,该病常见于从事旋转前臂,屈伸肘关节和肘部长期受震荡的劳动者,如网球运动员、打字员、木工、钳工、矿工等,中年人发病率较高,笔者自2008年1月~2012年10月采用梅花针叩刺结合拔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科自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肱骨外上髁炎患者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58岁,病程最短者2周,最长者5 a,右侧26例,左侧4例。

2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 疼痛学分册》[1]:①球、羽毛球运动员、搅拌操作工及家庭主妇多见;②肱骨外上髁部位明显疼痛,握拳伸腕和旋转前臂时疼痛加重;③Mills试验(抗阻力伸腕)阳性。

3治疗方法

31梅花针叩刺患者取坐位,患肘屈曲,前臂旋前,放于治疗床上,在肱骨外上髁疼痛处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叩刺,注意腕部用力要均匀,针和皮肤要垂直,提起要快,以中等刺激为宜,至局部微出血为度,隔日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 d,2个疗程统计疗效。

32闪火罐法拔罐沿肱骨外上髁部拔罐,留罐10 min,出血达3~5 mL为宜,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4疗效判定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治愈:疼痛、压痛消失,持物无疼痛,肘部活动自如。好转:疼痛减轻,肘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42诊疗结果经2个疗程的治疗,治愈21例,好转8例,无效1例,治愈好转率为967%。

5讨论

肱骨外上髁炎中医属“痹症”、“肘劳”、“伤筋”的范畴,多由气血虚弱,风寒湿邪侵袭而瘀阻经筋,以致劳伤气血,筋骨失养,流注于关节。是一种用力过久过猛,而引起的肱骨外上髁桡侧肌腱附着处劳损,这是一种无菌性炎症。无菌性炎症可波及肱桡韧带及关节滑膜,使桡骨小头环状韧带退行性变化,肱桡关节滑膜,皱襞过度增生,皮下血管神经束的绞窄及桡神经关节支的神经炎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致使这些纤维组织被牵拉时产生疼痛[2]。为了缓解疼痛,使受损的神经和组织重新修复,笔者采用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治疗本病是一个较理想的选择。

梅花针又名皮肤针,皮肤针源于古代“半刺”、“毛刺”、“扬刺”等刺法,是以经络学说之皮部理论为依据。正如《素问·皮部论》说“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其治疗作用是通过皮肤针叩刺皮部及络脉而实现的。它是一种多针浅刺外治法。现代医学认为梅花针有增加皮肤营养,改善皮肤微循环,利于炎症代谢产物的吸收,抑制介质的合成与释放,促进组织再生等作用,并对神经、内分泌、免疫有良好的调节作用[3]。拔罐疗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罐内产生负压,吸附于患处,从而引起局部组织轻度充血或瘀血,达到治疗目的,二者结合,拔出局部恶血而起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祛瘀生新,温经止痛的作用。同时嘱患者在治疗期间,要保证患肢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局部保暖,注意调节饮食与营养。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12

[2]孔呈祥软组织损伤治疗学[M].上海:上海中医学大学出版社 1996:178

[3]王晶,万志杰梅花针联合肤疾宁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 2009:25(8)23~24

(收稿日期:2012-11-30)

上一篇: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应用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 下一篇:“烤脂肪”私房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