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有“秘诀”可以传授吗?

时间:2022-09-28 06:30:00

作家有“秘诀”可以传授吗?

传说写作要靠天赋和灵感,所以天赋和灵感一直被神化。传统观念认为天才是不可培养的,北大公然声称大学中文系“不培养作家”,韩寒的爸爸也在采访中说过:“韩寒不是培养的。”

该是打破创作天才神话的时候了。多萝西娅的《成为作家》就是一本打破“天才是不可教的”之神话的书,她认为那些传说中作家的“神奇魔力”在很大程度上并非那么神奇,甚至是可以传授的。包括作家的信心,作家的气质,性格,生活和读写习惯,思维方式,观感方式,想象力,毅力,意志力,都是可以有意识地去培养,可以训练而习得的。

成为作家的第一步是要成为一个好的阅读家,阅读你感兴趣的优秀作品,思考这些作品写得好不好,哪里好,哪里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这个是你创造性学习和继承,并扬长避短的基础。

第二步就是创作性模仿。艺术不只来源于生活,还来源于艺术。模仿你认为优秀的,你欣赏的,你认为写得比你好很多的,你认为绝妙的东西。仔细研究,逐字细读让你佩服的地方,看他是如何做到的。你甚至可以把好的句子篇章当格律诗一样去填字填词。这里的模仿,不是复制,而是创意性的练习,可能写出来的是完全不同的佳作。

比如让郭敬明模仿“在一个夜黑风高雷雨交加的夜晚”,他就可以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句子“在一个草长莺飞樱花盛开的季节”。留意这些经典的恰如其分的用词,不一定是最华美的,但是一定是最适合的、最贴切的。

我曾采访过一个80后作家,他很神秘地告诉过我,他的秘诀就是一字一句地模仿他认为经典的作品,我当时并不以为然。那时候多萝西娅的《成为作家》还没有翻译成中文,无论是一种英雄所见略同,还是他过早地读过了英语版,我都相信他是这种“秘诀”的成功受益者。

这种“秘诀”的成功受益者,单单是以80后作家为实例,可谓数不胜数。很多人惊叹80后文学的神奇,惊呼80后为“外星人”,其实是因为他们与80后作家之间存在着严重代沟和隔阂,他们不知道80后接触的是哪些东西,喜欢的是哪些东西,继承的是哪些东西,创造性地模仿了哪些东西。80后文学不是凭空产生的,无论在艺术上或思想上,虽然有开拓和创新,那也是从创造性模仿的训练开始的。

漫画、网络文学、童话故事、欧美影视等对80后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郭敬明的《幻城》从故事架构,到人物外貌,人物的魔法术,到玄幻的境界,甚至到主人公的情感、价值观和台词,都明显模仿日本漫画《圣传》;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从主人公的名字,到主人公的言谈举止,到故事情节发展,到北京风情和地方方言,都明显参考了庄羽的网络小说《圈里圈外》;李傻傻的《红×》从人物形象,反成长的思想情感主题,甚至人物的气质言行,叙述的视角、线索,甚至“麦田”的意象等都有对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模仿的痕迹;张悦然的《葵花走失在1980》里的葵花为了去见自己心爱的画家,以生命的代价与女巫交换人的形体、人的双脚的整个构思,明显受到了安徒生的《海的女儿》里美人鱼以美丽的声音和脚踩刀子的深痛代价去换两条人的双腿去见自己心爱的王子的故事情节的影响;韩寒的《三重门》从思想立意,到语言风格,到产生的审美风貌,都会让读者想起钱钟书的《围城》,这些模仿都是比较成功的创造性实验。

有的同学会说,那韩寒也不是培养的呀,他高中都没毕业呢。他是没在学校里读书,但是要知道他老爸就是文学爱好者,职业是编辑,他家里有很多书,他从小就耳濡目染,读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要不是很小就读了《围城》,他能在17岁就写出了围城风格的《三重门》吗?韩寒的确很聪明、很有天赋,但也是因为他有条件,并很好地利用了这些条件释放了自己的天赋。试想如果不是受他爸影响,很早就接触文学并爱好文学,如果他不勤奋,没有认真读那些书,并用心地去模仿和练习,那么今天的文坛就不会有韩寒的名字。

大家都知道,郭敬明更是被多次爆出抄袭。其实,这恰是郭敬明的聪明过人之处。他很早就找到了成为作家的秘诀, 就是从创造性模仿开始。虽然很多人指责郭敬明,法院也判郭敬明抄袭并赔了钱,但是谁也没否认郭敬明自身的勤奋,和他在模仿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要知道《梦里花落知多少》卖了几百万元,他才赔了20万元,这就说明法官还是承认他只是抄袭了很小一部分。他不是完全照搬和抄袭,只是模仿痕迹太重,就有了抄袭的嫌疑。

这里不是鼓励抄袭,而是重复一下牛顿说过的真理:“我之所以站得高,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也就是说要学会学习和继承别人的优秀成果。很多很傻很天真的同学至今认为模仿别人是丢人的事,甚至认为模仿会丧失自己,其实在任何领域都没有一个人能完全靠自身的天赋和灵感成为大家,都是要学习别人、借鉴别人的。也许你会说80后作家都不是大家呀,那么,我们就说鲁迅吧。鲁迅的代表作《狂人日记》大家都熟悉,但是如果你读了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就会觉得似曾相识。两者不仅用的都是日记体,而且内容、人物、结构、情节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两篇小说不仅题目相同,结尾也类似。两个狂人最初都是走出门外,看到街上有人要迫害他们的迹象。果戈理的狂人呼吁:“妈妈呀!救救你可怜的孩子吧!”鲁迅的狂人也呐喊:“救救孩子!……”可以说鲁迅创造性地模仿了果戈理,没有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就没有鲁迅的《狂人日记》。

以上随手拈来的案例,只想说明,那些看起来天赋灵感的作品,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很多都来自创造性模仿,以此来启发我们对写作的认识和信心。模仿不是抄袭,像韩寒所说,“孩子来源于他妈却不是他妈”。书法入门都是从临摹字帖开始,然后才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临摹柳公权写出的柳体字没人会说是剽窃,临摹也是艺术的训练和创造,目的是形成自己的风格。总之,没有一个天才不是来源于学习,没有一种优秀成果不是来源于继承。

作者简介

郭彩侠,80后,华侨大学2007级文学硕士生,师从毛翰教授;上海大学2010级文学博士生,师从葛红兵教授。已在《当代诗坛》《当代文坛》《文艺争鸣》《文艺评论》《扬子江评论》《安徽文学》《福建文学》等刊物发表诗歌、散文、学术论文等数十篇,并有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艺术报》等期刊转载。

上一篇:无愧今生 第2期 下一篇:你的微笑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