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重点实验室开放技术平台为项目载体的高职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

时间:2022-09-28 06:07:01

以重点实验室开放技术平台为项目载体的高职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本文结合深圳市可视媒体处理与传输重点实验室开放技术平台的实际,讨论了我校如何充分利用该开放平台的项目、技术、人才、信息、资本等要素,以项目为载体,探索研究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高职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实现自主创新、创业与创未来的体系构建。

关键词:协同创新;开放技术平台;用户满意度准则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207-02

引言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2012年启动实施,四年为一个周期,旨在建立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刚刚公布的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也再次指出,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从2015年起将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把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支撑点,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一、高职教育中的“协同创新”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协同创新”的概念虽然是我国率先提出,但并非首创,其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哈肯提出的协同理论。美国学者Chesbrough于2003年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的概念,系统研究了企业通过整合内外部的创新资源和要素,以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从而创造新价值。美、日等发达国家高校普遍重视通过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比如,最为典型的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是国家科学基金会管理下的I/UCRC模式。I/UCRC联盟多以精选的优秀工程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在参与创新实践的活动中,使学生能够与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项目管理总工、科学技术专家等进行密切的交流与合作,从而获得与产业行业直接相关的经验,进一步提升产业行业部门的工作适应能力。

在国内,自教育部提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和“协同创新”以来,各大高校积极响应,联合相关科研院所、行企组织,有效地整合各种可能的创新要素和资源,组建协同创新产学研战略联盟,搭建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目前,已经有一部分由重点院校牵头,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和行企组织的协同创新中心挂牌,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和申报建设计划,也有些还处在建设研讨的论证阶段。如2012年成立的“中国地质灾害防控协同创新中心”由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长安大学三所高校作为发起和牵头单位等。

然而,在现有的协同创新实践中,研究对象多集中在组织架构、市场管理、战略策划、文化制度等创新要素,或行、企、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而比较少地关注在协同创新中最关键、最富有创造力的主体――“人”。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中,关于“人”的角色如何定位、功能作用如何界定等问题,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因为要培养符合“全民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要求,培养具有协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非常必要。此外,目前已有的关于大学生协同创新研究,往往都是以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有鲜明的区别,高职院校强调实践教学,也有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学方法。

二、以项目为载体的高职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实践

深圳市可视媒体传输与处理重点实验室开放技术平台(即校企协同共育平台)是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多要素有效聚合,也是实现校企协同、项目驱动、能力递进的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的关键所在。该平台充分利用人才优势、设备优势,陆续与深圳市纽格力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深讯和科技有限公司和武汉汇智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等开展技术合作,承担企业横向课题累计52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1项,截至2014年底实现技术服务价值计501万元。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充分利用所搭建的校企共育平台的项目、技术、人才、信息、资本等有效要素,以企业横向委托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的渐进提升,从技术蓝领、技术应用到实现自主创业创未来的多层次复合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对协同共育的思路、模式、机制及绩效评价模型等进行系统性研究,注重通识类创新思想―协同创新能力训练―创业创未来体系构建;最后,基于修正的美国用户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共育人才的绩效评价模型进行研究。改革实践内容如图1所示:

三、基于该开放技术平台的学生能力培养路线

创新型人才主要包括学术知识型和应用技术型创新人才,对于我校信息技术行业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而言,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协同创新人才为主,重在培养我校高职学生的协同创新思想、协同创新能力和工作实践能力。以重点实验室技术开放平台的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鼓励并引导大学生参与到实际课题中,通过参与技术开放平台中的协同创新活动,同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项目管理经理、科学技术专家等直接交流合作,获得与产业直接相关的工作实践经验,进而提升产业部门岗位工作适应能力。比如,在参加科技竞赛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等个人素质。该平台主要采取下列探索手段:

1.九屏幕法: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多屏幕系统思维,寻找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以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Cooperative Innovation等为主题词,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EBSCO、IEL等为检索源,查阅相关文献;开设创新创业类的相关课程,特别是TRIZ创新工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三个优选:选拔优秀学生参与研究项目,并积极参与项目的行企合作交流,实现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渐进提升;优选一支责任心强、个人魅力强的优秀企业家导师队伍;优选一种校企协同、项目驱动、导师带徒、能力渐进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3.项目为载体:以技术开放平台的初步研究成果,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型大赛,进一步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部分优秀学生,借鉴成果原型,在企业家的指导下创新创业创未来,实现学生协同创新能力渐进提升;

4.基于用户满意度准则,构建了校企协同绩效评价模型,不断地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验证和完善,对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

四、结束语

以实验室开放技术平台为项目载体的高职学生协同能力培养模式探索,已取得了部分教学成果,比如提升了我校学生的高端行业就业率;孵化了一些优质的项目研究成果,促使学生自主创业,实现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国家战略;运用用户满意度评价模型进行校企合作评价,并通过示例分析证明校企合作绩效评价模型具有普适性,可以指导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进行改革和调整;高职学生的参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放教师的项目工作时间,使其有更多的精力去承接其他项目,或更好地从事日常教学工作,从而实现科研资源和教学资源的最佳配置等。

参考文献:

[1]HONGZHUANCHEN,QIANGQIANG ZHAO,ZHENXIN JIN. Study on Grey Evolutionary Game of“Industry-University-Institute”Cooperative Innovation[C].Proc. of 200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JIN MINGHUA,ZHANG XUE.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n Risks of Enterprise-custome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C].Proc. of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

[3]邬大光.增强科研能力推动协同创新[N].中国教育报,2011-5-7.

[4]李忠云,邓秀新.内外兼治破解高校协同创新困境[N].中国教育报,2011-9-14.

[5]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究,2012,(17).

上一篇: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对学习行为和职业选择行为的... 下一篇:对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