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理论在河南省两型社会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9-28 04:53:38

灰色理论在河南省两型社会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技术支持、区域魅力四个维度建立了省域经济的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理论实证了河南省2006年-2008年的两型社会建设情况,结果发现:分项指标和综合指标均支持了河南省两型社会建设的向好发展趋势。关键词:灰色理论;河南省;两型社会;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003-03

1 引言

“两型社会”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简称。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则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目前,“两型社会”的建设在国内外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两型社会”的评价研究亦是理论界重点关注的学术问题。然而,已有文献研究或是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存在不足,或是在评价方法论方面运用不当,这使得评价的有效性有所降低。本文则试图在建立更为完善的标准评价体系基础上,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论进行评价。

灰色系统理论是由邓聚龙教授(1982)在其论文《灰色系统的控制问题》首次提出的。之后,随着灰色系统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己经在许多领域取得不少应用成果。事实上,两型社会综合评价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首先,因为影响两型社会建设的因素太多而且复杂,故在评价时,只能选取有限的主要指标来进行分析;其次,所选取的评价指标的数据,有些是已知的,可从现有统计资料中获得,有些指标数据却是未知的,无法从统计资料中获得。因此,该系统具有信息不完全,或者“灰色”特征,符合灰色系统评价的前提。同时,与一般评价方法相比,灰色关联分析法更适合于对有限样本的精确分析,其分析可靠性与稳定性较强。

2 方法论原理

灰色系统评价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2.1 确定参考数列

设i为第i个评价单元的序号,i=1,2,…,m;k为第k个评价指标的序号k=1,2…,n;Vik第i个评价单元的第k个指标的评价值。取每个指标的最佳值Vok为参考数列Vo的实体。于是有:

对一个由m个评价单元,n个评价指标组成的评价系统,组成下列矩阵:

2.2 指标值规范化处理

为了使各指标之间可以直接比较,需要对各指标值进行规范化处理,规范化的公式如下:

对于收益型指标:

对于中间型指标:

在规范化处理后,得到如下矩阵:

2.3 计算关联系数Eik

把规范化后的数列Xo=(Xo1,Xo2,…Xon)作为参考数列,而Xi=(Xi1,Xi2,…,Xin)(i=1,2,…,m)作为比较数列,关联系数Eik的计算公式为:

Eik=(minimink|Xok-Xik|+ρmaximaxk|Xok-Xik|)(|Xok-Xik|+ρmaximaxk|Xok-Xik|)(5)

式中:ρ是分辨系数,一般取值0.5。

利用上式计算的关联系数Eik得到下列关联系数矩阵:

E=(Eik)mxn=E11…・・Em1…E1n ・ Emn

2.4 计算单层次的关联度

设通过计算获得某一层各指标的权重为:

W=(W1,W2,…,Wn),且∑nk=1Wk=1

n表示该层指标的个数。则关联度的计算公式是:

R=(ri)1×m=(r1,r2,…,rm)=WET(6)

2.5 计算多层次评价系统的最终关联度

以一个三阶结构的评价系统为例,设WAB为B层各指标的权重组成的向量,WBLC为C层各指标权重组成的向量,计算多阶层结构评价系统最终关联度的步骤如下:

步骤1:计算B层各指标的关联度

RBL=WBLC×ETBLC (L=1,2,…,p)(7)

步骤2:计算A层(最高层)指标的关联度

RAB=WAB(RB1RB2…RBp)T(8)

2.6 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排序

依据最终关联度RAB=(ri)1×m=(r1,r2,…,rm)=WET中的大小进行排序,其大小顺序即为两型社会建设情况优劣次序。同时,也可测度给定两型社会与理想社会之间的差距,以及利用关联系数Eik的大小找出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之间的差距。

3 两型社会评价的应用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它是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和循环利用,有效保护与替代,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塑造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它的核心是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和循环利用,谋求人类社会和其周围环境的友好关系的建立,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对“两型社会”全面科学理解之后,遵循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假设构造了如下的一级指标:经济发展水平指标、资源利用指标、环境保护指标、技术支持指标、区域魅力指标;其中资源利用指标和环境保护指标是“两型社会”的核心指标;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和技术支持指标是基础指标,这两个指标的内容是建设“两型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推动力量;区域魅力指标可视为效果指标,能反映“两型社会”建设的成绩。

二级指标共有29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下面有7个,主要测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资源利用指标下面有6个,工业是能源消耗第一大户,工业的能源利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整个国家的能源利用水平,所以选取的6个指标都是工业指标;环境保护指标下面有9个,从环境保护财力支持、工业“三废”处理等几个层面选择指标;技术支持能力指标下面有4个,从技术支持能力的培育和表现两个角度选取指标;区域魅力指标下面有3个,从吸引的外部资金、人才、游客等方面选择指标。

指标体系详见表1:

本分析中,我们将基于以上所建立的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法,以河南省2006-2008年数值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原始数据见表2。

上述指标体系中,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名义变量,其它变量则为实际变量,因而需要先用GDP折算指数以2006年为基期进行平减以统一各变量为实际变量。同时,除城镇登记失业率、恩格尔系数、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水耗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成本型指标外,其余指标均为收益型指标。

对指标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分别计算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技术支持和区域魅力的下属指标关联系数(分别用E经济发展、E资源利用、E环境保护、E技术支持和E城市魅力表示),取分辨系数ρ为0.5,则有如下关联系数矩阵:

为简化起见,在单层次关联度计算中,取均等权重值。这样,五大一级指标的关联度分别为:

4 结论

基于以上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从经济发展指标来看,河南省2006年-2008年的关联度分别为0.458、0.585和0.905,三年中呈现向好态势,且2008年出现了较大幅度提升;从资源利用指标来看,三年中的关联度分别为0.335、0.437和1,仍然实现逐年向好态势,其中2008年提升幅度最大;从环境保护指标来看,三年中的关联度分别为0.407、0.533和0.926,这说明环境保护也在逐年改善且2008年有了较大提升;从区域魅力指标来看,三年中的关联度分别为0.333、0.47和1,结论仍同前所述;但从技术支持指标来看,三年中的关联度分别为0.375、0.841和0.833,这表明尽管2007年较2006年有了较大幅度进步,但2008年出现了小幅下滑;从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情况来看,河南省三年的关联度分别为0.382、0.573和0.933,这显示出河南省在此期间的两型社会建设整体状况良好,且2008年较2007年的提升幅度高于2007年较2006年的提升幅度,即河南省此三年中实现了两型社会建设的快速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European Commission.Indicator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European Commission,1997.

[2]OECD.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nvironmental Indicators[M].Paris,1998.

[3]United Nation.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Framework and Methodologies[M].New York,1996.

[4]UK 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the United Kingdom[M].London:HMS0,1996.

[5]DPCSD.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Framework and Methodology[M].New York:United Nations,1996.

[6]World Bank.Are We Saving Enough for the Future?[R].Environment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udies and Monographs Series,1997:17-18.

[7]The Global Leaders of Tomorrow Environment Task Force.2002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dex.World Economic Forum Annual Meeting 2002:Davos,Switzerland,Jan 2002.

上一篇: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 下一篇: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