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园林景观艺术之意境营造

时间:2022-09-28 04:18:34

浅议园林景观艺术之意境营造

摘要:本文从中国传统园林造景的意境营造入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中国传统园林造景之意境营造的常见手法,阐述了现代园林造景中意境营造如何继承与创新等问题。

关键词:园林造景;意境营造;传统园林;现代园林;继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6-0060-02

意境是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是艺术作品借助形象所达到的一种意蕴和境界。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意和境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将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的生活和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中国的诗、画等艺术门类十分强调意境,园林艺术也不例外,而且园林由于其与诗画的综合性、三维空间的形象性,其意境内涵的显现比之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明晰。

1 中国传统园林造景意境营造的常见手法

中国传统造园所讲究的是“师法自然”,其精髓可归纳为“巧于因借,精在体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指的是中国传统造园的原则和手法,“虽由人作,宛白天开”,指的是中国传统造园所要达到的意境和艺术效果。中国传统造已具有三千多年的发展史,最早园林的出现可追溯到公园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直至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为止传统园林逐渐向现代园林转化。纵观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园林发展历程,其意境营造手法可归纳为下面几种。

1.1 籍助园林造景四要素所构筑的物境创造意境

中国传统造园,把“建筑、山、水、植被”称之为园林造景四要素,创作者预先设定一个主题,然后籍助于四要素所构成的物境将主题表述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意境信息;或籍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通过“壶中天地”或“芥子纳须弥”的方法,将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通过观赏者的移情和联想,将具体的山、石、水、植物所构成的物象幻化成意向,把物境幻化成意境。如宋代艮岳纳“天台、雁荡、山峡等诸山诸水”于园,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九州清宴”就是最充分的应用。

中国文人将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寓意坚贞不屈的精神,以梅、兰、竹、菊称之为“四君子”,寓意清高品德,利用植物寓意联想来创造优美的意境、寄托感情也是中国传统造园意境营造的常见手法。这类手法通常是创作者充分利用植物的优美造型,按照植物的生态习性合理搭配,采用孤植、对植、群植等系列配置方法,创造寓意丰富的意境,陶冶观赏者的情操。如利用优美的树枝和树形:苍劲的古松,象征坚韧不拔:青翠的竹丛,象征挺拔、虚心劲节;傲霜的梅花。象征不怕困难、无所畏惧。利用植物的芳名:金桂、玉兰、牡丹、海棠组合,象征“金玉满堂”;桃花、李花象征“桃李满天下”;桂花、杏花象征富贵、幸福;合欢象征合家欢乐等等。

1.2 籍助文字“点题”创造意境

中国传统园林强调意与形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创作者预先设定好一定的意境,并通过意境塑造景点景物,同时给景点题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将观赏者的大脑思维和视觉感受紧密结合。使眼前物境幻化,由景生情,“得意而忘象”,衍生出更深层次意境。如“知春亭”、“桃花春坞”、“柳浪闻莺”、“苏堤春晓”等等。有时创作者并非预先设定意境,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再根据现成的物境特征做出文字的“点题”――景题、牌匾、楹联、刻石等,通过文字具体明确的表述,引发象征寓意,传给观赏者直接信息。让观赏者产生联想,脑海中浮现“景外之景”,激发观赏者的“象外之旨”,创造更深层次意境。如清漪园东富门外牌楼的“涵虚”和“罨秀”匾额,简洁四字点出了清漪园的基本景色,湖波浩渺,山林葱秀:苏州拙政园的“远香堂”题额,取意于周敦颐咏莲之句“香远益清”,精心点出了拙政园的荷池荷香,寓意主人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北京植物园樱桃沟水源头的景亭。亭柱引用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句为楹联。让人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浮想联翩,更加觉得景色意蕴无穷。

1.3 注入文化元素。利用文化氛围创造意境

文化艺术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灵魂,在中国传统造园中,将人文历史典故、神话传说、轶闻趣事等文化因子注入园林景观之中,亦或将名人诗词加以提炼融入景点,加大园林的文化内涵,使观赏者“寓情于景、即景生情”,从而深化园林意境也是中国传统园林造景的常见手法之一。中国传统园林从唐宋时期开始,很多诗词绘画的诗情画意被纳入了造园。出现了“因画成景,以诗入画”的风气,形成了文人园林的特色,其影响一直至今。以诗画为本造园,除了能形成优美的景色外,更重要的是许多诗画都有很深的意境。例如常健的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和陆游的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都常被后人在造园时作为经典加以引用。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轶闻趣事引入园林则是文化艺术和园林意境的升华,例如黄鹤楼上的题诗《黄鹤楼》,诗人一开笔就引用了千年前仙人驾鹤来此的传说,一下子就把观赏者引入遐想的境界,再加上后边景物情感的描述,把观赏者的遐想逐步推进到更高深的境界:又如杭州的“飞来峰”和“雷峰塔”,观赏者一到那里就会联想起济公的故事和白娘子的传说。

2 现代园林造景中意境营造的继承与创新

现代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了的传统园林,但传统的园林形态毕竟满足不了现代人和环境的现实需求。因为传统园林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而现代园林是为大众服务;传统园林是封闭、内向型园林,而现代园林是开放型的园林。对于传统园林造景意境营造手法在现代园林造景中如何继承与创新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我们应用敏锐的目光取其精华,融合于今天的环境之中。对于在现代园林造景当中的意境营造创新问题,我们应在继承中国传统园林造景意境营造手法之精华的基础上,从现代社会环境的需求出发,运用现代的文化元素、新材料、新工艺和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新的内容。

2.1 继承传统园林意境营造手法之精华,意在笔先

中国传统造园崇尚的是自然山水环境,以大自然为创作的本源,本于自然却高于自然,所追求的是诗画一样的境界,其意境蕴含了造园者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造园者将自身的思想感情、意志品质等深层次的文化内容都凝聚在景物中,体现在园林空间里。其意境营造手法基本都是借助于园林造景的四大基本要素和诗词等文化内容,将“幽”、“雅”、“闲”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天然之趣”,以建筑、山水、花木为要素,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取山水画的构图作为造园蓝图,经过艺术剪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现代园林造景虽然不像传统园林那样融入创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但“师法自然”还是现代园林的营造法则,所追求的境界还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在中国现代园林造景中,主动制造景点和意境的意识应成为主流。任何一个景观景点的塑造,创作者在下笔之前,必须先立其意,构其境,这样下笔后才“不滞于手,不凝于心”。只有创作者以意境营造来指导园林外部景物的构建,通过人工与自然的巧妙组合,将观赏者引入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并不失时机地运用“点题”手段,才会引起观赏者对景观的强烈共鸣,才能造就一流的“园林精品”。

2.2 挖掘文化底蕴

人文环境的塑造是园林造景之意境营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在人们造园时大多只关注园林建筑、树木、花卉、庭院的布景,往往忽视场地文脉的探寻和挖掘,景点意境只产生于设计者的主观,于是景点就成为了“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元”,而且当它与“传统风格、民族特色”等概念结合为一体时,就成为了一种符号,一种标签,这里说的文化底蕴,不是随意地践踏园林固有的文化内容,也不是简单地往园林上贴文化标签或附会历史典故等畸形文化现象。文化底蕴的探寻必须依托于场地本身或周边所发生的轶闻趣事、神话传说或历史典故,如杭州的“雷峰塔”和“飞来峰”,“雷峰塔”所依据是白蛇传的传说,“飞来峰”的依据是济公的故事。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每一块土地都有相当厚实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地区都存在有特殊的人文历史,我们要刻意挖掘出有创意的“人文源泉”,有些地方,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只是还没有被人“发现”。

2.3 加强现代园林创作者的传统文化修养

文化意境一直作为民族特色影响着中国造园。中国传统园林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诗词、中国画对造园意境的影响最大。而现代园林则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园林。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运用也屡见不鲜,但是对于利用传统文化来创造意境,需要现代园林创作者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修养才能达到。如果现代园林创作者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不足,将会出现滥用传统文化现象,造出牛头马面的景观,甚至闹出将景点中所涉及的历史典故、轶闻趣事或神话传说张冠李戴的笑话。例如在北京护城河内侧绿化设计方案中的“杨柳东岸”景点,景点立意源于柳永诗句“杨柳岸晓风残月”,殊不知站在东岸向西看根本看不到残月。因此,要营造出好的现代园林意境,现代园林创作者的传统文化修养必须加强。

2.4 利用现代的科技元素增强园林意境

园林是一种特殊的有形物质,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是城市建设的产物。当前和今后都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高科技的发展改观了现代城市,也影响了现代人们的思维和审美情趣。现代园林既要符合现代人的行为习惯,又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这其中不可忽视高科技元素在园林造景中的运用。相对于传统园林来说,高科技元素在园林造景中的运用,它为现代园林造景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现代园林的造景要素更加广泛了,现代园林所营造的园林意境更加丰富了。因此,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营造中,利用现代的科技元素增强园林意境应该是现代园林造景艺术中的另一项重要手法。如喷泉、水景、雕塑、书法、镌刻等艺术的适当安排:背景音乐和电子触摸屏的设置等等:这些都可以起到扩展延伸园林意境内涵的效果。

3 结语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园林发展历程,造园的要旨就是追求意境。这种“意境”,当须在构园中先注入,方能在游赏中有所感受。而它的素材、原形、源泉、灵感等只能到大自然中去发掘,并挖掘出深层次的地域文化,越是符合自然天性的东西便越包含丰富的意蕴,越是文化底蕴丰厚的园林越能耐人寻味。只有充分挖掘出现状场地的文化内容,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并融入现代科技元素才能营造出意蕴更加丰富的现代园林景观。

上一篇:波哥大“新世纪”BRT系统研究 下一篇:因地制宜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