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哥大“新世纪”BRT系统研究

时间:2022-07-16 12:22:54

波哥大“新世纪”BRT系统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全面系统介绍南美城市波哥大BRT系统,通过对其规划背景、BRT构成要素以及其运营管理等全方位的深入分析归纳总结,为我营城市开展BRT系统的研究和建设提供了一个详实的参考案例。

关键词:BRT;波哥大:要素特征:实施效应

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6-0058-02

1 引言

从概念引入到实践探索,巴士快速公交系统BRT(Bus Rapid Transit)在中国经过了近10年的发展,当前讲从概念到形式上在国内已经被普遍接受,成为各大中城市发展过程中大容量公交系统一种重要的选择,也建成了一批实际项目,但在既有BRT运行项目中存在明显盲目求新、实施标准多样、效果参差不齐现象,不少项目并未达到实施初衷,不仅造成投资浪费也对BRT真正的价值造成负面影响。为此再回首来分析BRT发源地南美城市的成功经验,并以此来对照当前我国快速公交的经验得失,对我国快速公交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巴士快速公交最初起源于南美的城市,20世纪70年代,随着南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私人汽车拥有量急剧增加,交通状况日益恶化。在缺乏足够资金建设轨道交通的情况下,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BRT这一模式回避了轨道交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问题,但又具备了交通运量大、速度快等优势。迅速成为南美城市主流大运量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模式。波哥大作为其中典型代表其BRT发展过程具有典型特征,全面深入研究波哥大BRT的发展对我国当前发展BRT有重要的意义(见图1)。

2 波哥大“新世纪”BRT规划背景

城市概况:波哥大哥伦比亚首都,城市人口640万,城市面积1737km2,城市人口密度为3717人/km2;人均GDP为3668美元(1998年),在1990到1998年城市经济平均增长水平为4%。

实施“新世纪”BRT(TransMilenio)系统之前波哥大与其它发展中国家城市一样,交通系统运行效率低,公共交通服务差,当时的特点可以总结为:

速度慢:一次出行平均花费的时间为70分钟,这整整是国际平均水平的一倍。

效率低:城市公交线路平均长度大于30km,服务车辆陈旧(大部分车辆使用超过14年)、运载能力低(额定载客为60人)。

交通结构不合理:城市95%的道路被近100万机动车辆所占用,这仅能为城市19%居民的提供出行服务。

污染严重:城市70%颗粒污染物来源车辆的尾气排放。

在中央政府和私营企业的支持下,波哥大地方政府制定了一个整体化交通发展战略,提倡非机动交通,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建设巴士快速公交系统,而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如地铁等大容量公共交通服务系统。因此波哥大实施BRT系统是波哥达当局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可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重视居民生活质量(减少交通引发的污染、交通事故,提升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减少小汽车依赖):

尊敬乘客的时间(减少出行时间、提高人们的效率和生活质量);

尊敬人们选择权利(保证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出行的自由和权利);

保证交通服务的质量;

使得乘客、公交企业者、政府都能有良好投资回报。

3 “新世纪”BRT构成特点

波哥达根据城市需求规划了完整的BRT网络,远期城市共建设388kmBRT服务网络。其中2000年开通示范线路,到2001年10月完成项目第一期,线路全长38km,共有7个接驳区域,系统共覆盖309km的服务范围,共设60个车站,日均运量80万人次。这其中约有10%的乘客原来使用小汽车出行。

主要要素特征特性:

专有路权

采用双向四车道,布置在道路内侧。

车站

干线上的公交车站采用全封闭的方式,平均站间距约为每500m。公交车站的长度40m至200m不等,车站可停靠一至五辆公交车辆,大部分的车站通过人行天桥的方式实现乘客进出(见图2)。

车辆

干线线路上采用沃尔沃生产的单铰接车辆,车辆全长16.2m。额定载客160人(4人/m2);车辆采用左开门,共有两套双扇门和两套单扇门;车辆底板采用高底板的形式,配合车站设计实现乘客水平上下车辆。干线车辆都安装了全球定位,车辆和中央控制中心可以保持实时动态联系。造价为20万美元/辆(见图3)。

支线车辆采用巴西产哥伦比亚组装的300辆单节公交汽车,载客量是80人,这些公交车都符合严格的公交运营和环境排放标准。

BRT检票系统

系统采用车外检票的方式。每张票价为0.5美元,乘客可以免费换乘。运行之初采用人工检票的方式,后又引入一次支付多次使用的智能卡,最终全部废除了纸票的形式,第一期完成后,系统共设置了238个售票窗口,472处旋转入口(70个残疾人专用入口),发放225万张智能卡(见图4)。

运行组织

干线系统包括9条快线,3条普通线路。高峰发车最小间隔3分钟,平峰发车6分钟:支线系统设置45条线路。最小发车间隔为3分钟。第一期BRT系统公设6个控制中心,每个中心负责80辆巴士的跟踪服务,车辆与中心保持实时数据和声音的联系。

运营体制

波哥大的“新世纪”系统采用公私合营的运营体制。“新世纪”系统的运营开支费用没有得到政府当局的任何财政补贴。该系统采用车票收入来承担系统的运营开支。中央政府和市政只承担了该项目初期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部分。

4“新世纪”BRT实施效益

“新世纪”BRT对交通系统改善(见图5):

使用BRT出行的平均速度达到27km/h,其中快线服务速度为30km/h,普通线路的服务速度为20 km/h,出行时间节约32%。

交通死亡事故率下降93%。

干线车辆载客人次达1807人次/车/日,公共汽车运行330km/日。

空气污染下降40%。

“新世纪”BRT期投资成本(见表1)。

5 “新世纪”BRT系统远期规划

根据波哥大城市BRT系统规划,到2020年城市将拥有BRT干线走廊388km,可以满足城市85%的人口居住在BRT线路附近50m的范围内,其中在2005年建成系统二期工程共4.3km(见图6、表2)。

6 结论与启示

首先,可以发现波哥大的BRT之所以成功的核心在于其快速的服务速度,在一个小汽车快速发展、出行环境日趋恶化的城市中,平均27km/h的运营速度是极具吸引力的,速度的优势奠定了波哥大BRT根本的服务品质,使得公交服务相对于小汽车出行具备相对的竞争优势,进而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因此对于BRT服务速度的保障是关系一个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这在我国当前BRT发展的热潮中尤其值得注意。

其次,在BRT系统的构筑上波哥大的BRT其本身是一个完整系统,其在专用的行驶车道、多功能设计的车站、先进的票收系统、先进的车辆、智能公交技术、运营组织计划六个方面均有完善的设计。通过一体化的设计与整合形成新的大运量公交服务系统,是保障其首期线路服务质量的根本,同时在接驳公套、运营组织的优化与远期规划上的深入研究,为将来进一步的服务品质提升和规模扩大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高速公路网络化对城市群体空间结构的影响 下一篇:浅议园林景观艺术之意境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