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中生参与社区服务实践活动对培育公益意识的意义

时间:2022-09-28 04:18:19

小议高中生参与社区服务实践活动对培育公益意识的意义

【摘要】公益意识作为公民意识教育内容的一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中学范围的推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参与社区服务实践活动,对高中生公益意识的培育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一是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高中生的道德情操;二是在活动后的反思总结中能够增强他们的公益意识。

【关键词】高中生 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公益意识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其中公益意识作为公民意识教育内容的一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中学范围的推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如何培育高中生的公益意识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人;进行节制,才能成为节制的人;有勇敢的表现,才能成为勇敢的人。”换言之,只有在德行或道德实践中才能修养德性。因此参与社区服务实践活动,对高中生公益意识的培育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道德情操

众所周知,社会是政治思想教育最生动最有效的教材,其中社区服务实践活动是学校德育重要的组织形式。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期,他们不仅勇于实践,渴望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才,而且关注社会,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道德情操。[1]43

在社区服务实践活动中,学生们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守独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陪他们聊天、散步,帮助他们打扫卫生,为他们表演节目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亲眼目睹了这些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状况,心里受到了深深的触动,认识到在当前中国老年化日趋扩大的今天,改善这些特殊老年群体的生活状况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它需要全社会的人集体行动起来。同时,他们也认识到应该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爱奉献给社会,特别是奉献给需要帮助的人们。进而在对社会问题的忧患意识、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祖国建设的参与意识中,使自己的道德情操逐步升华。

· 在反思总结中增强公益意识

“最高形态的教育应当是一种‘无教之教’,而形成无教之教的唯一途径是形成学生的自我教育机制。自我教育的要求是要学生能够将自己作为一个‘对象’去时时反省、改进和提高,获得自我反思、评价和学习的机会。”[2]136因此,如果要让学生从他们的社区服务实践活动中学到东西,那么服务活动后的反思总结是关键性的。

社区服务实践活动不仅为学校开展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同时也为高中生提供了承担各种社会角色的机会。通过反思,使学生了解了公益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更加明确了它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意义,提高了他们价值判断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使认知和情感得到了更为紧密的结合。二者相互促进,最终使学生了解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了解了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生成了更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因而,在他们记述自己参与社区服务的心得时,“更多真情﹒更多爱心”成为主旋律。在增强公益意识的同时,更加关心和参与身边的公益事件。

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学校和家庭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社区服务实践活动让同学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自我”,在精心指导中“发展自我”,在有效评价中“突破自我”。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参与来实现自我的价值,在活动参与中培养道德情操,在反思总结中增强公益意识。

参考文献

[1]周合云.高中生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2]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上一篇:教师多变角色促进幼教工作的发展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中段毛笔字书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