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迈向更高峰2013 DV春季市场展望

时间:2022-09-28 04:14:09

随时迈向更高峰2013 DV春季市场展望

今年在电影和视频领域最大的潮流应该就是数不胜数的摄影机了,你会发现可选择的设备从来就没这么丰富过,而且各厂商争先推出了自己的4K画质产品。HD视频的普及促使单反照相机拍摄视频越来越吸引消费的眼球,而且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股热劲会退去。而在各厂商间形成默契的一个现象是,单片大幅面的传感器普遍取代了传统的3CCD 2/3传感器,这在技术层面就大大促进了后期软件的技术更新,并且使4K影片制作成为可能,另外也推动了消费级电视机市场的产品升级。

最新技术和更高解析度的追寻

2012年底,索尼平地一声吼,直接了两款重量级产品PMW-F5 和 PMW-F55。F5的定位有点类似F3的大哥,而F55则是小一号的F65。这两台摄像机都采用了和超35mm底片同样大小的CMOS传感器,F5最高可以输出2K的画面,而F55更是直接推高到4K画质。(在厂商的小圈子里,一直都对4K的真正定义存在分歧。“4K”更多的还是指画面的横向像素解析度,而非画面的实际分辨率。为了统一,我们就化繁为简,笼统的把输出画幅为4096×3840像素的摄影机归为4K)。另外,索尼为F5和F55还添加了更多的编码(XAVC)和存储(AXS闪存卡)的选择,当然这样增加额外的编码标准,会使后期工作室更加头疼。

索尼的这一系列动作,应该是对佳能 Cinema EOS C100、C300 和C500的直接回应。实际上,C300已经是大热门机型,而现在也正是佳能推出4K旗舰产品C500的绝佳时机。佳能的这个系列摄影机都共用同一套传感器结构,但是C500可以输出4K RAW格式的素材到一系列常见的外部录像机上,例如Codex S,Convergent Design Gemini 4∶4∶4 或 AJA Ki Pro Quad。

佳能C300和C500都可以使用佳能的PL和EF镜头。与索尼的产品一样,RAW无损格式输出成了一个流行的卖点。不同版本的RAW格式其实并不需要遵守任何既定标准,RAW仅仅是表示输出的画面未经任何压缩。有一些RAW格式甚至会需要更多的后期处理步骤,当然数据还原的也更加完美。

《雨果》(Hugo)、《复仇者联盟》(The Avengers)和《007:大破天幕杀机》(Skyfall)三部影片同时选用Alexa也已经成为高端大银幕制作选用数字格式的里程碑事件。坊间所有关于4K的讨论,全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就是下一步摄影机将如何发展。ARRI最近已经开始着手对一套新的软件进行测试,它很有可能是专门针对提高2K ProRes格式画质的,你只要升级机器的固件更新就可以方便地提高画质。而真正的4K则需要更新传感器的硬件,但是现在Alexa摄影机输出的RAW格式画面(横向2880像素)已经可以很好地满足4K放映的需求,甚至用到IMAX巨幕影院也没问题。

大部分RAW格式都是厂商自己独有的技术。Blackmagic Design在推出他们的摄影机Blackmagic Cinema Camera(BMCC)时则做了不同的尝试,它可以记录QuickTime格式,同时也可以输出开源的Cinema DNG(最早由Adobe开发)格式RAW数据。为了应对日渐流行的4K潮流,BMCC使用了2.5K的传感器,目的就是用相对低的成本,产出经过优化的超过HD画质的影像。另外,Blackmagic的Cinema DNG格式已经开始与Ikonoskop的A-Cam dll开始合作,同时也支持Digital Bolex和Aaton的 Delta Penelope。

RAW格式输出和4K画质影像已经迅速被“红点”(RED Digital Cinema)及它的竞争对手迅速商业化了。为了占得市场先机,RED公司已经宣布了旗下摄影机普遍降价的消息,其中也包括限量生产的“战斗测试版”采用了M-X 传感器的RED ONE升级版。这台机器曾经用在《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和《龙纹身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中。如此大口径的摄影机,支持4K输出,仅售4000美元(约25000元人民币),实在是给竞争对手出了个大难题。另外,RED还了一款黑白单色旗舰摄影机EPIC。仅仅采用黑白画面拍摄,传感器可记录的影像更加细腻,这样使用同样幅面的传感器,就可以输出更高解析度的画面。与此同时,RED还在研制另一款6K级别的传感器,目前内部名称为“龙”。

单反摄影机市场势头也依然强劲,佳能的EOS-1D C可以通过外接录制器拍摄实时4K画质的影像。尼康现在还在努力争取高清单反摄影机的市场份额,希望通过最新的D7000和D800对佳能发起有力竞争。索尼也虎视眈眈,也希望用Alpha A99杀出一条血路。而真正带给人惊喜的是全新的GoPro hero3 Black Edition,它可以在15帧的帧率下拍摄4K画质的影像。

现在整个市场都弥漫着一股追求高画质的气氛,HD画质早已被超越,但是制片公司却在想尽办法保住自己的硬件投资成本,因此4K依然是“未来销售”的概念产品。消费级数码产品生产商,比如索尼预计将在今年推出价格合理的4K低端产品,而后期阶段也将逐步支持4K画面格式。但是对于实时剪辑和特效领域来说,2K以及720和1080像素画质依然会是市场主流,它更适合电视等广播级的制作。对于一般用户来说,想要获得4K画质的视频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了,索尼已经在它最新的Bravia电视机内置了4K芯片,而支持4K内容的蓝光碟片也将出现。另外,国外一些知名技术博客中的消息,很多在线电影供应商也正在着手准备4K影像的在线播放功能,这样索尼的4K影片也将很快可以在国内看到。于此同时,RED公司更已经把触角伸到了播放器市场,他们已经宣布了REDRAY 4K播放器。REDRAY可以播放基于REDCODE编码格式的4K影片。

也正是因为后期软件种类繁多,业内用户一直以来都期盼能有一个统一的剪辑软件操作标准,这样就不会使FCP的用户转到Adobe 或 Avid时一头雾水了。而Autodesk公司看准了这个商机,决定在2013年推出Smoke软件平台,来满足这些用户的需求。这个软件以苹果的操作界面为基础,优化了操作流程和控制快捷键,从而可以同时满足Avid Media Composer 和Final Cut Pro的用户。另外,除了操作界面风格的可切换特性外,它的时间线显示也吸收了自己的Flame特效软件的优点,可以选择以“节点风格”的特效合成控制显示风格。

今年业界的焦点无疑会落在Adobe身上。现今的后期世界都是数码格式的,而在线远程协作是关键。2012年的全美广播电视展上,Adobe向外界展示了自己的最新成果,也就是他们最新的Adobe Anywhere,业界普遍猜测这款软件将在2013年的某个时间正式。Adobe Anywhere是一个在线协作剪辑平台,你可以通过LAN或WAN(或VPN)搭建网络,从而实现多机联合作业。这是Adobe杀入云服务器领域的尝试,所有剪辑工作室要想搭建这一剪辑平台,必须安装Adobe自己的客户端软件,但是硬件系统,例如计算单元和外部存储设备则无需定制。所有的图像渲染会在服务器上完成,因此你至少在服务器端需要安装Adobe认证的NVIDIA显卡,以便实现硬件加速。因此,远程的终端剪辑设备就可以使用轻型电脑(比如Apple MacBook Air),不过这样的话,本地硬件无法加速,所有的渲染重担就都会落到远程服务器上了。在初步内测版本中,用户可以在Adobe Anywhere平台上调用Premiere Pro, After Effects 和Prelude。

Adobe Anywhere的技术核心是“水银引擎”(Mercury Streaming Engine),它可以将全解析度的视频发送给远程终端。当你进行回放时,它可以自动根据传输的带宽选择合适的解析度,但当回放暂停时,它会将全解析度的单针画面在剪辑终端上进行显示。基于高速的DSL或调制解调器,一个完整画质的HD视频会被降低到差不多1/4的解析度进行播放。一般情况下,剪辑师都会在暂停状态下,对静止帧进行诸如调色等特效的调整,因此这时只需要显示当前帧的完整解析度画面就可以了。所有的媒体设置和项目信息都会被自动储存在服务器上,因此不必担心本地素材丢失或失去网络连接。

有了这种基于文件的在线合作剪辑系统,所有工作室的管理者都在琢磨素材管理的软件系统。Avid已经有了彪悍的Interplay,但苹果正在研究自己的Final Cut Server产品,试图削弱Avid在这一领域的优势。而这个快速成长的市场已经波及到了CatDV(由Square Box Systems公司开发),他们推出了针对个人用户和企业的两个版本。Square Box甚至会提供从Final Cut Server data 到 CatDV的转换软件。

在荷兰广播电视展IBC上的Axle Video是另一个杀入这一领域的产品,在它背后的公司是一家集合了AVID和IT领域经验的业内新兴企业。Axle Video卯足力气,锁定的就是业内五至十人的新兴小企业,他们也是最有成长前景的利润摇钱树。这样的小企业往往会觉得建立自己的在线资源分享管理软件系统是不划算的,而且Axle Video通过友好的用户界面来填补这一空白,这套系统可以直接在Apple Mac Mini服务器上运行。它支持非常广泛的媒体格式,可以自动生成静态预览图,另外还可以把搜索索引文件输出成XML文件。当然,版权与保密也是重中之重,它有严密的预览和授权管理功能。

苹果公司2011年的Final Cut Pro X以及随后不断进行的软件更新,使整个后期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都在猜测行业会往哪个方向走。FCP X一直在保持着领先,并且拥有数量庞大的忠实用户。最新的10.0.6版本更新还引入了对RED摄影机的完美支持。如果在当今世界你想以合适的价格拥有一套能处理4K或者60p的非编系统,那么FCP X是最值得考虑的。不过除了它极端的稳定性外,FCP X具有排他性的软件特点也依然故我,大多数后期公司,无论是后期工作室、电视网、广播网还是制片公司,要么是一直在使用苹果FCP,要么就是直接跳到Adobe 或 Avid,不会有人跨界使用的。

现在整个市场都弥漫着一股追求高画质的气氛,HD画质早已被超越,但是制片公司却在想尽办法保住自己的硬件投资成本,因此4K依然是“未来销售”的概念产品。消费级数码产品生产商,比如索尼预计将在今年推出价格合理的4K低端产品,而后期阶段也将逐步支持4K画面格式。但是对于实时剪辑和特效领域来说,2K以及720和1080像素画质依然会是市场主流,它更适合电视等广播级的制作。对于一般用户来说,想要获得4K画质的视频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了,索尼已经在它最新的Bravia电视机内置了4K芯片,而支持4K内容的蓝光碟片也将出现。另外,国外一些知名技术博客中的消息,很多在线电影供应商也正在着手准备4K影像的在线播放功能,这样索尼的4K影片也将很快可以在国内看到。于此同时,RED公司更已经把触角伸到了播放器市场,他们已经宣布了REDRAY 4K播放器。REDRAY可以播放基于REDCODE编码格式的4K影片。

也正是因为后期软件种类繁多,业内用户一直以来都期盼能有一个统一的剪辑软件操作标准,这样就不会使FCP的用户转到Adobe 或 Avid时一头雾水了。而Autodesk公司看准了这个商机,决定在2013年推出Smoke软件平台,来满足这些用户的需求。这个软件以苹果的操作界面为基础,优化了操作流程和控制快捷键,从而可以同时满足Avid Media Composer 和Final Cut Pro的用户。另外,除了操作界面风格的可切换特性外,它的时间线显示也吸收了自己的Flame特效软件的优点,可以选择以“节点风格”的特效合成控制显示风格。

今年业界的焦点无疑会落在Adobe身上。现今的后期世界都是数码格式的,而在线远程协作是关键。2012年的全美广播电视展上,Adobe向外界展示了自己的最新成果,也就是他们最新的Adobe Anywhere,业界普遍猜测这款软件将在2013年的某个时间正式。Adobe Anywhere是一个在线协作剪辑平台,你可以通过LAN或WAN(或VPN)搭建网络,从而实现多机联合作业。这是Adobe杀入云服务器领域的尝试,所有剪辑工作室要想搭建这一剪辑平台,必须安装Adobe自己的客户端软件,但是硬件系统,例如计算单元和外部存储设备则无需定制。所有的图像渲染会在服务器上完成,因此你至少在服务器端需要安装Adobe认证的NVIDIA显卡,以便实现硬件加速。因此,远程的终端剪辑设备就可以使用轻型电脑(比如Apple MacBook Air),不过这样的话,本地硬件无法加速,所有的渲染重担就都会落到远程服务器上了。在初步内测版本中,用户可以在Adobe Anywhere平台上调用Premiere Pro, After Effects 和Prelude。

Adobe Anywhere的技术核心是“水银引擎”(Mercury Streaming Engine),它可以将全解析度的视频发送给远程终端。当你进行回放时,它可以自动根据传输的带宽选择合适的解析度,但当回放暂停时,它会将全解析度的单针画面在剪辑终端上进行显示。基于高速的DSL或调制解调器,一个完整画质的HD视频会被降低到差不多1/4的解析度进行播放。一般情况下,剪辑师都会在暂停状态下,对静止帧进行诸如调色等特效的调整,因此这时只需要显示当前帧的完整解析度画面就可以了。所有的媒体设置和项目信息都会被自动储存在服务器上,因此不必担心本地素材丢失或失去网络连接。

有了这种基于文件的在线合作剪辑系统,所有工作室的管理者都在琢磨素材管理的软件系统。Avid已经有了彪悍的Interplay,但苹果正在研究自己的Final Cut Server产品,试图削弱Avid在这一领域的优势。而这个快速成长的市场已经波及到了CatDV(由Square Box Systems公司开发),他们推出了针对个人用户和企业的两个版本。Square Box甚至会提供从Final Cut Server data 到 CatDV的转换软件。

在荷兰广播电视展IBC上的Axle Video是另一个杀入这一领域的产品,在它背后的公司是一家集合了AVID和IT领域经验的业内新兴企业。Axle Video卯足力气,锁定的就是业内五至十人的新兴小企业,他们也是最有成长前景的利润摇钱树。这样的小企业往往会觉得建立自己的在线资源分享管理软件系统是不划算的,而且Axle Video通过友好的用户界面来填补这一空白,这套系统可以直接在Apple Mac Mini服务器上运行。它支持非常广泛的媒体格式,可以自动生成静态预览图,另外还可以把搜索索引文件输出成XML文件。当然,版权与保密也是重中之重,它有严密的预览和授权管理功能。

平台

史无前例地,后期市场终于看到了PC和MAC各占半壁江山。当然,这个比例还会依据剪辑领域和3D动画领域而有所不同,而且PC也往往是运行的Linux而不是Windows。尽管如此,苹果在iphone和平板电脑领域的持续成功,不得不引起业界的质疑,他们到底还会花多大精力投入到高端剪辑工作站上。目前坊间传闻,苹果在2013年仅会推出一款台式机的升级版,这虽然引起了高端用户的兴趣,但是再也没有更多的消息,能说明这款机器具体有什么不同。与此同时,最新款的iMac和MacBook Pro似乎对于普通的个人用户来说在性能上也有点过于奢侈了。而真正在硬件上处于顶峰的产品现在已经由HP的Z系列工作站(例如Z820)和Dell的Precision系列(例如T5600)把持住了。它们之所以能成功,很大一部分取决于配备了最新的NVIDIA GPU硬件显卡。

有些Mac Pro的死忠“粉丝”打赌今年苹果会推出一款顶尖的工作站,但是它其实取决于硬件产品的雷电(Thunderbolt)协议。如果你需要PCI-E接口的硬件,那么它就必须经过第三方硬件协议的批准。2013年,雷电协议和USB 3.0标准是两个牢牢控制住MAC和PC的协议标准。火线400和800协议甚至eSATA标准虽然现在还在使用,但显然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软件供应商方面,大家依然积极地为苹果的MAC OS推出各种软件。而Avid、Adobe和Blackmagic Design/DaVinci则在努力的平衡MAC和Windows间的产品。Autodesk Smoke 2013摆明了只打苹果市场,而EditShare公司的非线性剪辑软件Lightworks则在Linux系统上稳固之后,开始开发Mac版。The Foundry的Hiero是一款在线视频素材管理和授权系统,它同时支持Mac、Windows 和 Linux。一个有趣的信号是索尼公司的音频处理软件Sound Forge Pro的MAC版的,一直以来,这个软件都是只在PC上运行的。MAC版本的,无疑增强了在苹果平台上用户的使用便捷性。

FCP X的存在,至少从两个方面激发了第三方插件制作者的热情:苹果推出的无与伦比的硬件,大大激发了创意工作者的发烧热情;同时它也间接促成了人们对Adobe Premiere Pro的热情。Adobe的非编用户目前为止还没有从第三方插件中获益太多,但是随着有越来越多的个人制作者编写了滤镜、脚本和转场特效,针对Adobe的插件也渐渐丰富起来了。FCP X的特效主要是在Motion 5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这些特效最初都是由低成本的小工作室为了省钱,使用Motion制作出来的,然后逐渐把这些脚本加入到了FCP X的特效库。这些特效插件绝大多数是免费的,但是现在也有剪辑师开始专门在网上设置商店,销售自己独创的特效插件,价格上每个特效大约20-50美元(130-350元人民币)。

作为剪辑师,我们经常会争论技术发展的方向,一个最有趣的例子就是,我们是否真的即将在平板电脑上进行剪辑。而现实情况是,这不大可能发生在2013年。虽然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移动平台上(例如笔记本电脑、iMac或HP Z1)进行剪辑,但是电影和电视层面的画质还是会和2012年的剪辑环境差不多。

4K很有可能在今年内就推至3D,也会有很多厂商会从中寻得商机,但主流制作者依旧还是会制作大量的HD、网络高清,甚至是普通标清画质的视频。我们的建议是,你只需要购买能使你顺利完成工作的设备。现如今虽然产品价格已经大幅下降,但是数码产品的生命周期依然是两年便经历一次更替,且市场细分也越来越明显。不过好消息是,现如今实在是难找到一款真正差的产品,所以还是玩得开心点吧。

消费级市场的动态

这几年的DV消费级市场主流厂家主要把精力投放在视频的分享方面,的确对于家庭用户来说视频的后期制作是一个无法跨越的障碍,因为这必须要求你在愉快地享受拍摄生活之后,面对电脑来展开一个视频编辑的持久战,对于拍摄和编辑这两个决定视频优劣的环节,消费者往往会更喜欢前者。

那么后端的分享方式怎么办?这些年这个问题一直难为着各个厂家,索尼选择了HDMI分享和投影分享的方式,佳能选择了HDMI分享、下变换上传网络和Wi-Fi分享的方式,甚至两个厂家也都推出了机内编辑和软件随机配乐播放的方式,但是效果怎么说呢?

面对手机和微单相机视频功能的使用,包括这几年都很火热的HDSLR创作方式,消费级DV的窘境如同徐峥碰见了王宝强一样。一方面是无法放弃的市场,另一方面是需要功能增值,让消费者感觉手中的DV值这个价钱,但是功能越多越让消费者一头雾水,这个怪圈已经让很多人见怪不怪了。

不过还是需要说说这些实用又令人晕乎乎的功能,使用它们的所有目的就是平稳拍摄、模糊控制、快速分享,尽量绕开后期制作,因为一旦后期制作那么就会把消费者领入功能性文盲的泥潭,电脑知识、剪辑知识已经是后话了,电脑的硬件提升和硬盘容量不断泛红已经让它们很苦恼了,接下来就是卡、顿、死机带来的不愉快体验,要知道这些莫名其妙的阵痛都是家里那台高清电视机闹的。我们总想让它播放出关于自己的高清画面,但是往往事与愿违,直接连接HDMI感觉不甘心,但是又有什么好体验呢?

好的体验全部来自于拍摄,平心而论这些年DV的智能化已经做了几次质的跨越,平稳光学防抖的全悬挂设计如同让镜头凌空打坐在空气中,行进和长焦端进行拍摄依然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智能化、模糊化控制可以进行更好的人机体验,无需考虑场景、曝光、色温等因素,DV会自己判断,自己调节,你只要大概控制一下构图、景别和角度就完事了。

另外,还有针对家庭用户设置的拍摄场景脚本设计,只要根据脚本来拍摄就可以得到一部逻辑上很通畅的短片。佳能还针对亲子题材的拍摄推出了宝贝DV的概念,可以使用DV上的功能来记录宝宝的成长,并且可以通过触控屏来添加涂鸦效果,甚至可以通过Wi-Fi和移动设备搭配来监看宝宝的一举一动,这很像国外已经普及的婴儿监控设备,兴许一个功能可以终结一款产品也说不定。

索尼DV在今年的新品中推出了平稳光学防抖功能和投影功能的结合产品,而且在功能上加入了projector in功能,这样DV的投影功能就被延展出来了,而且商务型得到了加强,相信这是一个不错的潜在亮点。

上一篇:现金流游戏,让理财与娱乐共舞 下一篇:花世界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