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败毒合剂治疗热毒瘀结型痤疮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9-28 02:59:51

枇杷败毒合剂治疗热毒瘀结型痤疮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热毒瘀结型痤疮的治疗。方法 对2008年3月至2011年9月由本院皮肤科施治的126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5例痊愈,49例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结论 利用中医辨证施治,使热清毒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126例均为本院中医皮肤科门诊患者,男75例,女51例;年龄16~41岁,平均(285)岁;病程2个月至4年。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外科学》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痤疮的诊断标准确诊。①初起在毛囊口呈现小米粒大小红色丘疹亦可演变为脓疱,此后可形成硬结样白头粉刺或黑头粉刺,严重病例可形成硬结性囊肿。②多发于男女青春期之面部及胸背部,伴有皮脂溢出。③多有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感受外邪等诱发,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均无系统性疾病,并在治疗前2周未应用抗生素或其他治疗痤疮的药物。

13 入选与排除标准[2] ①未按本试验方案治疗或不配合及中断治疗者。②职业性痤疮或碘、溴等引起的药物性痤疮患者。③资料不全,无法进行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⑥有严重心、肝、肾以及造血系统疾病者。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21 治疗 采用本院自制中药枇杷败毒合剂治疗。 组方(连翘、黄芩、白花蛇舌草、野、侧柏、地黄、当归、丹参、桃仁、枇杷叶等),每次20 ml~30 ml,3次/d,餐后服用,连服4周为一个疗程。

22 观察方法 每2周复诊1次,4周为1疗程,连续观察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详细记录:皮损形态、皮损部位与范围、及皮损消退的程度,用药后的变化及副作用。

2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皮损消退≥90%或全部消退,仅留有色素沉着,且无新疹发生;显效:原有皮损消退60%~89%,新起皮疹少于5个;有效:皮损消退30%~59%,新起皮疹少于10个;无效:皮损消退≤29%或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3 治疗结果

31 临床疗效 经过2个疗程治疗,126例中,45例痊愈,49例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总有效率873%。

32 安全性检测 安全性检测表明服用枇杷败毒合剂后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无明显异常。

33 不良反应 有6例在服用枇杷败毒饮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一段时间后症状自行消失,不影响治疗效果。

34 复发 患者停药后3个月复况为151%。复发后症状较轻,再次治疗能很快控制。

4 综合分析

本方所治热毒瘀结型痤疮起因常因日晒过度,热毒入里,心经伏热,恋而不去,心火亢盛,积热上冲颜面而发。临床以脓疱型多见,分布在颜面、胸背,以脓疱、炎性、毛囊性丘疹为主,局部有疼痛,伴心烦易怒,口舌生疮,目赤肿痛,便秘,溲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

对热毒瘀结型痤疮的治疗,治宜清热解毒,祛瘀散结。本方以连翘、黄芩为君,连翘味苦性寒,轻清性浮,善清心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又能散气血凝聚,兼有消痈散结之功,有“疮家圣药”之称。黄芩味苦性寒,有较强的泻火解毒之力。臣以白花蛇舌草味苦,治痈疽疮疡,瘰疬。野味苦,性辛寒,苦降辛散,用其可以解毒疏风,治诸风眩晕,头痛,目赤,肿毒。佐以生地黄甘寒,热久伤阴,用其来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既散血分瘀热,又兼顾耗损阴液。侧柏叶味苦涩,性寒,凉血止血,又能清肺热,收敛止血。当归、丹参养血活血,凉血消痈,配伍桃仁活血消瘀散结,枇杷叶、桑白皮清泻肺火。使以少量大黄苦寒沉降,荡涤肠胃,又引热下行,使火热之邪得以下泄。诸药合用,热清毒祛血瘀自散[3]。

现代人的饮食主要是海鲜、肉类、膏粱厚味,易积湿生热,故痤疮发病率较高。本方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及中医辨证施治组方,治疗热毒瘀结型痤疮,临床疗效较好,无毒副作用,避免了西医治疗产生抗生素耐药性及维甲酸类、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戴秀兰辨证治疗痤疮42例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9):1048.

[2] 陈信生范瑞强教授论治痤疮经验新中医,2001,33(9):7172.

[3] 张志礼皮肤科手册.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472473.

上一篇:平阳霉素在耳廓瘢痕疙瘩治疗中的作用 下一篇:穴位注射配合玉屏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28例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