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联动循环沼气工程让北郎中村变了样

时间:2022-09-28 01:09:24

变废为宝联动循环沼气工程让北郎中村变了样

一座沼气工程,就将一个京郊养猪污染大村变为全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发展起循环经济,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8月12日,笔者到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北郎中村采访得知,该村依托沼气工程,将养殖污染物变为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料,并搭建起了村里的养殖、种植桥梁,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北郎中村是养猪大村,早在上世纪90年代,该村就大力发展养殖业。随着养猪规模的不断扩大,北郎中村曾一度被誉为“京郊养猪第一村”。养猪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的生活环境。污水粪便横流。恶臭到处飘散,不仅村里的环境卫生差,就连地下水也不同程度地污染了。

据该村沼气站站长闻世常介绍,为了治理养殖污染,该村从2001年开始,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采取分期实施的形式,陆续建起了3座厌氧发酵沼气工程。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和好氧曝气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处理猪场产生的粪便和污水。沼气工程日处理养殖粪污500立方米,不仅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还变废为宝。粪污经过厌氧发酵后形成沼气、沼渣和沼液。所产沼气通过脱硫、脱水处理后,一部分打入输气管道,供养殖场和村民日常生活使用,多余的部分用来发电。沼液和沼渣被加工成有机肥发展种植业。沼气工程日产沼气1600立方米。除了为养殖场食堂的30N40人做饭和养殖车间消毒外,以每立方米一元的低价为全村的500多户村民稳定供气。顺义区农村能源办公室主任张庆旺为笔者算了一笔村民用气的节能减排账:按一家五口人计算,每户用沼气年平均花费约300元钱,比烧煤做饭节约700元,比使用液化气节约800元。每户年可节煤15吨,全村每年可节标煤780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000余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6.63吨,减少排放氮氧化物5.8吨。下一步,沼气站还准备为村里新建的别墅和学校供气,使供气规模发展到1000户。

有机肥的投入使用,使北郎中村的农业产业链条更加完善。沼气工程可年生产生物有机肥3000吨。这些肥料全部施到村里的300亩果园和1000亩花卉。目前,施用有机肥生产的绿色安全食品全部通过了“安全农产品认证”,所有食用农产品均被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目前,全村已有116种农产品注册了“北郎中”商标。“北郎中”商标也因此被评为“北京市著名商标”。

近年来,北郎中村依托沼气工程,按照“发展绿色经济,营造绿色环境,奉献绿色产品,共享绿色生活”的发展理念和“生产、生活、生态、观光”四位一体的发展定位,逐渐形成了以生猪生产加工业、农产品加工配送业和以花卉苗木种苗培育业为主导的现代都市农业体系。村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集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先后被评为“市级民俗旅游村”、“京郊发展经济十大典型”、“首都文明村”、“北京最美的乡村”、“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等荣誉称号。一举建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

如今的北郎中村,不仅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观。沼气工程实现了二者的双赢。

相关链接:北郎中村沼气服务模式被农业部列为村级沼气服务组织典型模式

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北郎中村沼气工程产气、供气、服务实行企业化管理,沼气服务体系成效显著。

北郎中村沼气服务站现有工作人员12人,全部都经过专业培训,持有国家颁发的上岗证书。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沼气站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对各种设施、设备、管网等,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检修保养;定期对沼气站的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向村民发放《安全使用沼气须知》、《安全使用沼气手册》等资料;定期入户检查沼气灶及配套设备的完好情况和使用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故障及时解决。

上一篇:推广高效低排生物质炉效果好 下一篇:中国之美,举杯同庆 五粮液.天缸杯全国摄影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