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滨城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及创新模式

时间:2022-09-27 11:12:39

滨州市滨城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及创新模式

摘要 农业科技创新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力量。近年来,滨城区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推进都市农业发展,形成了以都市农业引领,全区现代农业多点开花、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详细阐述了滨州市滨城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思路,探索了创新模式。

关键词 现代农业;创新;思路;模式;山东滨州;滨城区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312-01

近年来,滨州市滨城区坚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把发展高端高效特色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着力点,把推广精细农业、休闲农业、品牌农业和生态农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总抓手,着力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使农业科技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 滨城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滨城区按照“三化联动”、“三型并进”“三产叠加”的要求,以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主题,积极推进生态高效现代城市农业发展,以“沿黄高效生态农业率先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为总体发展目标,以服务滨州市中心城市发展、建设为原则,在空间布局上,根据地域特点,把全区划分为“一圈、一带、四区、一网、一面”五大农业功能区,逐步形成产业结构优化、产品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区域城乡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新格局。在都市农业的引领下,加速发展现代化农业,形成了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产业集中度高的龙头企业集群,龙头企业带动或合作社参与助推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目前,全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已发展到1.13万hm2,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总数达到39个;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5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27家,指导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55家。

2 发展思路

2.1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按照“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城市农业,重点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和城郊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以三河湖有机蔬菜示范园、市西观光农业园等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不断推动园区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农业示范园区对推动农业转型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制定出台《滨城区休闲观光农业经营管理办法》,立足现有的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分别采用农业娱乐、农业旅游、农业示范园、农家乐4种模式推动城郊型休闲观光农业加速发展[1-2]。

2.2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加强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充分发掘滨城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技术研发机构的研发能力,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畅通创新成果转化渠道。加快农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的中试熟化。以农业企业为主体,组织实施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项目,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3-4]。

2.3 建设特色农业基地,提高农业产出效益

围绕区域优势,着力打造菌菜、优质粮棉等规模化生产基地,不断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以三河湖龙王庙、杨柳雪辛庄、市中赵四勿、梁才小高等为核心示范区,大力发展标准化设施菌菜生产;以杨柳雪、秦皇台、滨北、三河湖等乡镇办为重点,大力发展优质粮棉生产基地;努力抓好秦皇台乡棉花、市中办事处蔬菜2个专业化乡镇,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提高产量,保证总产量。

2.4 强化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重点围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等,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全区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增强农民主体科技创新能力。每年都通过农广校、农函大等平台,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黄河三角洲大开发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3 创新模式

3.1 产业化生产模式

通过成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组织,进行规模化生产、产业化运作,使农业生产模式由分散、松散、粗放管理变为集中、集约、精细管理,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通过产业化生产经营,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对农业产业的科技贡献率显著提高。如滨北薛家奶牛协会会员年平均收入比当地农民人均收入高出20%以上。

3.2 信息化服务模式

为广泛传播农业科研成果、农业生产先进技术、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国内外农业发展形势等农业知识和信息,滨城区通过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惠民服务活动搭建了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在各乡镇办建立了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机构,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政策咨询服务。

3.3 特色品牌培育模式

滨城区坚持“注册一个商标、打响一个品牌、带动一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宗旨和目标,引导全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种养殖户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通过科学管理形成产业特色,走农业品牌致富道路,在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组织的带动下,滨城区涌现出了一批特色优质高效农业品牌,有7个蔬菜产品通过美国、日本和欧盟NOP认证,有10个有机食品、10个绿色食品、14个无公害食品通过国家认证,认证总数达到了41个,“GAP”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示范面积达到8 000 hm2,绿色优质小麦生产基地达到1.8万hm2。

3.4 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滨城区按照“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综合配套、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的原则,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规划设计南北2条观光农业经济带。在滨州城区南部沿黄河一线,以市西、市中、梁才为重点,规划了南部沿黄休闲观光农业经济带,挖掘黄河文化资源,重点开发建设市西办事处“休闲小街”、市中办事处“黄河生态园”、梁才办事处张王及小高采摘园等项目。在滨州城区北部,以三河湖、滨北、秦皇台为重点,规划北部生态旅游观光带,挖掘民俗文化资源,重点发展滨州雁来红高科技园、绿洲现代农业科技园、隆达生态庄园以及秦皇台、三河湖风景区等项目。目前,滨城区已建成观光休闲农业园区10处,年接待游客逾1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 000万元以上。

4 参考文献

[1] 郑洁.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J].河北农业科技,2010(10):136-137.

[2] 刘振华.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考[J].世纪桥,2011(19):63-64.

[3] 郭文宝,马青.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2):20190-20192.

[4] 李瑾,黄学群,孙国兴.滨海新区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07(1):5-9.

上一篇:黑龙江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探讨 下一篇:关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