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策略点滴谈

时间:2022-09-27 10:49:54

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策略点滴谈

词语是学生阅读、习作、口语及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因此词语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由于低年级学生处于注意力不稳定阶段,加上低年级集中学习的词汇量比较多,枯燥的词语教学往往效果不好。如何提高低年级词语教学的实效性?下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低年级词语教学的策略。

一、在游戏中理解词义

有一些词语不一定都要给它们下定义,比如二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文中有“紧盯”一词,如果教者直接说“紧盯”就是紧紧盯住看,那样让学生接受得很枯燥。有一位老师在教这个词的时候,课前准备了一个能发红色光的小电筒,课上她拿着电筒快速地移动使得那电筒的红光一会儿向上,一会儿向下,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让学生的目光紧跟着红色光点看。教者一边飞快地移动电筒,一边对学生说:“用你们的眼睛锁住它,别看丢了。”就这样学生也一边看一边说:“在那儿,又到这儿了,盯住了,盯住了。”如此简单的表演,但是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游戏中学会、理解了“紧盯”一词。

二、运用贴画理解词义

我在教《蜗牛的奖杯》时,文中的“遥遥领先”一词,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比较困难。我想小学生对于画面比较喜欢,于是在课前我就画了课文中的蝴蝶、蜜蜂、蜻蜓,还有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的蜗牛。然后在课上,我一边讲“在一次飞行比赛中,蝴蝶、蜜蜂、蜗牛都参加了比赛,它们一起来到了起跑线上”,一边把这些动物图片放到了黑板上事先画好的起跑线上。接着,我又说:“一声枪令,它们都奋力地扑扇着翅膀向前飞去,可是,不一会儿,小蜜蜂落下了,累了。接着,知了也落下了,蜻蜓也落下了,但是,我们的运动健儿蜗牛却好像一点儿也不觉得累,你们看它还在继续快速地往前飞去,渐渐地越飞越远,与蜻蜓、蜜蜂、知了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了(我一边说一边不断地移动图片,让蜗牛与其他动物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此时的蜗牛就是‘遥遥领先’(学生异口同声说出了)。”就这样,学生在这种动感中理解了这个词,这正符合了小学生的“爱动”心理,让学生在动中集中自身的注意力。

三、运用电教手段理解词义

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课时,一位老师就牢牢抓住了“色彩斑斓”“五彩缤纷”这两个词语,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意思都是表示颜色多而鲜艳,并找出一些意思接近可以替换的词语。同时利用网络上“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这样一来不需要教师的过多讲解,单凭这两个词语孩子就能想象出蝴蝶谷里的盛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孩子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学会合理运用。而很多词语是近义词但却不能够在句子中交替使用。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注意到词语意义上的细微区别,孩子就不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它们。

四、巧质疑,让学生在谈话中弄清词义

在教《小动物过冬》一课时,我故意问学生:“你家中有哪些动物?”学生纷纷举手说了鸡、鸭、鹅、猪等。我又问:“你为什么说它们是动物?”学生说:“因为他们会叫。”我笑着问:“那蚯蚓不会叫,是不是动物呢?”学生说:“是的,会走会爬的都是动物。”我又问:“小鸟不会爬,但会飞,鱼儿不会爬,但会游,它们是动物吗?”学生说:“是的,它们会活动,能活动的就是动物。”我又问:“飞机会飞,汽车会走,那它们也是动物吗?”学生愣住了,嘴里只说它们不是动物,却说不出原因。我问:“汽车、飞机是自己会动吗?”学生大声说:“哦,它们自己不会活动,是人开动机器,它们才会动的。”这时,我说:“它们没有生命,只有那种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叫动物。”在以上这个例子中,我课前查了资料,巧设疑问,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最后得出知识。这要比硬塞来得深刻,但这种方法,要求教者课前预习充分,疑问设计巧妙,最后,教者还要加以总结。

五、在故事中理解词义

一年级小朋友非常喜欢听故事,记得拼音刚学完,就开始学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为了让学生对词语产生兴趣,我出示了一些数字成语:七上八下,三心二意,十全十美,五湖四海……这些词语我通过讲故事让他们去理解。比如在理解“三心二意”的时候我就讲了《小猫钓鱼》的故事,不需要太多的讲解,学生就能从故事中的小猫的行为理解该词语的意思,进而正确地运用该词语,联系到自身的学习行为,不能像小猫那样“三心二意”!

总之,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应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才能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词语教学效率才能够达到最优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多媒体辅助教学,营造灵动多元的语文课堂 下一篇:写作,是一种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