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飞行人员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时间:2022-09-27 10:11:23

我军飞行人员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5-619X(2008)10-0634-03

睡眠障碍是我军飞行人员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影响飞行部队战斗力的主要疾病。近年来,我军在睡眠障碍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现综述如下。

1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的调查研究

为了解我军飞行人员的睡眠状况,有关单位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原空军大连疗养院敖景文[1]等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来院疗养的356名飞行人员的睡眠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测评,结果18.10%的飞行人员有睡眠质量问题,且睡眠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这一结果比国内刘贤臣[2]等人对大学生的研究结果(13.9%)高出4个百分点,比于守臣[3]等人在国内6个城市对4种职业11 432人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9.38%)高出8个多百分点。他们还用PSQI量表和飞行人员心理健康量表(MHI)进行了测试和评定[4],结果显示,睡眠质量不同者,个性和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飞行人员睡眠质量总分与自信性、充沛性、性格倾向性、过度自我关心、焦虑性、乐观性、敏感性、紧张性、心理健康和自我肯定等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r=0.311-0.469,P<0.01),与敢为性、律己性、情绪稳定性、外显行为和业绩成就等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r=0.504-0.249,P<0.01),从而得出飞行人员睡眠质量与个性及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性格外向、情绪稳定及心理健康水平好者,睡眠质量好,反之则差。 周锡江[5]等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和个别谈话形式,调查了523例飞行人员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结果显示,飞行人员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为7.5 h。其中8 h/d以上者占3.96%,7~8 h/d者占65.58%,5~6 h/d者占18.74%,不足5 h/d者占1.72%;睡眠质量好和较好者占94.26%,不良或失眠者占5.74%。同时了解到在睡眠质量不良或失眠者中,100%出现过飞行后疲劳、飞行前紧张和飞行中有错觉、黑视及错、忘漏动作,经χ2检验,与前两种睡眠质量者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1)。

王金虹[6]等采用PSQI量表对394名飞行人员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飞行人员自我评价睡眠质量较差和差的占12.7%;失眠症患病率为13.5%;并且在自觉睡眠质量较好的87.3%的飞行人员中,醒后自感困倦的比例高达31.5%,经常感到做事精力不足者占4.8%,还有极少数飞行人员使用药物催眠。杨军[7]等用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对飞行人员睡眠进行无干扰连续监测。在部队飞行员宿舍和医院空勤科对3组44名飞行人员545夜的睡眠进行连续监测,结果3组飞行人员的夜间睡眠时间差别显著(P<0.01)。其中,体检组平均夜间睡眠时间最长为(7.11±0.38)h,夜间睡眠时间短于6 h的占11.3%;南方组飞行员睡眠不足的比例比北方组高,其夜间睡眠时间短于6 h的占37.4%。以上调查研究表明:我军飞行人员中存在着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质量不良的问题,对飞行人员的心理健康和飞行质量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是影响我军飞行部队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值得深入研究。

2睡眠障碍的分类研究

国际睡眠障碍性疾病分类[8](ICSD)于1990年第一次出版,并于1997年作了修订。随着新的监测和治疗技术的出现,对睡眠障碍性疾病的认识也不断扩展和加深,2005年的新版国际睡眠障碍性疾病分类,将睡眠障碍性疾病分为8类:①失眠。②与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③非呼吸障碍性白天过度嗜睡。④昼夜节律紊乱所致的睡眠障碍。⑤异态睡眠。⑥睡眠相关的运动障碍。⑦独立症候群,正常变异及尚未明确的问题。⑧其他睡眠障碍。此分类中不包含继发性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如由心理因素、神经系统疾患和其他疾病所导致的睡眠障碍性疾病,睡眠障碍只被作为主要疾病的一个伴随症状,不包含在上述分类中。另外新版的ICSD中对单个睡眠障碍性疾患没有严重程度的判断标准。

我国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张宏金[9]等在查阅国内外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归纳了我军飞行人员中睡眠障碍的常见类型有:①心理生理性失眠。②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③缺睡综合征。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⑤发作性睡病。另外还发现有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因为例数太少而未列举。其中心理生理性失眠最常见,通常被诊断为“神经衰弱”,其特点是失眠为首要症状。 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包括时差综合征和倒班性睡眠障碍。这两种睡眠障碍在国内外飞行人员中都很常见,前者见于跨时区长途飞行,后者见于夜航飞行。缺睡综合征在我军飞行人员中也有报告,因睡眠不足,出现身心疲劳,结果在飞行中出现身体不适,意识模糊,险发严重飞行事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在普通人群中流行率颇高,在我军飞行人员中也有发现,对飞行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同时它还是冠心病、高血压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发作性睡病是以睡眠障碍为主的慢性疾病,此病在国内外的飞行人员中都有个别报告,主要表现为出现短时间不可抗拒性睡眠发作,部分病人伴有猝倒症、睡眠瘫痪和入睡性幻觉,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本病对飞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一经发现,应作停飞处理。

3睡眠障碍的检测研究

睡眠障碍的检测通常采用多导睡眠图(PSG)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PSG包括脑电图(EEG)、心电图(EKG)、眼电图(EOG)、肌电图(EMG) 和呼吸描记器等现代手段,已成为今天睡眠障碍研究的基本手段,可有助于失眠程度的评价及失眠症的鉴别诊断。PSQI[10]是Bussy 等于1989 年编制的睡眠质量自评量表,因其简单易行,信度和效度较高,并且与多导睡眠脑电图测试结果有较高的相关性,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睡眠障碍及临床评定的常用量表。

我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张宏金、杨军、俞梦孙[11]等人研制的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SRM-6000),在不用黏贴电极、不用脑电图技术的情况下对睡眠进行监测,采用SRM-6000和PSG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检测的心率、呼吸率和睡眠时间无显著差异,SRM-6000检测呼吸事件的敏感性为92.6% ~95.3% ,特异性为92.7% ~93.6% ,表明SRM-6000是一种准确、简便的无干扰睡眠检测方法,能可靠的用于心率、呼吸率、睡眠时间和呼吸事件的监测。SRM-6000的研制,为睡眠障碍患者提供了一种无干扰检测的新技术。

4睡眠障碍的治疗研究

4.1药物防治研究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种类繁多,可分为6类: ①苯二氮类(BZD)。②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多虑平。③抗组织胺类,如安泰乐。④巴比妥及非巴比妥类,如巴比妥、鲁米那。⑤抗精神病药物及其他镇静药,如氯丙嗪。⑥中医中药。飞行人员用药首先应该考虑对飞行的影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飞行人员催眠与兴奋用药的航空药理评价方法与指标体

系[12],并研究制定了战时飞行人员催眠和抗疲劳用药方案[13],对药物治疗飞行人员的睡眠障碍具有指导意义。但由行中一般禁止用药,飞行间隔用药也有严格规定,致使用药物改善飞行人员睡眠状况尚未普遍展开。因此,研究易于接受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在临床中越发显得重要。

4.2非药物治疗研究运用物理疗法及中医疗法或将二者结合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睡眠障碍方面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光脉冲疗法[14]技术成熟,可以调整睡眠节律紊乱,用来治疗睡眠障碍。美军已将光脉冲计划作为飞行人员睡眠障碍防治的首选计划,并且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已开发出专用软件帮助人们按计划适时地进行光脉冲治疗,值得我军研究应用。王开辉等[15]用肌电皮温生物反馈仪对32例诊断为睡眠障碍的飞行人员进行了肌肉放松训练。结果显效率81.25%(26/32),好转率15.63%(5/32);放松训练后32例均能使肌电值下降,肌电下降幅度为2.08%~67.06%,治疗次数越多,肌电值下降幅度越大,治疗效果越明显。该治疗安全、无损伤,对飞行人员睡眠障碍的治疗是有效和切实可行的。李珠等[16]采用腕踝针疗法、纯中药(黄连阿胶汤加减)疗法以及此两种方法相加的综合疗法治疗飞行人员失眠症,得出综合疗法的效果优于单纯疗法的结论。尤阳[17]报告了针灸配合心理疗法治疗飞行人员睡眠障碍,徐

枫[18]报告了包括健康教育、保健按摩、心理治疗、运动治疗、自然因子及饮食治疗的综合疗法治疗飞行人员睡眠障碍,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王海军等[19]综述了电、磁、声等物理疗法治疗睡眠障碍,钟洁静[20]等介绍了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沙岩[21]综述了中医经穴疗法治疗失眠症,黄映君[22]综述了包括针刺疗法、灸法、腧穴疗法、推拿按摩、综合疗法等在内的中医外治疗法治疗失眠症等,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可以为我军飞行人员睡眠障碍治疗所借鉴。

中医对睡眠的认识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睡眠障碍的经验,将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治疗与西医的各种治疗相结合,创立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睡眠障碍的理论体系和诊疗规范,将是我军航空医学乃至世界医学界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敖景文,刘军,陈强,等.飞行员睡眠质量的调查[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3,14(3):162-165

2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学生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4):148-151

3于守臣,等.黑龙江6个城市4种职业人群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神经疾病杂志,1995,21(4):207-209

4敖景文,刘军,陈强,等.飞行员睡眠质量与个性及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0):713-715

5周锡江,董洪平.飞行员睡眠调查.航空军医,2004,326):348-349

6王金虹,高国红.飞行员睡眠质量调查分析.临床军医杂志,2005,33(3):348-349

7杨军,俞梦孙,张宏金,等.飞行员睡眠时间的监测调查.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5,16(3):175-179

8吕云辉,韩芳.新版国际睡眠障碍性疾患分类.中国处方药,2006,47(2):6-9

9张宏金,杨军,俞梦孙.飞行人员常见睡眠障碍的类型、影响及对策.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2,13(4):267-270

10陈眉.睡眠障碍研究进展.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2):67-68

11张宏金,杨军,俞梦孙,等.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与多导睡眠图的比较研究.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4,18(6):476-478

12詹皓.飞行人员催眠与兴奋用药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1,12(1):59-63

13詹皓,关宏.精神药物在战时调节飞行人员睡眠与抗疲劳中的应用[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7,8(1):48-51

14Czeisler CA.来自时间生物学和生物节律医学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军队快速反应能力.张经伦,译.航空军医,1996,24(6):374

15王开辉,李凯,孙林.生物反馈疗法治疗飞行人员睡眠障碍临床观察.中国疗养医学,2005,14(3):195-197

16李珠,陈洪茂.飞行人员失眠症的三种疗法的疗效观察.中国疗养医学,2005,14(4):276-277

17尤阳.针灸配合心理疗法治疗飞行员睡眠障碍67例.中国疗养医学,2000,9(6):48

18徐枫,高春东.飞行人员睡眠障碍45例康复疗养观察.航空军医,1999,27(3):123-124

19王海军,曾芳,杨慎俏,等.电、磁、声等物理疗法治疗失眠.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7):559-560

20钟洁静,孙新芳,杜筱蓓.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1):97-98

21沙岩.中医经穴疗法治疗失眠症临床研究近况.中医药信息,2002,19(5):31-33

22黄映君.中医外治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进展.中医外治杂志,2003,12(1):28-30

(收稿日期:2008-03-27)

上一篇: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归纳 下一篇:老年人呼吸衰竭在机械通气时上消化道出血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