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实浮出水面,解读CDN节点部署的真相

时间:2022-09-27 10:09:49

时下在互联网服务领域。CDN无疑是一大热点,它从技术上全面解决由于网络带宽小、用户访问量大、网点分布不均等原因所造成的网络响应速度缓慢等难题,推动了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然而,随着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CDN服务商开始抱怨市场竞争激烈、客户挑剔;与此同时,用户也在被各种眼花缭乱的CDN服务介绍所迷惑。

破除CDN节点数量的“迷信”

众所周之,CDN服务是在现有互联网络中增加一层新的网络架构,通过CDN节点将客户网站的内容到最接近用户的网络“边缘”,使用户可以就近取得所需的内容,从而解决网络拥挤的状况,提高网民访问速度。由于节点在CDN服务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数据存储作用,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于CDN领域一直有一种“迷信”――节点数量的多少决定CDN加速能力的快慢。为了在当前的竞争中占据优势,某些国内的CDN服务商一直乐此不疲地修改自己的节点地图,其销售人员面对客户时更是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的节点数量,而不管这些节点是否为客户提供服务。

其实,在通常情况下,客户使用配置的节点不会超过20个,因此CDN服务商的节点部署数量对最终用户使用速度的影响并不大。CDN服务加速效果的好坏更重要是节点的正确分布和配置,单纯的认为节点越多越好并不科学。其实,如果节点过多的话,相应缓存的命中率也会下降。反而会降低速度。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CDN服务对节点质量的要求远大于对节点数量的要求。某些CDN服务商强调节点数量,但其选择的节点大多为运营商的非核心或非骨干节点,即三级市或县级市的运营商机房,这类节点上联至主干网络会存在速率和稳定性等各方面的问题。因此强调优质节点的选择比节点数量更为重要。

此外,节点的部署区域和数目与所要加速网站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与要加速的域名或栏目也有重要关系。比如说对于某网站的热点栏目,可以采用数目较多的优质节点来覆盖;但如果相对冷点栏目,过多的节点,甚至会分散访问用户,使节点的命中率大幅降低,大量访问因为没有命中而引发回源请求,直接影响加速的效果;适当减少冷点栏目的部署节点,提升命中率,却能实现提高加速的效果。

因此可以看出,对于专业的CDN服务商来说,必须科学地进行CDN节点部署规划,根据用户的实际带宽大小及源服务器所在的网络来分配节点个数及区域分布,才能为用户提供最合适的服务。

科学部署构建完美CDN网络

作为专业的CDN服务商,世纪互联从事了10多年的互联网基础资源服务,对国内运营商的架构有着很深刻的理解。为了给用户提供最好的CDN服务,世纪互联对其所有进行了。

科学的规划与合理的部署对CDN网络至关重要。比如世纪互联CDN网络在节点选择方面就制定了以下原则:

1 涵盖当前中国境内的主要运营商,即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以及教育网的骨干网络节点;

2 BGP节点确保整个CDN服务体系的稳定与安全。

3 节点之间按照运营商、服务区域进行冗余备份;即同一个区域采用多点覆盖,实现了多点冗余。

4 采用核心节点(10G以上的带宽储备)。

而且世纪互联还对其所有CDN节点进行了分类。第一类是BGP节点,也称为自主节点,特点是拥有一套成熟的运营管理体系,会根据客户的需求随时调整,体现CDN的灵活定制化优势。第二类是核心节点,都在中国互联网骨干节点上,特点是带宽质量好,冗余非常高,可以解决客户突发事件。第三类是辅节点,是分布在互联网的次核心节点上,能兼顾中小运营商。

合理的节点布局和建设,无疑能够有效降低CDN的资源成本,为客户提供性价比更高的网络加速服务。同时,各CDN节点的冗余配比也使得用户的扩容更加简单方便。而一味地盲目强调网络节点的数量。在很多时候,显然是不能真正解决网络问题的!

云计算信息技术酝酿新变革

2008年S月13日,瞻博网络公司宣布,瞻博和IBM公司将持续扩大合作关系。自2007年起,两家公司开始携手合作,范围涵盖联合技术解决方案、标准开发、网络管理以及托管安全服务。特别是在数据中心方面,IBM已经将瞻博网络的交换机、路由器与安全产品纳入其数据中心网络系列产品之内,并在其中扮演不可或缺的系统集成商角色。

最近两家公司联合举办了一次全球技术展示,展示企业如何无缝扩展其私用数据中心云(private data center clouds)。此次在硅谷和上海之间进行的展示,显示了客户是如何利用安全公用云中的远端服务器,在运算资源受限时,确保高优先顺序的应用程序会优先执行。旧M和瞻博目前正在将这些先进的网络功能设置在IBM全球的九处云实验室中。一旦设置完成。lBM和瞻博就能在私用和公用代管云环境之间,实现无缝的客户运算负载转移,确保客户可以得到可靠的满足协议标准的高水平服务。

云计算的安全性是lBM与瞻博另一个不断研究与创新的重点。两家公司正合作研发云计算安全模式,以减轻安全攻击对企业资料和电脑系统所造成的损害。

上一篇:助力并行编程 释放多核动力 下一篇:解决笔记本电脑CPU使用率居高不下的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