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探究性教法模式运用于劳技教学的策略

时间:2022-09-27 09:17:58

将探究性教法模式运用于劳技教学的策略

摘 要:挖掘学生潜力,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探究性教法、手段、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是当今每个劳技教师思考与实践的课题。教师如何来挖掘学生潜力,在课堂45分钟内以最短、最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纠结的问题。挖掘学生潜力的策略主要有:创设良好情境、平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充分运用探究性教学对学生进行理论、实践、操作的学习与指导;研究并探究教材、教法,挖掘学生内在潜力;以正确的评价手段评价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劳技教学;探究创新;挖掘潜力;教学策略

随着知识的更新换代,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劳技课上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以探究性手段进行教学,并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已成为新时期教学中教法的主旋律。劳动与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个人认为,提高劳技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须更多地关注:用探究性的教学手段、方法来挖掘和培养学生内在的潜力,并将其置身于课堂教学的海洋中。我以一节“省级劳技优秀观摩课”为例,谈谈如何运用探究性创新教学手段、方法、模式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良好情境平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孩子们在学习中只有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

望,他们的创造潜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故教师要想方设法燃起孩子们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情绪与愿望,并从中挖掘其潜在的能力。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平台,在教法、手段、模式上由过去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逐渐过渡到现在的引领式、启发式、探究式;不仅如此,在教法手段、模式上也应立足于创新创意,作为一个教学的探究者,其自身的思维首先要具备创新、创意。其次,教师在教法、手段、模式上更要随之相应改变,并以一个创新者的身份进入到你所设置的课堂情境教学中去,带着你的目标、课程、相关知识内容,走近学生心里,并为其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即:敢想、善思、敢问、探究的创新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引领你的学生走进知识殿堂的大门,激发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例如,我在百家湖省级观摩课上,面对该校初一学生,一个也从未接触过“营养与烹饪”内容。教师先从宴会、酒席的第一道冷菜聊起,亲切询问大家,再慢慢引出凉拌菜这个主题;从凉拌菜入手介绍其制作方法、程序、相关知识;再和学生一起探究性地导出:我们家中最常吃的凉拌菜——蒜泥黄瓜条,最后引出黄瓜的系列知识:黄瓜为何物?它是从哪来?如何栽培?都有哪些营养、药用、食用价值?能和哪些菜搭配?可以雕刻成什么作品?等等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同学们兴趣大增,也获取了大量的课外信息,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二、充分运用探究性教学对学生进行实践与操作的学习与指导

探究性教学就是摸着石头往前走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否成功,取决于教师平时对学生各方面情况的了解。例如,孩子们学习的兴趣、爱好。平时特喜欢挑战还是尝试?学习中的认真态度、毅力等等。这种对教材内容的喜好程度、感兴趣程度及所教学科老师的认可度,都将是我们每一个劳技老师在课上、课后需要提前考虑的一些问题。例如,在教学的第二板块里,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实践操作部分就是采用了探究性的教法、手段、模

式来慢慢进行导、引、做,最后再让学生一举获得成功后的喜悦,这是一种对学生实践学习操作的探究教学。而另一种教法则是:教师采用只做不说的方法让学生逐步体会、摸索、学习、实践,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看清每一步制作过程;让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总结并概括操作的每一个步骤。结果出乎我和在座所有评委、来宾老师的意料之外:出色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就连学生自己也不敢相信:居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非常顺利地完成了一个凉拌菜——蒜泥黄瓜条制作。这次成功的教学给我一个意外惊喜,再次证明了省级劳技课上我尝试并运用:探究性教学方法手段、模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又一次成功。

三、探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步骤

在百家湖中学借班教学中,我首选的是七年级内容“营养和烹饪”中的凉拌菜——蒜泥黄瓜条的制作。这是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我把它压缩到一节课来完成,对一个从没接触过“营养和烹饪”教学内容的学生来说可谓困难重重。而我恰恰就是抓住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激情和课上认真学习的态度和精神,选择了这个教材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步骤,从最初的情境导入—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操作练习—品尝与评价—知识拓展等每个环节,都是采用探究性的方法、手段模式来进行教学设计的,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就现有教学内容的学习来掌握黄瓜系列知识内

容,能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为新知识的拓展和吸收起到一个承上启下、再学习作用。就因为选对了教材,加上老师课上的精心设计,才能够保障我们敢去摸着石头过河、敢去担当探究性学习教法的开拓者、创新者和引领者。

四、正确评价学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建构良好的评价体系是对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认可。传统评价过去一直是由教师独揽,学生只是被动的评价“客体”,评价的过程、内容、手段也很单一,没有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压制了学生的创新、创造性思维意识,也发现不了学生潜在的能力。而现在的评价体系则注重于学生的自我、主体、民主性、参与性,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评、互评、师评,尤其是对那些具有设计与制作成果特别优秀、具有创新、创意的小发明者,就更应给予充分的认可。在我的教学理念倡导下,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一气呵成,两人一组完成:凉拌菜——蒜泥黄瓜条制作,大家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和我的课上教学配合得非常到位。最后,博得到了全省劳技同行、专家的一致认可,这是我从教28年来上得最好、最有价值的一节课,也是令人最难忘的一节课。

通过在百家湖中学借班上课,我体会颇深,收获也特大,在此我把这些成功的经验和收获策略与大家一起分享,为的是今后能有更多的老师去借鉴:(1)只要教师敢运用探究性的教法模式来

设计教学,就一定能提高课堂上的45分钟教学效率;(2)尝试运用探究性的教学方法、手段实际上是一次: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实践过程;(3)这种教法给劳技教学提供了广阔无垠的想象空间;(4)为自己搭建一个挑战创新改革的最好平台。也许我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也许我的教法还不完全成熟,但是,敢于改革创新、敢于运用并尝试前人未曾走过的教学之路则是我为此而奋斗的下一个目标;也许我的认识、理解、实践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提高、完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但是,坚定信念,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探究劳技教学风格的路是我永远的梦想。

参考文献: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8(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

上一篇: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数学开放题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