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时间:2022-09-27 09:01:44

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摘 要: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新性思维,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高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具体做法为:发挥语文学科功能,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改革语文教学方法,等等。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新主题。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首先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这就要求学校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语文教学肩负着重要的神圣的使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和运用创造性因素,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有创造性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才能培养出有创造精神的学生。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新性思维,它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的思维活动。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其听说读写的要求中蕴含了丰富多样的创造性因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和运用创造性因素,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发挥语文学科功能,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实质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与态度,它需要人们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去激励和推动。因为激励可以使人发现自身的积极因素,从而产生自信。人有了自信,就会产生巨大的勇气和动力,凡是有所成就的发明家,他们的创新行为都离不开创新精神的激发。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从超出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宝贵的创新勇气。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多提问,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语文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闪烁着作者创造新思维的光辉,在教学法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将这些创造新因素加以提示,使之成为活跃思维的触发点。

二、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发展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想象力是人们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创造新形象的能力。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不断有所创见。想象又是拓宽儿童思维空间最好的途径。可见,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学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善于创造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创造的训练,从而点燃生的创新之火,指导学生创造性学习。激起学生的想象并不是一件玄妙的事,关键是教师要为激发想象提供契机。一是要让学生获得直接印象;二是形成需要的推动。想象往往是与儿童的感受紧密相连的。在优化的情境中,因为图画、音乐、表演艺术的直观性,学生能获得鲜明的直接印象,这种“直接印象”笼罩着艺术的美,进入儿童意识,为儿童展开想象做了十分有效的心理上、情感上的准备,甚至处于一种呼之欲出的状态。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要求精炼含蓄,这就决定了作者对情节不能作巨细无遗的描写。语文教材中的有些课文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中,情节出现活跃,叙述有省略,这就给学生的想象活动留下了弛骋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这些“空白”,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目的,凭借文章中提供的线索和生活中积累的有关表象,去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加以补充、衔接。有些课文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外表描写中去想象他的内心世界,或从人物的语言描写去想象他的动作、神态。通过这样的填补,学生在阅读时就不会停留在字面上,而注意挖掘深层次的内容,并从中深刻体会有所发现的乐趣。

三、改革语文教学方法,训练创新能力

启发式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启发知识来创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敢于大胆猜测、想象和联想,使知识在积累中不断选择提炼,从而获得更新。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先描写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接着又描写了“圆明园的毁灭”。我在教学结束时设置了这样一个有趣的话题:“曾经有一些文物工作者提议要重修圆明园,重放圆明园的光彩,但也有一些人持反对意见。那么你认为是该重修还是保持原样呢?”学生面对这样可以充分体现个性的趣味问题,兴趣盎然,人人参与争辩,各个据理力争,课堂气氛很热烈。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都有一种信念: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可见抓住矛盾,设置疑问,诱发学生从被动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引起认知情感上的冲突,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去深入理解,培养创造能力,在自主学习中创新。以学生为主题的自主学习一般采用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讲评的步骤。学生通过自学汇报、自学提问,与他人交流、讨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在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在信息交流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草船借箭》一课,在自学汇报时学生提问:为什么课题中用“借”而不用“骗”?我让学生读课文后相互讨论,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归纳用“借”的好出:一是说明有借必有还,到以后战斗的时候“归还”。二是用“借”赞扬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为人。三是文中有关语句相照应。自主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创新中获得成功。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打破“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启发学生多角度的思维,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课堂上应该经常问一问:“谁有新的发现?”“哪位同学有不同的见解?”这样,“求同”与“求异”统一起来,“同”与“异”,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新问题新情况,产生新观点,使学生的创造欲在执着的追求中受到激发,再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互动,集思广益,培养学生提炼新思想的胆识。例如我在为《赤壁之战》一课作小结时说:“从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中,我们懂得了知己知彼,看准敌人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克敌制胜。”话音刚落,一位同学就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认为曹操不是侵略者,他是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他有勇有谋,赤壁是中国的地盘,他要是统一了中国,三国就不会鼎立了。”我听后笑着说:“你的见解很独特。其他的同学你们希望谁胜?”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有的希望周瑜胜,因为曹操地盘大,刘备没有地盘。有的希望曹操也别来,周瑜也别来,要和平不要战争。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也激励了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可见,在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法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文集.

上一篇:朱自清散文受英国随笔的影响 下一篇:论博客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