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鹤寿同志二三事

时间:2022-09-27 08:47:24

王鹤寿(1909-1999),河北省唐县人,1925年入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工业部部长、国家建委主任、冶金工业部部长、中共鞍山市委第一书记兼鞍钢党委书记等职,是新中国冶金工业的重要奠基人。1979年后任中纪委副书记、常务书记:第二书记,是新时期纪检工作的重要创始人。他光辉的一生,有着许多令人称道的故事。

三件事与三百件事

1953年3月20日,重工业部召开全国厂矿长会议,王鹤寿在会上发表了题为《三件事与三百件事》的重要讲话。所谓“三件事”,是指当时重工业部进行企业整顿要办的三项具有决定意义的大事,即计划管理、建立责任制和加强技术管理抓产品质量。所谓“三百件事”,是指各厂矿领导要求重工业部帮助解决或厂矿本身在日常工作中所要解决的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王鹤寿明确指出:三百件事甚至比三百件事还要多得多的各种具体问题,不能说不重要,部里和企业都应该一件一件地去妥善解决。问题是通过何种方式去解决,一种方式是无计划、无中心地遇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结果可能是对所有工作都不加分析,不加区别,使工作陷入被动,使领导干部被日常事物和各种文件所埋没,成为辛辛苦苦的事务主义者。另一种方式是将所有日常工作先让各职能部门去处理,领导者则对这些部门经常加以检查督促。领导干部应当集中精力专门研究几件对工作全局有决定意义的大事,紧紧抓住这些大事,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找出具体解决措施来。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一个企业主要抓对本企业的进步、对改变企业落后面貌起决定作用的一两件或两三件关键性的事情从头到尾研究清楚,提出彻底解决的办法,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几件主要事情办好了,其他事情也会带动起来。

三大五中十八小

1957年8月4日,王鹤寿代表冶金工业部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总结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安排(草案)》中,提出了钢铁工业建设“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战略部署。所谓“三大”即当时已经开始建设的鞍钢、武钢、包钢三大基地。“五中”指选择了五个有发展前途的、可以建成年产30万到100万吨钢的中型钢铁厂,即:山西太原、四川重庆、北京石景山、安徽马鞍山、湖南湘潭。前四个是扩建,后一个是新建。“十八小”指规划在十八个省、自治区建设十八个年产10万到30万吨钢的小型钢铁厂。“三大、五中、十八小”的布置,是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贯彻大中小相结合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具体行动。新的方案上报到党中央和国务院后,等中央领导同志极为重视。陈云同志幽默地说:“三皇、五帝、十八罗汉好,符合中国国情。”同志也高兴而风趣地说:“你们有了十八罗汉,好嘛!”

“三大、五中、十八小”方案执行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时的中型钢铁厂现在已发展为大型钢铁厂,小型钢铁厂也都已发展成为地方骨干企业,而且在数量上还有很大的发展。从总体上看,除以后新建的攀枝花、宝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外,现今的钢铁工业还是在这个方案的基础上扩大和发展起来的。王鹤寿领导制定的“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方案,不仅在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上,而且在布局的合理展开上,都起了历史性的奠基作用。

三冤案

十一届三中后,王鹤寿参与领导“”和历史遗留的冤假错案,为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做出了重大贡献。

1979年2月,王鹤寿部署成立刘少奇案复查组。在调查核实期间,他亲自听取外调人员和复查小组的汇报,亲自翻阅调查材料、批阅调查报告,要求复查人员对所有的定罪材料,一定要逐项核实。经过10个月的严谨工作,王鹤寿组织起草了《关于为“刘少奇案件”的复查报告》以详实的材料证明了强加给刘少奇的各种罪名是不成立的。十一届五中全会正式为刘少奇同志,使我党有史以来最大的冤假错案得以昭雪。

1979年5月中央责成中纪委对瞿秋白1935年被捕问题进行复查。王鹤寿亲自领导瞿秋白案复查组,及时主持办公会议讨论复查情况。根据调查核实的情况,他明确肯定:瞿秋白是好的,他是从容就义;这样的人物,有一点能利用之处,就不会杀他;他被捕后,未讲党的机密,讲的都是公开的,未暴露身份;瞿秋白是好同志。王鹤寿主持修改的《关于瞿秋白被捕问题的复查报告》报经中央讨论通过并转发全党,为瞿秋白同志彻底、恢复名誉。

潘汉年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和统战工作,1955年被捕,1963年以“汉奸”定罪,1970年被开除出党。1981年中央指定王鹤寿负责对此案进行调查核实。王鹤寿对潘汉年案抓的很紧、很细,在生病住院期间,还把复查组叫到医院来研究工作,修改调查报告。经过大量的调查取证,王鹤寿在复查报告中认定:把潘汉年同志定为内奸并将其逮捕、判刑、是错误的,是一大错案,应予彻底纠正。中共中央批准了这份复查报告,潘汉年同志沉冤得雪。

上一篇:中美关系“解冻”的背后 下一篇:疾风知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