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那些简单的成就感

时间:2022-09-27 08:35:44

“编辑与作者这两个身份,哪一个最让你有成就感?”

被问的那个人突然顿了一下,但很快,他回答道:“编辑。”

那一刻我很诧异。为什么?那时的我,整天在质疑这个职业,它在我眼里越来越变得没有创造力,它越来越像是各种琐事的集合体,尤其要命的是我永远在和主编谈判,只为了页码上那些永远要控制的“成本”。

但这位几乎是近十年来中国最好的文学编辑告诉我:“是的,就是编辑,它最能让你拥有成就感。”

于是我想起了7年前的我。

2003年7月1日,我背着一个大包来到了一个叫《求学》的地方。站在那扇门前的我偷偷向里张望,瞥到墙上的八个大字:打开《求学》,人生灿烂。我顿时兴奋起来,似乎那八个字就是对我说的。这时,一个人一边扫着地一边后退着出来,差点和我撞个满怀,定睛一看,原来是面试我的主编。

我的编辑生涯就这样开始了。要说让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候,不是样刊送到的时候,也不是自己编辑的文章在读者评刊表中拿了头名,而是每次一校稿来的时候:我喜欢看到自己精心编辑被主编毙了几轮的稿子,被放进排版系统里,再工工整整地打印出来,然后我们再用红色的笔一一纠错,直到最后下厂印刷。是的,我醉心于其中的每一个过程。我想象着这些方块字在我的手里变得精致、圆润、有质感,然后衣着光鲜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我不知道当时我的“战友”是否和我一样偏执,但我可以肯定我们都热爱那些从我们手里“走”出去的方块字。我们可以为了一个标题讨论到半夜三点。记得有一次中场休息时,我老眼昏花地把钥匙掐断在了锁孔里,不得已向传说中的“锁王”求救,锁王顶着惺忪的睡眼匆匆赶来,让所有人精神为之一振:人字拖,白线褂,堪比《功夫》里的火云邪神!我们可以忍受那些残缺的假期,永远是在清样和出片中度过。记得有一回领导终于准我们10天假,兴奋的我们坐在中山路商量了一晚出游计划,结果第二天一通电话,把大巴上的我们直接拉回了编辑部……

“不好玩的文字是可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这么坚定地认为。我尝试给那些枯燥的公式和方法穿上各种各样的外衣,我甚至用自己最爱的电影来包装它们,来告诉那群拼搏到几近麻木的小孩,这些资讯其实还可以这样有趣。曾经有人提出质疑,这样的包装是否摈弃了《求学》原有的实用本质?但其实我从来没有放弃那些最主要的精华,我只希望在高考路上匍匐爬行的读者们在看这些文字的同时,可以轻松一点,可以微笑,可以找到自己坚持的力量,继续前行。如果说《求学》在多年以后还有什么能让人记住的,也许就是这些温暖的情怀吧。

就这样,慢慢地,《求学》长大了,就像每一个孩子终究会长大一样,他们的爹妈也开始老了。我们从小编变成了老编,我们的读者也一茬接一茬地闯完了高考,甚至走完了他们的大学。但这本在最关键路口给予我们温暖勇气的杂志仍然在,仍然在给每一个闯关的人最有力的支持,犹如最幽暗岁月里的那盏明灯,依然站在那,清晰而坚强。

后来,我离开了《求学》;后来,我在人生的轨迹上差点与“编辑”失之交臂;后来,我又重新拾起那些满是红圈圈的校样;后来,我还是迷茫;后来,我听到了那位叫杨葵的编辑,对成就感的坚定回答……我想是我忘了,忘了当初那个如何懵懂又兴奋地走进《求学》的自己,忘了自己那些简单的小快乐,现在的我,常常望着那些忽上忽下的数字,患得患失。而编辑真正的成就感,又岂是几个数字能束缚得了的?

我感谢《求学》带给我关于“编辑”最深刻的认识,我感谢时间让我重新找回那些简单的成就感,它们就像两条静静流淌的小河,在改变着你,推动着你成为明天那个更强大的自己。

上一篇:专业十年进化史 下一篇:学习与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