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时间:2022-09-27 08:23:09

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摘要】 目的 总结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78例乳腺癌化疗患者,经PICC置管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留置PICC的78例患者中,一次成功者75例,留置时间48-180天,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穿刺部位渗血2例,感染1例。结论 PICC导管为乳腺癌患者化疗提供了一个长期、安全途径,对患者配合治疗,完成化疗计划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乳腺癌;PICC;并发症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明显升高,为避免乳腺癌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与静脉回流障碍,影响患测肢体,一般均经对侧上肢输液。而传统输液化疗可造成患者局部疼痛及浅表静脉变硬发黑,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中断化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临床广泛用于中期至长期(5d-1年)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1]。我院对乳腺癌患者行PICC置管化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对行新辅助化疗或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在患者同意后,行PICC置管。患者78例,均为女性,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46.8岁。其中1例为双侧乳腺癌,其余均为单侧乳腺癌。所有患者均无其他疾病。化疗时间60-168天。所用药物为多西他赛、表阿霉素、环磷酰胺、顺铂,单药或联合2-3种化疗。

1.2 材料与方法

1.2.1 材料 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规格为单腔4Fr,长度60cm。

化疗当日按常规要求行PICC置管术,再经导管输注药物及液体。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穿刺处以3M透明贴膜固定,协助患者行x线检查确定PICC位置并做好护理记录。

1.2.2 方法 穿刺前先进行解释安慰,使病人能接受并配合穿刺。操作前先测量穿刺侧上肢臂围及导管应插入的长度(测量方法为术侧上肢外展90o,从穿刺点沿静脉走行至右侧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二肋间即为插管长度)。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戴口罩、手套,碘伏消毒皮肤,范围10cm,铺洞巾,修剪导管所需的长度,上臂扎止血带,从选择的浅静脉进针,见回血后送套管进入血管,松止血带,撤出针芯。用镊子轻轻将导管沿导管鞘向前推进,进到一半时撤出外套管导管鞘,撕开后,将导管推至零点刻度,撤出导丝。抽吸回血后,推注生理盐水冲管,尾端接可来福密闭式输液接头,用肝素盐水1-2ml封管,穿刺点敷以小纱布后用透明敷料固定,注明穿刺日期、时间、部位,胸部正位X线摄片确定导管的正确位置。然后接输液装置进行化疗。化疗期间严格无菌操作。

2 结 果

留置PICC的78例患者中,一次成功者75例,备选血管置管成功3例,成功率100%。所有患者经胸部X正位片证实导管末端均位于上腔静脉内。PICC留置时间最短48天,最长180天。78例患者中有1例因导管感染拔除PICC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PICC置管化疗。3例(3.85%)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穿刺部位渗血2例(2.56%),经加压包扎后渗血均停止,感染1例(1.28%),拔除PICC导管。

3 讨 论

PICC的适应症包括:恶性肿瘤的静脉化疗,恶性肿瘤晚期的支持治疗,全胃肠外营养及其他需要长期输液、外周静脉条件差者。禁忌症为:预插管途径存在感染、外伤史、血管手术史、放疗史、静脉血栓形成史等,患者严重出血性疾病,患者顺应性差等[2]。

PICC置管成功率高,导管留置时间长,病人痛苦小。由于乳腺癌的化疗往往需要4-8周期。PICC置管后可长期留置,另外,PICC穿刺点在外周,血管表浅直观,置管成功率高。本组78例中75例一次穿刺成功,3例备选血管穿刺成功,置管成功率100%。PICC置管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血管的选择。尽量选择粗而直的血管,同时注意血管弹性及显露性。首选肘部贵要静脉,因为贵要静脉较粗、较直、静脉瓣膜少,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个别患者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继而引起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导致全身血管痉挛,管腔缩小与血管壁间摩擦力增加,置管阻力增加,出现送管困难导致失败。本组仅有3例患者一次置管未成功,可能为血管原因或患者过于紧张所致,但随后经备选血管穿刺均成功。

穿刺并发症少。本组共有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为穿刺部位渗血。穿刺部位渗血,多发生在穿刺后24h之内,主要发生于穿刺部位活动过度的患者,原因是穿刺针太粗,刺破皮肤和血管未能及时愈合,患者肘部活动后导致穿刺局部渗血。对策:掌握正确的穿刺技巧,正确选择穿刺点,留置导管后和拔出导管后用无菌纱布压迫5min以上。若已发生渗血、血肿,可不拔管,局部更换敷料,压迫止血即可。同时患者也应避免肢体过度活动。另有1例发生感染而被迫拔管。主要是由无菌操作不严、换药不及时或穿刺部位皮肤菌群污染迁移到导管装置而引起的。对策:置管后在接触穿刺部位及导管护理,包括置管、更换管道、更换敷料等,应彻底清洗双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拔管后,抽外周静脉血及中心静脉血培养,再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抗感染。

本组留置最长时间180d,最短48d,除1例拔管外,剩余77例病人均完成了4-8个周期的化疗,减轻了化疗的负担。采用PICC化疗,可直接穿刺置管,避免反复外周血管穿刺的痛苦和损伤,留置时间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经PICC为乳腺癌化疗提供一条安全、无痛苦的途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对PICC并发症的预防和正确处理,是保证PICC化疗的关键所在。应当普及。

参考文献

[1] 沈建英,呼宾.经外周插管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85-786.

[2] 罗淑娟,李燕,洪丽霞,等.PICC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6,6(1):79- 80.

上一篇:先天性巨结肠围术期的临床分析与护理措施 下一篇:慢性传染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