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及其建构策略的研究

时间:2022-09-27 08:09:45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及其建构策略的研究

摘要:新课改以来,我国愈发重视小学教育在终身学习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而在诸多学科中与我们的传统和生活最为息息相关的就是语文教育,因此语文教育的改革刻不容缓。语文新课改把教师专业知识储备更新换代作为第一前提。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分析和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结构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建构

一、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及原因

教师的知识结构板块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学科知识、教育学科知识、实践类知识和与本学科相关的文化知识,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依次也同样分为四种[1]。

(1) 学科知识不牢固。受当今流行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为了固定知识点的得分帮助学生考前突击,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自身的专业课水平下降,造成学科知识不牢固的现象。

(2) 教育学科知识掌握水平差。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学科知识的总体掌握上基本都弱于其他学科的教师。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小学语文教师尚未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有效的教育方法,不能够合理地健全专业知识结构。

(3) 实践类知识掌控力差。尽管有些小学语文教师的基础知识过关,但和生活、就业有关的实践类知识水平却很低。原因很简单,教师在学习阶段接受的同样是应试教育,就业后的职业培训也十分仓促,实践性低,无法真正地将知识应用到教学工作中去。

(4) 相关文化知识水平低。应试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师一味求得最终成绩而忽视了知识的拓展延伸,使得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并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价值。

二、 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

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这就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知识结构呢?

(1) 广泛的知识面。小学语文课程的内容精彩纷呈而又丰富多样,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有着渊博的知识和范围广泛的知识面,既要掌握自然科学知识,也要掌握人文文化知识,在提升知识储备的同时陶冶情操,发现自身的真正价值。

(2) 系统的专业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师成功教学的必然前提,包括语音、语句、词组构成、修辞等方面知识。只有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课本与现实的转化。

(3) 扎实的教学技能。小学语文教师在掌握了广泛的知识面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后,还需要拥有扎实的教学技能,提高自身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建树。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解决问题,懂得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将知识传播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并且成功地将自己的经验做出总结。

三、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1) 合理设置课程。构建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要从教师的专业培养入手。合理设置课程,把教学与实际结合起来,此时就需要相关机构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和要求出发,帮助教师进行课程建设,健全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同时,这种集中制的方法也可以让教师在交流的同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反思和纠正。

(2) 建立培训制度。应有关部门的要求,学校应该组织小学语文教师参加定期培训和总结大会,在制度上让教师安心,使教师能够潜心教学。这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在更新知识的过程中充实自己,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3) 建设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受国家倡导终身学习理念的影响,学校逐渐意识到学习氛围的重要性,积极创造小学语文教师合作竞争的机会,使其通过交流和互相学习,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意识到浓厚的学习氛围的重要性,不仅是在班级内部,还要扩大到整个学校,使学校成功转变为学习型校园。

综上所述,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不仅影响到自身的事业发展,还对身为受教育对象的学生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作为基础教育的奠基石的小学语文教育来说,完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刻不容缓,我们期待看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健全、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那一天。

参考文献:

[1]梁玉兰.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11):14.

[2]林添胜.论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其启示[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8):122.

上一篇:也谈“掉”的本义 下一篇:汉语拼音趣味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