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

时间:2022-09-27 07:43:08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果,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和谐,因此,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是促进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难 问题与对策

一、债务融资难的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中小企业迅猛发展,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方面发挥了尤其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加速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然而追求规模经济和实施赶超战略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处于“强位弱势”的尴尬境地。融资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内因

中小企业信用较低。中小企业信用较低可以归结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中小企业由于资产和生产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盈利能力比较差,从而抗风险能力更差,进而偿还贷款的能力容易受到削弱;二是中小企业的经营场所和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法人代表变动频繁,这些特点导致中小企业偿还贷款的风险性大;三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较差,缺乏精通相关专业知识,不仅不能有效地管理中小企业,而且信用观念也比较淡薄,使得中小企业逃债、废债现象非常普遍,甚至通过“两本帐”的手段来欺骗银行,造成信贷资产流失;四是中小企业组织关系简单,缺乏可以提供担保的上级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且自身资产规模不大,固定资产大多陈旧落后、变现能力较低,导致申请新贷款时抵押物严重不足,担保责任难以落实。

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在确定贷款对象时容易作出逆向选择,而逆向选择现象的产生恰恰是因为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银行在对中小企业状况的了解上存在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很差,一方面是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不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缺乏足够的财务审计部门认可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记录;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持续经营的时间也相对较短,而且所从事行业等更频繁,关联方的规模较小,进而信息披露的渠道也较为狭窄。

(二)外因

国家对中小企业支持不够。国家对国有大中型中小企业和中小企业集团实施了不少扶持政策,使其融资问题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却尚未形成足够的重视,缺乏配套的专门为其提供服务的优惠政策。不仅如此,现行金融体系还对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的活动作了过分严格的控制,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民间资本难以很好利用。从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和以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以外,吸引的资金大多就是民间资本。但是,这一渠道除了资金有限,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规模扩张需求外,还因其多少有“非法”嫌疑而遭受压制。民间资金市场不能健全发育,主要与目前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有关。

二、对策

(1)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本身要适应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竞争态势,在提高组织能力、提升员工素质的基础上建立和谐发展的新型组织架构,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同时中小企业还可以利用国家政策,规范经营,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通过政府的引导、扶持成立龙头中小企业,促使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走强强联合之路,聚合内力,实现中小企业大协作,小资本大集聚,实现资本的快速积累,品牌效应的快速形成,经营战略的快速调整,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联姻外地中小企业,借助外力,在市场竞争中把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2)争取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国家要根据2003年1月1日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有关资金支持的章节,加大对中小企业资金支持的力度,抓紧制定《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尽快出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工作暂行办法。鼓励创办中小企业,在市场准入、专营商品和服务的指定经营、土地使用等方面,应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支持,除国家法规有特殊规定外,各地给予外资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应同样适用国内中小企业。应简化中小企业设立审批程序,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

(3)依法推进融资环境改善。发展中小银行,实现银企双赢。银行体系中仍然持续了国有银行高度垄断的局面,中小商业银行数量严重不足。这种畸形结构不仅严重降低了融资效率,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加大了金融风险并使风险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因此,可以参照民生银行等中小股份制银行以及主办银行制等的思路考虑创立金融社区服务模式,使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深入到当地众多的中小企业,从而形成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双赢”的局面。

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可以预见,在中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地方性中小企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那么,现有专为大型企业服务的资本市场结构就必须改造。只有积极发展和完善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融资服务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才能建立资金有效配置和流动的机制,才能避免交易所成为高度投机的场所。

平等对待中小企业。银行在今后制定政策中应当注意避免过去动辄对某一领域加以扶持的做法,不分内资外资、国企私营一律平等对待,尽可能减少超国民待遇,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此外,风险投资制度、担保制度、市场中介人制度等和有关政策也有待于完善。

转换思想观念。中小企业融资难表面上反映的是渠道狭窄,而深层原因是体制和制度问题。因此仅靠出台一些政策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制度调整,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来综合考虑中小企业发展问题,要培育中介咨询机构,引导并鼓励中小企业改变原来的思维,加强自身的建设。

(4)完善诚信与有关法律建设。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中小企业失去了诚信,市场经济就没有秩序可言。所以要逐步建立中小企业诚信档案,健全中小企业诚信的评价、查询和服务系统,引导中小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中小企业的“诚信名片”和“身份证”。中小企业要把诚信作为自己的生命,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树立中小企业良好的诚信形象。

制定一些法律法规来保障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运用必要的政策扶持,创造条件重点扶持一批经营业绩突出、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担保机构,加快组建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制定出担保机构风险和信用担保资金补偿和奖励机制政策,引导和规范信用担保行业发展。

上一篇: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对策 下一篇: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政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