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财险核心业务系统运维自动化平台设计与实现

时间:2022-09-27 07:36:48

人保财险核心业务系统运维自动化平台设计与实现

摘要:文章讨论了人保财险南京公司现阶段核心业务系统运维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研究了多服务协同下的数据交互技术、数据管理技术在保险实务运维中的优势。设计并研发了人保财险核心业务系统运维方案自动化平台,并融入运维风险管控机制,通过阶段性测试验证了其高效性与实用性。

关键词:运维自动化 风险管控 数据交互

一、引言

在保险实务的开展中,不可避免出现录入错误、系统BUG及非常规客户需求变更等需要系统运维人员介入的情况,同时运维工作的规范化十分重要,不规范的运维轻则导致数据质量问题,重则导致风险扩大,造成经济损失,直接对保险公司的正常业务发展造成影响。

笔者认为,现阶段运维工作存在以下可以改进之处:

(1)采用人工作业模式,大多情况下缺少实现过程的自动化,可能导致一定的人工误差;

(2)缺乏统一的方案制定规则,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方案的不完备或运维人员的失误可能导致数据质量问题。

(3)处理过的问题不能有效的整合归纳汇总,运维经验不能被后续同类问题处理人员所复用。

(4)部分运维人员积累了自己的运维方案模板,但多以文件形式存放,而不是采用数据库存储的形式进行管理,导致可读性不强。

综上所述,有必要研发用于运维的辅助系统,方便方案制定者快速、高效、准确的制定统一的运维方案,提升为业务服务的质量,提高运维工作效率。

二、智慧运维的提出

与运维实务同等重要的是运维知识的沉淀与风险管控,具体则体现在运维日志的管理上。现阶段运维日志仍采用传统的手工Excel录入模式,即各人记录各自的运维日志,并以文件形式保存。

这种模式在大数据、互联网的今天已经呈现出诸多弊端[2],如:信息维度不统一、查询条件不全面、数据存储不安全、信息不共享等,已经给运维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维度不统一导致运维资料汇总分析维度难以确定,标准难以固定;

(2)查询条件不全面导致筛选目标数据变得困难,尤其是数据量较大、且筛选条件较多时难以快速追溯历史问题;

(3)数据存储不安全,采用文件形式存储容易导致手工日志的意外丢失、覆盖等问题;

(4)信息不共享导致各运维人员只能查看各自的日志,给运维知识的沉淀与传承带来了阻力,影响运维“传、帮、带”工作的实施,同时这种“闭门造车”的做法也会导致对运维风险预判的失误,从而可能使问题再次扩大或造成不良后果。

鉴于此,本文在分析现阶段运维知识沉淀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提出“智慧运维”计划,旨在设计并一套健全的运维知识沉淀体制,使各运维工作者的运维日志以较为全面的信息维度进行统一,并实现自定义条件查询检索、运维信息共享与风险管控。

三、系统设计

(一)系统结构设计

系统以Visual Studio2008为开发平台,采用ODBC模式访问核心系统数据库实时镜像,结合SQL Server2005,设计面向服务的四层B/S系统。

(1)根据不同系统出现的运维问题,结合相关参数自动生成解决方案;

(2)设计满足系统需求的简洁、高效的运维日志数据库,用于储存有关运维问题信息及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库的增加、删除、查询、更新等操作,实现日志数据的浏览、分析、评级、相互学习等功能;

(3)设计实用的数据查询功能,用以满足日常运维常规查询需求。图3-1为系统整体结构图。

(二)核心功能设计

核心功能模块为方案自动化与运维日志管理,前者用于解决运维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数据及系统问题,通过运维平台的智能后台分析、数据校验,生成统一、规范的解决方案,后者主要用于解决运维人员的经验差异会导致的风险预判不一致问题,一方面帮助管理人员能及时了解潜在风险,以便适当时予以干预;另一方面帮助运维人员思考风险识别的规律,快速提升风险预判和处理的能力。

运维风险根据对系统数据改动的程度及涉及数据的量级分为三级,管控机制由三个部分构成:其一,由各运维人员录入日志并自判风险等级;其二,经验丰富等的专岗校验各运维人员的原风险等级,并给出新风险等级;其三,若新风险等级与原风险等级相差两个级别以上,系统自动推送交由上级领导审核,并在领导做出批示后返回登记人员。管控流程如图3-2所示。

图3-2 运维风险管控流程

运维日志功能模块特色如下:

(1)提供统一的运维日志管理平台,各系统运维人员均可在此记录日常工作心得体会,并可通过“希望谁看”功能指定学习人员,强化内部学习氛围,有助于运维综合实力提高;

(2)提出了运维风险等级概念,通过设置专岗人员定期为各日志评级,判定问题的严重程度与风险情况,提升运维人员对高风险问题的重视程度;

(3)以系统数据库管理的模式取代常规手工Excel录入模式,在规范操作的同时,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与完备性,并且为季度、年度的运维工作总结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四、分布式服务的构建

人保财险核心系统运维涉及到承保、核保等相关系统。为实现自动化方案定制,本文提出了多服务协同下的数据交互技术,以解决不同系统的运维问题,分布式服务与传统单点式服务有以下几个显著优点:

(1)将负载由单节点转移到多节点,实现负载分流,从而提高处理效率;

(2)可以有效的避免由于单节点的失效而导致整体服务崩溃的风险;

(3)不同节点处理不同类型的问题,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便于定位与排查问题。

表4-1与表4-2为分布式服务与单点式服务的性能对照,可以看出,分布式服务在处理效率上相较于单点式服务占优,且效果明显。

五、服务器响应机制优化

运维方案自动化作为本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其用户访问量大,服务负荷强度高,后台数据匹配与计算任务重,如何快速制定方案并确保用户体验成了一道难题。

目前常规的数据处理查询匹配逻辑大多采用即时处理技术,即用户发起数据请求,服务器第一时间接收并响应,此技术用于访问量小、负载低的应用是可以的,但用于本应用很容易造成访问冲突与服务器过载导致无法响应请求或数据库锁表等情况发生。

为此,本文设计了延时响应机制,该机制的原理是将用户的请求先行记录下来,通过一个特定标志位判定该请求是否已经被处理,同时设定定时触发机制,一定时间内定额校验并处理待处理任务,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用户,并回写请求记录表,将特定标志位置为已处理状态。此机制可有效缓解服务器荷载,结合上文提到的分布式处理模式,也可确保用户快速获得处理结果。

请求表数据结构如图5-1所示。

其中id为自增主键;problemcode为请求编号,系统通过该字段匹配问题类型并校验数据出具方案;outstring为结果字段,用于存储请求返回数据;flag为上文提到的处理标志位,1为已处理,0为待处理;inserttime与updatetime分别为请求发起时间与处理时间;errormessage则用于记录处理请求时遇到的问题,成功处理则记录null。

此模式的优势如下:

(1)缓解服务器压力,提高处理效率;

(2)流程轨迹清晰,请求可追溯,并提供错误信息以便排查;

(3)用户体验不受影响。

六、系统实现

系统历经2个月的涉及与开发周期,现1.0版本已经正式上线运行,图6-1为系统登录及登录时提示的更新通知界面。

(一)方案自动化模块实现

本模块用于解决各类运维问题,并自动提供统一的修正方案或解决办法,目前1.0版本已经实现运维自动化方案35类,基本覆盖了保险实务的各个方面,切实起到了信息服务的作用,同时固定的方案模板本身也有助于提高对运维的准确性,缩小次生数据问题,降低运维风险。如:车险承保中的修改车型代码功能模块,用于解决因人为失误或客户提供车辆信息有误导致的车型代码错误问题。

(二)运维日志模块实现

本模块用于记录各系统运维负责人的电子运维日志,并跟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与风险等级的预判定与实际判定。如图6-2所示本功能界面分为三个区域:录入区、查询区、结果与编辑区。

用户可根据工单号、日期、关键字、涉及系统、问题性质、归属机构、风险等级等自定义查询,同时该功能还包含“我的学习”子功能,即录入者希望记录被谁看到,即可指定相应人员,对应人员点击该按钮后,即可看到他人为自己推送的学习记录。同时,两级审核的风险评估机制为问题的准确定位及高效处理提供了保障,图6-3至6-4为二级专岗风险等级审核前后的界面,将预判风险等级为二级的问题,正式确认为二级。

(三)确认查询模块实现

根据运维中最常涉及的几个问题,如数据是否有误、保费是否实收等,以方便运维人员快速定位问题,提高运维效率。如图6-5所示为paymentlog表实时查询结果,其中errormessage为“保单信息不能为空”说明该保单缺少信息,不满足系统校验规则。

七、结束语

本文从分析现阶段人保财险南京公司信息运维存在的问题与可提高的方面入手,提出了运维方案自动化思想与“智慧运维”电子运维日志设计思路。着重研究了分布式服务的构建与服务器响应机制的优化,根据实际需求详细讨论、设计、实现了人保财险核心业务系统运维自动化平台,并就其核心功能做了详细论述。

人保财险核心业务系统运维自动化平台从运维方案获取模式上打破了传统的人工制定,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标准、统一的解决方案,实现了运维问题的快速定位、准确分析、高效解决。

结合电子运维日志功能,在满足运维日志的功能上加强了运维风险判定与管控,为运维实务的开展增设了一道风险管控防线,同时该模块还为运维知识沉淀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有助于运维“传、帮、带”工作的开展。此模式应能对其他相关行业信息管理起到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郑玲.以信息化建设带动保险业创新发展[J].江苏科技信息.2011(12),27-28

[2]梁立.大数据时代保险业的发展[J].时代金融,2014(21),181-183

[3]胡杰.人保财险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库关系模式探析[J].科技资讯.2013(05),33-34

[4]张国旺,邢立.分布式程序模式及其在保险信息系统中的应用[N].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3),44-48

[5]乌云格日勒.人保财险业务数据管理设计和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06),146-147

上一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 下一篇:区域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查询统计系统设计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