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易:策划一场“人”的艺术展

时间:2022-09-27 07:24:58

孔易:策划一场“人”的艺术展

我比较喜欢称他为孔老师,不仅因为年龄或是阅历,这种感觉就像你品着龙井茶,就能想象到它生长在美丽的西湖旁一样,理所当然。其实,孔易在生活中本就是一位老师,但这么定义却又不那么恰当。他带孩子们画画、做设计,也偶尔给高校的学生们讲课,有时自己作文作画儿;对于收藏,他有他独到的“藏家见解”,同时又是798三匚创意汇的艺术顾问。在他的名片上,罗列着很多名头,但孔老师却一直强调:“这让我很不舒服,总感觉是拿这些去唬人。”这就是他的生活,我更喜欢用自由艺术家来界定他。

做藏家的前提是做个发现者

“我从来不把艺术和生命往一起说,对我而言,艺术就是生活。”这是孔老师从接受采访之初就强调的,我想这跟他那几年的欧洲之行有着莫大的关联。

孔老师曾经有几年的时间一直游历欧洲,和其他背包客一样,他也是背着行囊,坐着欧洲的老爷火车,欣赏着一路的美景。他用“蹩脚”来形容自己的英语,引得我们发笑。虽然语言不通,但是艺术是无国界的,他认为这就是艺术最神奇最美的地方。他曾经在罗马尼亚行进的火车上,听到远处传来一首特别优美的曲子,就立刻在下一站下车,沿途去寻找,直到找到了这首曲子作者的故居。“我走进去一看,故居保留如此之好。他生前看过的书、摆在床边的画册都完整的保留下来了。摆在乐器旁的琴谱,你甚至能想象到这首曲子就是在他临死之前演奏的作品。墙上挂着他的私人照片及与朋友的合照,屋子外面被修孔易1980年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5年工作于国家历史博物馆美术部。现为环境艺术设计师、独立策展人、自由艺术家。推手艺术家话题 活动藏家专栏93投资与理财艺术与财富剪的规整的花园。当看到这一切的时候,你就会想象出他创作曲子的过程,这才叫走进艺术家的生活,真正的艺术家生活和工作是融为一体的。”

正是这样的体会和经历,让孔老师更加认为作为一个藏家,你要做的不是一个传递者,而是一个发现者。一个发现者,你获得一件珍品的同时,会感受到作品带来的成就感,甚至能感受到作家的灵魂;而一个传递者,就像击鼓传花一样,你只是个传手,不知道哪一秒鼓就停了。作品最终是落在了你的手里,可是除了金钱的价值,对你而言,别无其他。

“有一个道理,我反复跟人讲,‘多知名的艺术家曾经都是一文不名的’。真正考验藏家的是鉴赏力,看你能不能在艺术家未知名时发现他,一个好的藏家是要做发现者,而不是跟风者。”

艺术是给“人”看的

孔老师用自己把“自由”这两个字做了非常好的诠释,以至于我至今都无法用一个名头去界定他。不过,用孔老师的思维来考虑这件事儿,他一定会说,我就是我,为什么要界定呢?其实细细想来,的确有时候是我们把事情想得太复杂,太受某些惯性的限制。就像孔老师说的:“无论如何,我们首先是人,才有生活,才有艺术。“这也是他对现当代艺术的定义。

“很多人都对798诟病,对现当代艺术诟病,其实我觉得有问题是对的,肯定有问题。因为它是非体制内的,是一群艺术家对这个社会自我意识的反映,恰恰这也是它生命力的所在。我们要看到现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不同,要看到798与美术馆的不同,他们就是要把艺术从神坛上拉下来。不要总是以为挂在博物馆墙上的都是珍贵的艺术品,它不过有些历史参考价值,但是离‘现在的人’太远了。我们知道它的好,都是前人告诉我们的,如果没有人告诉我们它有多珍贵,你能看懂吗?现当代艺术恰恰与其相反,是一群人在做的与时下‘人’相关的艺术。我们从另一个新的角度看,会把作品看得更明白。”

说到这儿,我不由地感慨一句,孔老师真有点儿“愤青”的架势。当他说到798、说到现当代艺术、说到文创产业甚至说到教育时,都表现得很激动,急切地想表达出他的想法。反过来想,也正是从这股“愤青”的劲儿,才更真切的让我看到他的坚持,对于纯粹、对于艺术乃至对于所谓的“人”的坚持。

孔老师激昂地说辞,让这次采访更像是一堂课,但话里话外的故事和道理又像是朋友间的闲聊。他说这正是学生们爱听他课的一点,就是“讲人话,不拿腔拿调讲套话”。这几个字不仅仅概况了他的教与学,更涵盖了他对艺术、生活和他自己的要求。与现当代艺术对话

艺术与财富:您怎么看待现当代艺术的产生?

孔易: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变革。原来设计师多由艺术家产生,现在很多艺术家多由学设计的产生,因为技术已经达到了这个程度。维梅尔那个时代没有照相机,画家利用反光、投射、九宫格来将物象投射到画布上,力求准确,那时候把一个东西画像了就是本事,那是艺术的术。后来这个问题解决了,艺术家随着科技发展,思想也在变化,于是就有了抽象艺术以至现在强调的观念艺术。这就是为什么艺术经常走在人类的前面。艺术家用自己的观念去创作,做前人不曾尝试的事儿,所以,艺术总是引领潮流,具有实验性。现当代艺术不过是在艺术史中的再一次尝试。

艺术与财富:您现在做策展更偏向于哪类作品?

孔易:我现在比较偏向由设计师产生的作品,像很多现当代名家,他们很多都是学版画或学设计的出身。我们都知道版画最终是制作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是与工艺技术相结合制作出来的作品。19世纪以前,多数艺术家都是直接的观感性作画,也就是通过设计产生的艺术作品。

上一篇:爱丁堡艺术节中国当代艺术“六人团” 下一篇:“白骨精”终于出嫁婚 宴礼金先还房贷还是先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