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创园迷途

时间:2022-09-27 06:02:56

提起自己付出过多年心血的那家留学生创业园(下称留创园),杨峰感慨不已。

“招进来的海归企业何止200家,现在真正说成功的也就一家,有10来家发展还不错,其他的要不在凑合,要不大部分就跑路失败了。”在深圳某留创园做过副主任的杨峰对《创业家》说,“想起跑路的兄弟,就心酸;看到那几个五十几岁了,还在苦苦支撑,头发花白,前途灰暗,我更替他们辛酸。”

众所周知,早期企业失败率本来就比较高。但在这家留创园海归企业酸楚的背后,有着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冬眠”的留创园

杨峰曾在西安的一所高校任职九年。2002年,他考上深圳的公务员,在某家政府创办的留创园负责招商引资。

当时,中国鼓励留学生回国创业的风潮开始兴起。2001年,深圳设立“留学人员来深创业前期费用补贴”。这家留创园随之创办,最初的硬件设施其实比较滞后,连路灯、公交车都没有。但是,留学生归国创业的热情,很快让将近三万平方米的园区变得拥挤,不得不寻找新地方容纳更多海归创业者。

据当地媒体报道,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有78位留学生创办的65家企业进园。周辉是这家留创园的一位现任管理人员。他说:“最开始我们还怕留学生不来,2002年,广州开了留交会,深圳这边的展位非常火暴。”

从2002年到2005年,这家留创园逐渐步入发展的黄金阶段,并且建设了二期园区。杨峰那时候的工作也很顺心。“当时深圳有宽容失败的氛围,而且条件又特别好,房子(每平方米)五六千块钱,空气又好,政府又给你钱,(企业)哗哗就来了,我那会儿招商真是很容易。”

与归国创业的留学生一样,杨峰干劲十足。除了招商引资的硬任务,他还热衷搞一些留学生的论坛、沙龙,“深圳有园区,市里外国专家局常组织活动,我特别支持,看些国内外园区的资料,然后跟大家交换心得。”

深圳一家民营创业园的负责人余安定表示,那几年杨峰所在留创园的地位很高,各方面资源都向其倾斜。

2006年,这家留创园的发展可谓达到巅峰。当年,深圳叫得响的留学生创业企业,有好些家都在这个留创园。它还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挂上了国家级孵化器的牌子。

变化也发生在那一年。作为政府兴办的孵化器,这家创业园在为企业提供公益。比如,它向企业收取的房租十年来未曾改变,现在还只有每月每平方米9元(6元租金+3元管理费),是市价的1/3甚至1/5,金融危机时还曾减半。但是,深圳市2006年时一度要将留创园市场化运作,并提出委托清华科技园深圳分园管理。

周辉回忆说:“突然告诉我们干得不好,把我们调到清华科技园去学习,并和清华科技园谈好了怎么接管,我们当时第一感觉是很突然,第二就是有问题为什么不和我们说,怎么一下到托管这个地步了?”

据说,当时政府有意将这家留创园建设为总部基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我们不知道是该搞创业服务,还是该给外企做配套;企业也很有意见。”周辉说。

这场风波最后不了了之,园区一批骨干人员相继离去,园区管理者们也开始迷失。杨善称:“2006年以后我们就‘冬眠’了。”

2006年之前,政府对于创业企业孵化也没有太多经验,这家留创园得以放手尝试。周辉说:“一开始谁都不知道怎么干,不好的地方是没经验,要摸索,很累人。但好的地方是,谁都不会说什么,都是支持你,让你干出样子来。”

“创业园成立初期,我们的工作初衷是什么呢?是把留学生创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汇报给政府,然后推动政府改进工作,然后使得创业环境越来越好。”杨峰说,但在此次风波之后,“我们没有再坚持,就是配合着局里、配合着政府做,你说做就做,你说不做就不做。”

杨峰还表示,留创园缺乏好的激励机制,结果是干得越多,错得越多,挨骂越多,“上面”只要求稳稳当当把事完成就行;至于引进的企业成了多少、败了多少,似乎不是那么重要。

在余安定看来,政府背景的园区行政色彩太浓,它可以用资源来堆砌,但不具备持久性,“政府做服务往往缺乏恒心和毅力,政府的园区更多是追求短期的政绩目标。”

而且,随着深圳房价的迅速上涨以及很多地区吸引留学生措施的出台,杨峰他们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2006年以后就不好了,福州、厦门、西安、上海杨浦,各地都开始吸引留学生,深圳慢慢的没那么大优势了。”杨峰说。

如今,在留创园坚守的不少企业,觉得没有当初那么受待见了。一家企业的创始人说,创业初期环境很好,政府有什么事都上心帮,“后来不知是企业多了还是什么原因,事情越来越难办。”另一家企业最近被消防部门罚了500元钱,没有收据,“他们监测到有个烟雾感应器坏了,坏了就换上嘛,几十块钱的事,但他们不告诉你是哪个的问题。”

海归创业失败种种

据统计,在深圳全市,“留字号”企业已超过1600家。留创园里面越来越多的创业失败案例,也让杨峰开始反思。

很多留学生回国时积蓄不多,资金成了不少企业初期发展的紧箍。2006年,一位美国归国博士在留创园创办了虾青素生产企业。这位博士虽然掌握技术,但在产业化方面缺乏经验,更缺的是资金。“我只能帮他从政府找些支持的钱,远远不够。”后来,这位博士去了比利时,继续孵化这一项目,也在那里拿到了钱。

在深圳,创投企业很多,但真正关注早期创业者的创投企业并不是那么多。银行的钱也不好拿。周辉无奈地表示,银行在贷款方面偏向国有企业、大企业,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获得其支持的可能性比较小。

留创园的一家企业,成立十年后才以住房为抵押拿到银行400万元贷款。而此时,他们的年销售接近2000万元,毛利200万元,资金最窘迫的阶段已经过去。有的创始人调侃:银行就是当铺。

在很多时候,主要问题并不是钱,而是人,包括海归创业者自己。杨峰发现很多创业者都是急功近利地做企业,“他们都恨不得今天注册,明天融资,后天上市,圈把钱,跑!”

留创园到底该如何为海归创业者们服务,有时也会让杨峰和他的同事们感到困惑。

上一篇:创业板亏损阵营扩军了 下一篇:百事:上淘宝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