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症与急性胰腺炎

时间:2022-09-27 05:41:21

急性胰腺炎(AP)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20年来,由于AP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其病死率与并发症均明显下降,重症胰腺炎(SAP)的病死率由过去的30%下降至目前的5%。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是胆石症(占50%-60%),其次是酒精、高脂血症、药物和毒物。少见原因为奥迪氏(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创伤和胰腺解剖异常等。这里我着重谈谈胆石症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

胆石症是急性胰腺炎(AP)最常见的病因。其发病机理有多种情况,因人而异。一般说是胆石嵌顿在奥迪氏壶腹,导致壶腹充血水肿,奥迪氏括约肌痉挛,致使胆汁反流人胰管,诱发急性胰腺炎:也可能是总胆管结石损伤了奥迪氏括约肌,使肠液逆流入胰管诱发急性胰腺炎。临床上已充分证实,90%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粪便中发现胆石,而无胰腺炎的胆石症患者中,仅有10%~15%在粪便中发现胆石。当今认为,胆道微结石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病因(约占30%)。

所谓胆道微结石,是指直径小于3毫米的结石,包括胆固醇结晶、胆红素颗粒和磷酸铝颗粒,用常规的B超和CT检查均难以发现。对胆道微结石。需经十二指肠镜检查,从总胆管内抽出胆汁,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方可证实。超声内镜对此诊断很有帮助。微胆石引起的AP,过去常诊断为特发性胰腺炎(即病因不明的胰腺炎)。许多研究证明,较小的胆石(直径小于1公分)比较大的胆结石更容易引起AP的发作。因为较小的胆石较容易通过胆囊颈部掉入总胆管。若结石嵌顿在胆管开口的下方,即可导致胆汁和胰液排泄障碍,并引起奥迪氏括约肌充血、水肿,胆汁则逆流入胰管,诱发AP。此时,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呕吐,甚至发热和黄疸。B超和CT检查可见胰腺肿胀、渗出。如不及时处理。病情迅速发展,可出现胰腺坏死和一系列并发症,由轻症胰腺炎转变为重症胰腺炎(SAP)。

怎样防治胆结石

鉴于胆结石是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所以预防急性胰腺炎就应注意防治胆结石。对于胆石症患者,尤其是多发性小结石患者,要采取下列措施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第一,要尽可能少吃油腻食物。吃了此类食物会使肝脏分泌胆汁增多,进人胆囊内的胆汁也随之增多,胆囊内压力升高,容易诱发胆囊炎。胆囊收缩增加,可能使小结石排挤入总胆管,轻者产生胆绞痛、胆囊炎;重者诱发急性胰腺炎。

第二,忌酒。酒中的乙醇刺激胆汁与胰液分泌,使胆囊和胆管压力增高,使胆囊收缩和奥迪氏括约肌充血、水肿,阻碍胆汁与胰液排泄,导致急性胰腺炎发作。许多人暴饮暴食后发生急性胰腺炎,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饮食应清淡,多吃蔬果,少吃高钙食品如豆制品、骨头汤等。

第四,近有文献报道,熊去氧胆酸有溶解胆石的功能,通常一天吃二次,每次吃一片,三个月为一疗程。目前南大一附院正在观察此药的真实效果。若此药确有溶解胆石的作用,则患者将可免受微创手术之苦。

第五,胆石症患者如果从无腹痛、腹胀等症状,可以不治疗。若经常出现腹痛、腹胀,影响工作与生活,而经正规治疗后效果不好者,则应选择腹腔镜微创治疗,摘除胆囊。做这一手术之前应做B超和十二指肠镜等检查,以明确总胆管内有无结石。若发现总胆管内有结石者,应在摘除胆囊后的短期内。经内镜取出结石。这对防止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极为重要。

上一篇:母亲迷上跳舞 下一篇:疯狂的民间借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