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探讨

时间:2022-09-27 04:57:18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工程造价由以前的静态管理改为如今动态管理来发展。工程预结算审核是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和确定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造价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的一项。还要了解相关的专业、设计、材料设备采购、施工方法与投资控制等多方面基础知识。本文针对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并提出其对策。

关键词: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工程预结算是基本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审查人员,要做到公正、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工程造价,不仅要以招投标文件、工程设计图纸、施工合同为依据,以现行的预算定额和相关文件为标准,还要不断地更新观念,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加深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工作中找规律,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做好该项工程预结算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一、预结算审核的现状

现代建筑行业对工程造价的计价要求除了应掌握不同的计价方式和系统性以及规律性之外,更要了解工程所在地对工程造价计算规定和计算方法的要求。例如,地区补充定额数目、造价计算程序的流程、材料价格消息、工程规费的内容和取费标准等。目前工程预结算中存在许多问题:施工单位计算工程量出错,有意加大,高估冒算;定额套价就高不就低,重复套价,缺项套用子目或换算理解有出入,忽略定额综合考虑;重复签证,签证内容表述不准确; 高报材料价格; 不按合同约定套用计费程序,等等。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工程预结算审核应以工程合同、招标文件、建筑工程定额以及施工图为主要依据,结合工程实际,认真研究,仔细琢磨,在大量的资料数据中理出头绪,找准问题,解决问题。

1.工程量计算。工程量计算是审核预结算工作中最繁琐、最耗时的一个工作环节。作为预结算的主要依据,直接影响到预结算的准确性。核对工程量计算表中的每一项工程量,对照图纸,查找签证与工程修改通知单是否完全符合,有不清楚的地方可询问现场代表,必要时可到现场实地核对。

(1) 口径一致。施工图列出的工程项目必须与计量规则中规定的相应工程项目相一致。工程量计算除了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外,还必须熟悉计量规则中每个工程项目所包括的内容和范围。

(2) 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内容有无漏算、重算和错算现象。

(3) 计量单位。是否与所套用定额中单位一致,小数点位数是否正确。定额中的计量单位是根据不同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以 m、10m、100m ,m2、10m2、100m2或 m3、10m3、100m3等为单位,相应工程量按定额规定的计量单位缩小1/10或 1/100。虽然是一时疏忽犯的小错,但往往会使工程量成倍扩大。

(4) 累计。最后汇总不正确,这也是施工单位经常故意犯的错误。经常一些施工单位为了避免结算价超出太大而故意累计错误,使总数变小。

2. 定额应用套价。定额在工程造价中具有科学性、权威性、法令性,所以套用定额也是重要的环节。套用定额,需要明确定额的工作内容,工作项目的界限及适用范围,调整系数,还有附加注释及说明。

(1) 定额套用界限。对于每一个工程项目应该套用哪一个子目,有的时候可能出现很大的争议,特别是对于一些模棱两可的子目单价,施工单位经常用的办法是就高不就低地选套子目单价,所以要明确分清定额中的同类工程量的子目套用界限。

(2) 定额适用范围。有些子目在具体情况下不再发生或其工作内容已被相关子目包括,则不能再在子目中单独出现。例如: 平整场地,当该工程基础属于大开挖情况时,此子目是不存在的,而某些施工单位为了虚报工程造价,不论工程基础属于什么类型,都要将这一项重新列出。与此类同的情况还有原土碾压、刷素水泥浆等。此外,还有一些零星拆除工程,如拆除饰面,虽然其定额工作内容很明确: 凿除块料面层、结合层、清理基层、废渣堆放,但是施工单位经常都是套2次定额,想蒙混过关。

(3) 定额单价换算。定额单价换算的方法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套错定额单价,也是容易犯错的地方。在块料面层子目中,往往都会存在实际块料尺寸与定额子目中块料尺寸不符的情况,如果实际块料的尺寸小于定额,那就说明块料的实际用量小于定额用量,因为块料大则缝少,块料小则缝多。这也就是说块料小时,单位面积里块料的面积减少了。定额,那就说明块料的实际用量小于定额用量,因为块料大则缝少,块料小则缝多。这也就是说块料小时,单位面积里块料的面积减少了。以工程中经常遇到的墙面砖单价换算为例说明在定额单价换算过程中不同做法的差别。例如:以某个地区的价格为标准,墙面水泥膏粘贴200mm×50mm瓷质长条砖,缝8mm,换算其定额基价(以子目B2-143换算饰面材料)。

做法一:

块料用量 =[100P(块料长+缝宽)×(块料宽+缝宽) ]×(1+损耗率)×块料长×块料宽=[100P(0.2+0.008) ×(0.05+0.008)]×1.03×0.20×0.05=85.38m2

定额价差= 85038m2×33.00元/100m2-8702m2×20.57元/100m2= 1017.25元 /100m2

换算后的基价=3320.28+1017.25=4337.53元/100m2

做法二:

定额价差=87.52×(3.00元/100m2-20.57元/100m2) = 1087.87元/100m2

换算后的基价=3320.28+1087.87=4408.15元/100m2

从上面两种不同的做法容易看出: 做法二只换实际块料价而定额含量不变,这必然就导致造价明显增大。工程队往往就是这样通过只换实际块料价而不换定额含量来故意增大造价的。

3. 现场签证。现场签证是指工程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设计、合同不明确或预算定额未包含而现场又实际发生,必须额外增加的工作日或工程量( 工、料、机) 所形成的费用,其具有严格的时效性,必须及时办理,后补无效。因此,签证内容直接决定了部分工程量的增加或减少,直接影响了工程造价的确定。

(1) 避免重复签证。审核人员必须熟知定额,明了工程费用项目的组成,防止施工单位把定额中已包括的内容再拿出来重复签证。例如: 水围基、灶基中工作内容包括运料、淋砖、调铺砂浆、砌砖、预制混凝土板及安装、抹水泥砂浆,但是往往施工单位在签证中还是要签到面层刮水泥砂浆,以增加工作量。

(2) 按实签证。施工单位要求签证的工作内容一般都能从各类定额中找出相应的子目或相近的子目,现场签证时一定要以定额为依据,结合现场情况来进行。审核时一定要实事求是,认真调查研究核实签证内容,不能见签证就计算内容,坚决杜绝和防范与实际不符的情况。

4. 材料价差调整。在建筑工程造价的构成中,材料费一般占直接费的70%左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一比重还会随之增大。所以,材料价格的高低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

(1) 材料价格依据。建筑材料的实际价格应以各地区公布的同时期材料市场平均价格为标准来计算,由于材料价格的市场变化因素是多方面的,在编制标底投标报价时,采用的市场信息价作为计算材差的依据是必要可行的,但竣工结算时再用此作为计算材差的唯一依据就值得商量了。

(2) 材料价格确定。信息价上没有的材料要按照合同的双方议定价格,审核时一定要以合同和招标文件为依据,施工单位出具材料购买发票也不能同意,因为合同和招标文件早已有约定。

5. 计费取费系数确定。计费取费标准的确定是预结算审核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终确定工程造价的步骤。有关费用的计算基础或取费系数的准确性非常关键。审核时应注意取费标准应符合定额和有关地方主管部门下达的文件规定和双方签订的工程合同约定。施工单位经常也是在许多合同没有明确说明的地方,就高不就低,多算硬算。因此,对造价的最后这一道关更不能疏忽大意,铸成大错。审核时应该头脑清醒,善始善终。

三、结语

结算审核工作是一门集专业性与政策性于一体的工作项目,需要技术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和积累,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当前市场经济环境和建筑行业的更新和发展,促进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预结算审核工作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建筑项目屋面采光顶系统分类及结构浅析 下一篇:钢结构工程在现场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