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训的哲学思考

时间:2022-09-27 04:48:28

班主任培训的哲学思考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铺开,呼之已久的素质教育真正由后台走向前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已由摇旗呐喊转向注重实践,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理念,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理所当然的应该肩负起推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而班主任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及素质目标的实现。

本文拟就班主任培训的有关问题从哲学的角度谈几点粗线的看法。

思考之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一方面,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客观存在的实际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目前,就中学班主任的整体素质而言,与现行素质教育的目标及新课改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是教育观念落后。

在相当一部分班主任中仍存在“四重四轻”的倾向,即重智轻德,重理轻文、重尖子轻差生、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活动。这种片面的教育观念势必导致教育实践的偏差,甚至把教育活动引入歧途,根本无法实现教育本体价值的回归。

二是知识结构不全面。

从现任班主任情况来看,无论是中年班主任,还是青年班主任,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以后,从浩瀚题海中挣扎出来的。单一的考试模式给他们造成了“先天不足”。琴棋书画、弹唱歌舞、运动竞技无一能为者比比皆是,即使是一些年老的班主任,虽然在班级管理中探索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是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性升华,更何况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他们迫切希望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充实、完善、提高自己,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是社会交际能力差。

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各行各业急剧变化,高速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已被打破,代之以充满挑战、竞争、合作的新型人际关系成为社会“主流曲”,过去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的陈腐观念,显然与时代进步格格不入,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也需要从社会交往中吸取精华,弥补自身缺陷,否则,何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交往能力?

四是心理素质不健全。

当今时代是一个各种思潮相互激荡、诸多诱惑竞相登场的时代,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也会使一些教师的心理产生诸多不平衡,或多或少地在教育活动中外漏出来,这种外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态,影响班级环境的优化。

五是班级管理缺乏创新和开拓精神。

据调查,目前大多数班主任工作只局限于谈话、家访、班会、计划、总结等常规性工作,很少注意学生的创造意向、创造思维、创造技能和创造人格的培养,学生的创新需求缺乏平台支撑,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

凡此种种,就决定了教育主管及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出积极有效的培训制度和科学全面的培训计划,从科任教师中抽调一部分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奉献的骨干分子及在岗班主任实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驾驶班级的能力,以满足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依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班主任工作特点,组织优秀班主任、理论教育工作者共同编写《班主任工作教程》,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用科学理论指导班主任工作,逐步建设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为推进课程改革,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思考之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学生素质培养过程中,社会、家庭和学校是一个完整教育整体。社会整体环境的优化,无疑对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但其中学校环境则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学校环境中的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细胞,是其他任何教育都无法替代的,这是由班主任的工作特点和任务决定的。因为班主任不仅负有“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而且还担当班级的组织、管理和指导的重任,班主任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关系到学生能否快乐健康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对班主任进行培训的必要性。鉴于上述问题,如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能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等诸多方面制定出切合学校实际的政策,促使新老班主任的理性结合,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培训,一方面,有利克服目前少数地方“继续教育”的盲目性,增强针对性;另一方面,有利优化班主任队伍,有效推进教育改革,坐实教育过程,实现教育目标。

思考之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班主任培训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实践的操作,首先班主任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自我强化训练,力争达到说一口流利普通话、写好一手“三笔”字(钢笔、毛笔、粉笔)掌握几项基本技能(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有效呈现“智慧课堂”,从而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信赖感。

其次,帮助学生建立好“成长记录袋”,指导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在新旧管理的碰撞中,对比、反思、提高。

第三,组织办主任进行观摩交流,让优秀班主任结合学校某一个阶段的中心工作,组织一次主题班会或班级主题教育设计,让其他班主任届时观摩,围绕同一主题展开讨论分析,进而明确应该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从中吸取所长,避其所短,提高班主任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另一方面,仅局限于经验的推广、迁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现象中抽象出本质的东西,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为此,首先,要依据教师工作的特点,充分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聘请教育专家或优秀班主任开设专题讲座,对班主任进行理论培训。

其次,有条件的学校选拔青年教师进行在职或离职进修,以此提高班主任的理论素养。

第三,建立合理的双向联动机制,鼓励师范类院校的专家教授深入到中小学,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基层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在基层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发展自己的教育理论,增强理论的指导性,最终实现“双赢”。

总之,只有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培训标准,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有序合理地加以推进,班主任整体素质才能得以提升,“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才会焕发出惠及中华民族的光彩。

上一篇:语文课堂内外如何有效培养学生阅读 下一篇:幼儿园泥工活动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