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学生课外阅读

时间:2022-09-27 03:58:37

试论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学生课外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关于农村中学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研究文章很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本文主要就学校、学生、教师等层面细致地分析了当前农村中学学生课外阅读发展滞后的原因,同时以前瞻性的眼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滞后”现状的办法,文章中肯的论述对提高农村中学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农村中学学生课外阅读”教育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分析 探究 农村中学学生 课外阅读 滞后 解决办法

随着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纵向深入开展,横向全面铺开,无数的教师都开始大胆地尝试、追求着“标新立异”――追求更新的教育理念,践行新的教学方法。“声、光、电”等一切有利于诱发、引导学生学习激情的现代化教学形式、手段都集中向课堂奔突,在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个l生空间,极尽教学手段变化之能事,尽力彰显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大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诸能力的同时,我们自始至终都不能忽略一个必要的环节,那就是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众所周知,人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而获得的,而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是阅读,尤其是在校的学生,他们的社会阅历比较浅,加之对社会上的信息的积累还没有形成有意识的、有目的的积聚,因而其知识能力的提高与获取只能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还有的途径那就是父母、亲戚的点拔,更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阅读,通过有目的有取向性的阅读,使之内化成语文能力,并在实际的写作和社会交际过程中把这种语文能力进行外化,从而体现个人的文化素养和个人气质涵养。

分析个中原因,我们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从学生方面来讲

首先,小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学科数量的增加,学生刚到新的环境必须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再者由于课程量的增加,学生在课业负担上已明显较小学加重,因而在时间的分配上就不能有丝毫偏颇,在中学老师“均衡分配时间”的戒律威逼下,学生已彻底地将有关“阅读”的触角全部切断了。学生在适应的过程中难免有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的感觉。另外,小学的一些学习方式到初中以后已不太适用,同时学生自身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小学时还没有形成。学生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对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可有可无),认为只要上课听讲做好课堂笔记,课后能用一些时间复习,弄通语文课本中的东西就不错了,这样就无暇于课外阅读。其次,绝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村完小,没有阅览室,图书室,有的地方甚至缺少师资,在阅读方面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同时更重要的是缺少必要的阅读速度的训练指导,“阅读”只是沿袭传统的阅读方法,这样在学习时间极为有限的中学阶段当然就难以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再次,日益发展的影视事业已将学生的兴趣加以转移,学生更多的只是关注那些具有感性,直观的影响的电视节目或电脑游戏,阅读的深层次诱惑力已丧失殆尽,至于语文老师的极力诱导学生阅读的说教工作,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二、从其他科任老师方面来讲

中学学生所学的科目比较多,任课老师也比较多,他们对“阅读”的认识也不同,由于科任教师的“阅读”涵养存在差异,不少教师没有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同时也因为教师自身的阅读量少,阅读面狭窄,而无法顾及到相关新的教育理念的学习与接纳,没有注意到相邻学科的理论对自已所教学科的渗透和促进作用,只是一味地盲目地在学生进入中学的那一天起,强行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我所教的学科如何如何的重要,于是乎在上课时对学生强输硬灌,课堂上缺乏生气,课外布置一大堆的作业,梦想着学生通过“题海战”完成教学任务,搞得学生整日手忙脚乱,学生自主的时间已完全丧失,哪还有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更有甚者,有的老师在平时发现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忙里偷闲”进行课外阅读时,他不但不表扬,相反的还“义正词严”的以传道者姿态对这类学生进行“开导”,“开导”无效后接着是对学生大动肝火,“见一本收一本”,最后将材料加以润饰上送班主任处由班主任处置。可想而知,这种做法让学生哪来阅读兴趣?哪来阅读激情?

三、就语文教师本身而言

绝大部分教师都意识到课外阅读积累对培养学生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性,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也曾经“照本宣科”地对学生进行一些阅读方法上的指导,注重对学生灌输语文学习“量变到质变”意识,却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进行阅读过程(量变到质变过程)阅读速度的指导和训练,而这一步又恰恰是能否提高学生阅读量,扩大阅读面的关键环节。

四、就农村中学教师队伍的整体而言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校教师间没有形成专注于“课外阅读”之风,没有注意营造这种氛围,绝大部分教师除应付必要的课业负担之外,余下的闲暇时间,要么猜拳打码,要么就砌麻搓牌等,这些娱乐活动成为了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个别喜欢“玩弄笔墨”的老师看点“闲书”之外,很少有老师在图书室,阅览室间穿行。不健康氛围的污染泛滥,长此以往就势必造成学校教师的知识的日益老化,知识面日渐缩小,“活水”渐次枯竭,隋性日益增强,坏习惯也慢慢养成。从而导致教师在学生中永远没有起到阅读表率和模范作用,这样老师即使你给学生再怎么强调“如何注意加强课外阅读,谈加强课外阅读的好处”。其效果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中,因为在阅读方面学生的心中已失去了模仿的目标(没有了参照的对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将堕落,范已消失,学生还能学些什么?

五、最后就学生的家庭而言

农村中学学生家庭地处农村、山区,交通、信息比较闭塞,如果家里有钱,想买一本好书也比较困难,加之绝大部分的学生的家长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他们很少能顾及到孩子的学习,也就更谈不上关心子女的课外阅读了。更可悲的是,有的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他们的头脑中根本就没有“阅读”这个概念,那又何谈对子女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当然,制约农村中学学生扩大阅读量的因素还有很多,但以上因素却是主要因素,只有找到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最终消除“病痛”。

总之,牵涉农村中学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停滞不前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多角度的,鄙人以上刍议仅是一孔之见肯请方家指正,农村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农村中学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是个曲折的过程。我们只有在语文教学探索中优选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逐步缩短城乡之间学生阅读能力的差距,才能快速促进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下本科生全程导师... 下一篇:加强课外阅读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