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09-27 12:58:30

对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 学科;分层教学;走班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1—0055—01

17世纪中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阐述了“班级授课制”。从此,班级授课制取代了历史悠久的个别化教学。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个人对自身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与这种以班级授课为主要形式的教学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当前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分层教学和走班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被广泛运用和实践。但分层走班教学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在学校广泛推广。笔者所在学校对此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探索实施分层走班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减少两极分化现象,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分层走班教学的概念

所谓分层走班教学,是在原来行政班级不变的基础上,按照学科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水平相近的几组。教授这门课程时学生分别在不同层次的教学班上课,不分层次教学的课程仍在原班上课。学生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学习这些文化课的时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我们就将原来的班称之为行政班,新组成的班称之为教学班,同一个受教育个体实施“双轨制”。

二、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研究

(一)合理划分层次,科学编排教学班

分层次走班教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教学班的设置问题。我们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水平,将语、数、外等学科依次由高到低分成成A、B、C三个层次。根据学生的申请和各科测试成绩,编排教学班。我们将同一级的5个行政班作为一个走班单元,这样既可以解决教学班的层次划分问题,又可以保证走班上课的效率。

(二)强调“三个分层”,优化教学策略

1.教学计划的分层制订。各学科负责人,要带领本学科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针对各层次的实际水平和教学重点,制订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计划,确定具体的符合各自教学班的教学目标以及授课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培养方式的“层次化、多元化”。

2.教学要求的分层实施。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各层次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A层次重在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探究意识、创新思维;B层次重在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的能力,尽快向更高层次推进;C层次教学重在夯实基础,帮助学生提高其自信心,激发其潜力,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分层考试。每一学段检测时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试卷。为了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学校还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根据学生程度换班的升降平台。

(三)创新管理模式,加大管理改革

1.强化教学班责任,实施动态双轨制管理。走班制下,学生流动性大,教学班组成人员广,班级凝聚力不强,为管理增添了难度。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实行行政班和教学班班主任动态双轨管理,任课教师都是所带教学班的班主任。

2.实行标准分评价机制

学校实行分层走班教学模式以来,推出用标准分数衡量教学成绩的模式。标准分数是一种以平均分数为参考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量数。我们采用:T=8Z+75转换方式,更符合通常使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的习惯和广大学生的心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已经摸索出了一整套计算机运算程序,科学方便又极具可操作性。

三、分层走班教学的效果和存在问题

分层教学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同时又有效地杜绝了部分学生很难掌握学习的内容,而部分学生却觉得所学内容过于简单的这种认知能力不平衡的矛盾。教学实践证明,分层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潜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

分层走班教学在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些困难和问题有待解决,如,对学生科学有效的分层划分需要仔细斟酌;分层后的学生管理,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对教师的年终量化考核制度还需完善。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教学中应用分层走班教学方法,总体上将有效地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避免学生的两极分化,但其存在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解决。

上一篇:学生成绩评价的几种方法 下一篇:优化教学语言 提高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