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中 “自由表达”的解读和运用

时间:2022-09-27 12:31:05

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中 “自由表达”的解读和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第三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部分,第一段补充“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以进一步体现“自主”学习的一些具体做法。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知识结构、经验基础不同,所以要鼓励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只有学生喜欢的时候,学生才能自我超越,个性才能得到张扬,才能有创新的灵感。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在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时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 自由奔放。教师创设某一教学环境,引发学生思考和想象,鼓励学生自由畅谈,尽量发挥。

2. 慎用批判。对学生提出的想法,即使有些幼稚、荒唐,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解读与分析。

3. 以量为主。先把表达的数量放在首位,而后再考虑质量问题。

4. 相互鼓励。师生、生生之间,相互鼓励、启发,找出各自的优点。

为了说明问题,笔者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举一些相关的教学案例来具体阐述与解读。

案例一:

《猫》教学片段

师:不同的读者对同一篇文章会有不同的理解。《猫》这篇文章文字浅,但蕴涵深,对于它的主题人们意见不一。今天我们就从归纳文章主题这个角度来做一点文学欣赏。(学生独立思考10分钟后,开始交流。)

生1:从第三只猫的死,我们应吸取一点教训,那就是凡事不能主观臆断,妄下断语往往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2:从第二只猫的讨人喜欢来看,我们在做人时应该活泼开朗些,这样才能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尤其在注重团队精神的今天,更应善于与人交往,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

师:好,你的观点很有新意。(这是精彩的火花,思维碰撞从这里开始,学生纷纷举手。)

生3:从家里人对待第三只猫的态度来看,我们在做人时应该改变自己的性格,要活泼开朗,有真才实学;应适当地注重自己的外表,这样才能改变别人对你的不好印象。

师:有道理。

生4:从家里儿女对第三只猫的态度来看,我们在对人时不能以外貌或性情来喜欢一个人或讨厌一个人。

生5:三只猫都是社会的弱者,命运都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因此,作为社会的弱者,应该自立自强,这样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做自己的主人。

师:你能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主题,很好。我谈谈对课文主题思想的两种看法,一是把“我”看作描写的侧重点,就会认为小说所要表达的是“我”严于律己的精神或做人的道理;把猫的不幸遭遇看作描写的侧重点,就会认为小说揭示了生活中发生不幸的原因。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精心设计导语,引导、启发学生发言。教学案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学生的表现与思维是独立的,学生的学习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的。因此,学生的个性表现突出,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案例二:

《卧看牵牛织女星》教学片段

师:(在研读课文时教师提出问题)“凭这点高明处,我们就不必叹息生命的短暂和渺小了。”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学生思考8分钟后,纷纷举手。)

生1:这是作者在勉励读者努力学习,去发现未知的东西。

师:说得好。

生2:这样写是说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我们可以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利用自然,这说明人类是聪明的。作为人类的一员,应该庆幸,应该自豪。

师:说得也很好。

生3: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人类的生命虽然是有限的,与宇宙相比虽然是渺小的,但是我们人类却能够研究宇宙,发现它的自然法则,并为我们造福,这一点是高明的,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同时还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去揭开宇宙的秘密。

师:对于我们来说要想有更多的发现,现在就必须好好学习,这样才能够去研究、去发现,这就是作者的本意。作者的感悟很富有哲理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教师尊重学生,甚至尊重学生的偏激与错误,使其他学生从中得到某些启示,并作为一个借鉴。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自由奔放、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案例三:

“自由写作”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从不同学校、不同班级来到一个新的集体。在这个新集体里,同学们要共同生活、学习三年,这是我们的缘份。此时此刻,你一定希望早点了解班里每个同学的“子丑寅卯”,也希望自己能被大家尽快认识和接受。现在老师非常愿意做个沟通者,和大家一起用“我”自由之笔,写“我”自得之见,抒“我”自然之情,显“我”自在之趣,力求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把“真实精彩独特的自己”诉之于文,以文会友(学生鼓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讨作文的真谛:写出有个性的我,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师:叶圣陶老先生说:“写东西是怎么一回事?无非是把所见所闻的感受想一想,想清楚了,构成了有条有理的形式,用书面语气固定下来。”我们想想“我”是自己最熟悉的,最了解的。所以只要静下心来,审视一下自己,完全可以像做菜那样做出有特殊风味的自家特色菜,奉献给大家。(生微笑,并考虑自己该从哪方面内容入手写。)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份关于检测自己意志力和性格气质的表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取走这份资料。(学生中有60%的同学取走资料,以帮助自己进一步了解自己这一方面的情况,可以写这方面的内容。教师只作资料的提供者,而把选择交还学生自主。)

(10分钟后,学生想好了写哪方面内容,有些想写自己的名字,有些想写自己的爱好,有些想写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有些想写别人眼中的自己……总之,都想写与众不同的真正的自己。)

师:大家都找到了写自己的内容,那么在怎样让文章出彩上有什么要老师帮助,同学帮助的呢?

生:1.拟题是否可以别出心裁?能否小组讨论出一些题目?2. 写作文的形式可否有自己的创意?3. 想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能否将完成作文的时间延至下周?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予以肯定,小组讨论热烈,课后学生还向教师、朋友、父母询问,了解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印象。

一周后,教师组织学生当堂完成作文。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因为情感和需要已找到释放点,35分钟内都已完成500字左右的文章,学生课堂作文体验十分愉快。后来,学生还提出10分钟的小组交流,教师完全允许,并请每组组织者将本组的交流情况写成小结上交。)

这个习作虽然是命题作文,似乎限制了学生的自由表达,但是,教师热情洋溢的语言、独具匠心的教学,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教师的真情换学生的真心。教师已经抓住学生生活中交往的情感需求,使学生有了作文的真实期待,适时切入了作文话题:介绍自己。但具体的写作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又在下面的教学中解决学生写什么,怎么写上面作了进一步的尝试,使学生真正敞开心扉写作文,并懂得真正的写作。教者的“多余 ”材料又给了一些处于懵懂状态的学生以启发,使之茅塞顿开,激起了写作的欲望。

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学生经过10分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生成了三个需要帮助的问题,学生讨论热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鼓励,相互诱导,相互启发,找出各自的优点,为创新思维、启迪智慧,进而达到自由表达、快速作文的目的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学生以快乐写作的心态向身边的人了解对自己的评价时,对于如何做人,如何提升自我进而形成人生观的自主教育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这些都为创新作文提供了依托。

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又给学生以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更为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提升自由表的能力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教者通过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抒发自己的体验和独到的见解,完成了有创意的自由表达的目标。

总之,新课标提出的“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是对原有课标的进一步补充和深化,自主阅读是自由表达的前提和基础,引导学生自由表达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自由表达实质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能力培养的做法,做到不骄不躁;在表达上先追求设想数量,而后再追求质量。这是教师真正转变教学理念与否的标尺。

上一篇:4岁~6岁儿童对性别类型化材料偏好和回忆的研究 下一篇:当我们教语文知识时,应该教什么和怎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