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实践

时间:2022-09-27 11:57:40

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实践

摘要: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本文主要结合隆林县金钟山滑坡治理工程的施工实践来探讨滑坡治理工程的施工组织和管理、施工技术要求、滑坡体的动态变形监测、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

关键字:滑坡治理;施工组织;施工技术;监测;资料整理

1.工程概况

金钟山滑坡治理工程位于广西隆林县金钟山乡,山体滑坡迹象比较明显,已发现有山体滑动出现的裂缝带,如果遇到连续的暴雨,造成岩土蠕动变形,滑坡体稳定性进一步降低,就有可能造成滑坡失稳滑移而危及乡小学师生和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滑坡防治的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采用锚杆格构(滑坡西侧布设在975~1001m高程一带,滑坡东侧布设在981~994高程一带)+削坡(西侧滑坡体基本削完,东侧滑坡体削坡范围为997.64~960.16m高程一带)+排水+挡土墙的治理方案。

2. 施工部署

2.1.施工组织机构的建立

为了高速、优质、安全地完成隆林金钟山滑坡治理工程,本单位调配精兵良将,组建该工程施工组织机构,按项目法组织施工,组建现场项目经理部。项目部配备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施工员、质检员、专职安全员、资料员各一名对该工程全面负责。项目经理系岩土专业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岩土师;项目副经理系土木建筑专业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项目总工系岩土专业高级工程师;其他各大员均为专业技术人员并持证上岗。本施工单位总工室、各科室、物资供应部各自履行职责,按《质量管理手册》、《安全生产管理手册》的有关要求,积极配合项目部的施工。

2.2.施工顺序

本滑坡治理工程主要由锚杆格构、挡土墙、削坡工程及地表排水四个分部组成。根据地质灾害工程的特点和《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以及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对已往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经验的总结,采取先地面后地下,先上部后下部的施工顺序,采用逆作法进行分段施工和动态控制。具体施工顺序如下:

(1)施工准备工作,实现“三通一平”。

(2)测量定位,建立滑坡监测点,定期观测。

(3)削坡区以外的截排水沟的施工,并和乡政府配合做好现有街道排水系统的改造、修复等工程建设。

(4)马道以上削坡土石方的施工,进行清方减载。

(5)锚杆搭脚手架、钻孔、灌浆。

(6)钢筋混凝土格构梁施工。

(7)马道以下削坡土石方施工。

(8)挡土墙、滑坡区内排水沟的施工。

(9)坡面回填土,植草,恢复植被。

3.施工技术要求

3.1.削坡工程

削坡总面积为10975m2,总体积约为82310m3, 其中土方量为61810m3,石方量为20500m3,平均削坡深度约7.5m。由于削坡区马道以上有锚杆和格构梁,为保证锚杆和格构梁有足够的施工场地和施工其间的安全,将削坡工程分为马道以上和马道以下两个施工段分阶段进行,马道以下部分在锚杆格构梁工程完成后再施工。削坡土石方采用机械(1m3反铲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土。施工过程注意以下控制点:

(1)严格按设计要求用全站仪对削坡面设计控制点(X1~X55)进行坐标和高程的控制。

(2)施工过程有专人指挥,用地质罗盘控制坡面倾角,每完成10米斜长用经纬仪修正。

(3)严格控制坡面平整度,实践证明这对后续锚杆和格构梁的施工起很关键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到整个治理工程的观感效果。

(4)注意观察原有的滑坡裂缝,施工前用φ6钢筋插入裂缝处作标记,发现土质岩性及裂缝深度与原设计不符必须与设计部门取得联系,对原设计进行补充或变更。

(5)开挖时,经常注意山坡的稳定情况。每天开工、收工前均对坡面、坡顶附近进行检查,发现有裂缝开口坍方迹象或危土立即处理。凡不能处理且对施工安全有威胁时,要暂停施工。

3.2.锚杆格构梁施工

(1)锚杆施工前在斜坡面上统一放样,水平方向用水准仪控制,竖直方向自上而下拉通线以确保每根锚杆均位于格构梁交接处。造孔采用锚杆工程钻机,钻进过程中应及时对地质情况进行编录,以利于反馈设计,采用信息化施工方法。钻孔结束后应复核孔深。钻孔成孔采用干作业法,严禁用水钻,严格执行灌浆施工工艺要求,孔内残渣采用高压风吹净。锚杆组装:锚杆组装前应对钢筋进行检查,凡有损伤的钢筋应剔除。1.0~2.0m设置一个锚杆对中支承架,普通锚杆支承架φ8钢筋加工而成,采用焊接连接,并标明锚杆编号。锚杆孔注浆材料采用M30水泥砂浆,注浆压力不宜小于0.5~1.0MPa,水泥砂浆灌注必须饱满密实,第一次注浆完毕,水泥砂浆凝固收缩后,孔口应进行补浆。

(2)格构梁嵌置于边坡中且要保证坡面平整、夯实,无溜滑体、蠕滑体和松动岩块。应对边坡开挖的岩性及结构进行编录和综合分析,将开挖的岩性与设计对比,当存在较大差异时,应进行设计变更。混凝土的浇注应架设模板,模板应加支撑固定。与岩石接触处不架设模板,混凝土紧贴岩体浇注。对已浇注完毕的格构梁,应及时派专人进行养护,养护期应在7天以上。

(3)格构梁整体应达到横向水平,纵向成一线,各方格网大小基本一致,混凝土表面平整无蜂窝麻面。

3.3、浆砌毛石挡土墙的砌筑技术要求:

挡土墙基础采用分段开挖,基底必须进入中风化层500mm以上;先开挖一段,浆砌、回填后再开挖下一段;挡土墙基础必须在开挖验收合格后,并经监理单位同意后方可砌筑。石砌体采用的石材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削落和裂纹。表面如有泥土、水锈应清洗干净。石砌体的灰缝厚度,毛石料和粗料石砌体不宜大于20mm,细料石砌体不宜大于5mm。砂浆初凝后,如移动已砌筑的石块,应将原砂浆清理干净,重新铺浆砌筑。每砌3~4皮为一个分层高度,每个分层高度应找一平一次;外露面的灰缝厚度不得大于40mm,两层分层高度间分层处的错缝不得小于80mm。当中间部分用毛石砌时,丁砌料石深入毛石的长度不应小于200mm。挡土墙内侧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填,分层松土厚度应为300mm。墙顶上面应有适当的坡度使流水流向挡土墙外测面。

3.4、排水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1)砌石宜用坐浆法砌,石料使用前应洗刷干净,石料要求为不易风化、强度高的灰岩、砂岩毛石,毛石粒径应大于15cm。砌石时,基础敷设5~8cm砂浆垫层,第一层宜选用较大石料,分层砌筑,每层由外向里,先砌面石,再灌浆充实,铺灰坐浆要牢实。砌毛石时,应注意纵横缝互相错开,每层横缝厚度保持均匀,未凝固的砌层,避免震动。

(2)重要的大落差跌水、陡坡地基,可用夯压加固处理。沟两侧开挖部分用粘性土回填夯实地面。砌筑工艺总的要求为:砌筑层面大体平整、安放稳定、石块间必须靠紧、石缝要以砂浆填满捣实,不留空隙。沟底、沟顶采用M10水泥砂浆抹面,抹面厚度2cm,沟壁采用M10水泥砂浆勾缝。

4.滑坡变形监测

滑坡监测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施工期间的临时动态监测,在滑坡区范围内共设六个临时变形监测点,在滑坡区范围以外设四个监测控制点,采用全站仪每天对监测点进行坐标和高程的监测,并做好记录和变形的增量统计。在施工过程中对原滑坡区裂缝宽度和变形情况进行专人全程跟踪观测,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反馈设计部门和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以确保施工其间的安全生产。第二阶段为竣工后的滑坡体永久性变形监测,按设计要求设八个永久性的监测点,分别位于削坡区和挡土墙顶面。监测控制点与施工其间的控制点相同,位于滑坡区外的乡卫生院和小学宿舍楼顶。监测时间除按设计要求外,雨季其间不定期增加观测次数。监测成果整理成册做为资料存档。

5.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

根据《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以及《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整个施工过程的技术资料进行了严格和细致的编制、收集和整理,共分五册。第一册为质量保证资料,主要为验槽记录和各种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第二册为施工验收资料,主要记录施工过程中各分项工程和各施工段(检验批)的验收和评定记录;第三册为锚杆施工记录,主要记录锚杆的钻孔灌浆施工过程和验收情况;第四册为材料及试块检验报告,主要为进场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抽样复检报告、工程各部位的混凝土和砂浆试验配合比、工程各部位的混凝土和砂浆试块试压报告;第五册为施工影像资料,主要为各工序施工现场和工程隐蔽部位的图像资料。其它资料:滑坡监测成果报告、锚杆抗拔试验报告、竣工图等。

6.总结

滑坡治理工程的施工具有多专业、多工种相互配合,设计与施工相互搭接进行动态管理的特点。该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在各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互相配合,及时沟通,使设计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得到优化和改进。现场施工人员整体素质高,责任心强。工程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所投入的人、财、物都得到了充分合理的使用,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工程质量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益.昆明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A].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C].2006

[2] 梁政林,韦兴标,徐桂平.藤州中学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实践[J].探矿工程,2008(3).

[3] 刘国恩. 南京市区工程边坡特征与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对策[J].江苏地质,2000,24(4).

上一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革方案的设... 下一篇:某一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大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