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初中小班化班级管理

时间:2022-09-27 10:48:56

浅议农村初中小班化班级管理

摘 要: 农村初中生最大的特征就是因地域和文化积淀问题而造成素质层次面比较落后。在一个班里,不管是理解、运用,还是对问题的描述,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距都非常大。现在,小班化教育的实施为班级管理提供了一个机会,创新小班化班级管理模式,有效利用班级管理中的每个环节,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班级管理,学会如何在集体中生活,学会怎样与别人相处、交往,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与适应能力。

关键词: 班级管理 班级制度 竞争合作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再加上农民进城务工或外出打工,部分学生随父母进城或外出就读,部分留守学生在家无人照顾,受进城投亲或托管就读等因素影响,现在的农村初中生越来越少,使得农村大部分学校的班级成了不足30人的“小班”。这是农村学校办学的挑战,但也可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对班主任来说,班级中学生少了,并不代表担子就轻了,班级管理工作变得比以前更细、更系统了。我们都明白,班级集体能保证每个学生在集体当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但传统的班级管理并没有给每个学生提供机会。

以前的班级管理将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强调的是班主任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更有效体现。这样,班级管理就只剩下“管”了,给学生设定了严格的条条框框,不让学生越雷池一步。这样的班级管理,扭曲了管理的真正内涵,最终的结果,要么学生出现反弹,班级越管越乱,要么学生丧失本有活力,班级死气沉沉,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传统的班委会任用往往是班主任指定几个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班干部,这样一来,锻炼的只是少部分学生,而大部分学生无形中丧失了被培养的机会,让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变成了一句空话。

现在,小班化教育的实施为班级管理提供了一个机会,创新小班化班级管理模式,有效利用班级管理中的每个环节,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班级管理,学会如何在集体中生活,学会怎样与别人相处、交往,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与适应能力。

以下就是我对小班化班级管理的一些看法。

一、先定各种班级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开始,集中时间,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全班一起讨论并制定出一套班级管理制度,包括:一日常规,教室管理制度,班级安全制度,值日班长制度,班级卫生管理制度,学生评比制度,等等。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对制度进行修改,使制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以满足班级管理的需要。

二、实行值日班长制

推出班级值日班长制度,让学生人人参与管理,人人得以锻炼。值日班长主要对班级同学的日常行为进行管理监督。值日班长通过记录班级日志的形式,将值日当天的总体情况认真记录并进行整理、汇总,及时向班主任汇报,班级拟每月评选一次优秀值日班长,通过点评和交流经验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值日班长班级的管理水平。

三、制定学生操行量化考核奖惩条例

班级对学生操行实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优选先和毕业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学期开学,每生均等获得一定分值的基础分,然后依据奖励细则和惩罚细则对学生表现实施奖励或惩罚,每周统计一次、每月公布一次积分情况,期末综合各方面情况计算出每生该期操行得分。全期操行得分高者,将予以通报表彰,依操行成绩高低依次优先享受各种荣誉称号和物质性奖励。

四、给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

首先,班级开设了图书角,学生现捐图书一百多本,有一套完善的图书交流借还制度,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课余时,学生看看书,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写作能力。其次,学校开办了多个兴趣小组。每天早晨的大课间时间和下午的第四节课,学生都奔赴不同的地点上课,回来后津津有味地相互交流课上的趣事,使校园变成了乐园。再次,期末评先进,打破常规,每班除一个优秀干部,五个三好生外,还根据学生的特长评出各种各样的“星”。可以说,班级里的一半学生有机会获得荣誉,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他们的自信心大为增强。

五、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亲其师,信其道”。首先,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要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在生活上要关心学生,给学生以朋友般的尊重、宽容、理解和帮助。要善于给予全体学生殷切的希望,善意的矫正,热情肯定,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给予中肯评价,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其次,在学习上,在班规的执行上,要严格要求学生,力求学生能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六、做到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能合作

小班化要求的是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但部分学生学习有困难,得不到同学及时的帮助。根据成绩,遵循优良中差搭配和学生自愿组合的原则,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小组长。小组内部成员之间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竞争,作业比认真,发言比积极,纪律比安静,打扫比干净。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班级管理起来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安菊萍.小班额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吉林教育,2013(26).

[2]一个班多少个学生为好?[J].教书育人,2005(33).

[3]周小兰.改变班额的同时改变着教育――小班英语教学实验漫谈[J].江西教育,2006(06).

[4]朱建英.对小班分组教学的理论探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07).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WW2015_118

上一篇:建立经济金融数据库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服务 下一篇:关于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的金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