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贯彻 "学生的自觉性原则和积极性原则"的探讨

时间:2022-09-27 10:35:19

对贯彻

摘要:学生的自觉性原则和积极性原则是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的状态及程度,历来是专家学者和教育者探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其旨在为今后的教学中更好的贯彻这一原则奠定基础,也为提升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拓宽思路。本文主要通过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教师要深入地钻研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教师要善于进行启发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要建立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几方面论述贯彻"学生的自觉性原则和积极性原则"的具体要求,以便更好的指导教学实际。

关键词:教学;原则;落实;要求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90-01学生的自觉性原则和积极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透彻的理解知识,并积极运用知识于实际。

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活动规律的反映。认识活动是一个能动的过程,认识的每一个阶段无论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活动,都要进行积极地思维活动。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学生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如果不是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自主、积极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学生积极思考,没有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方法,启发诱导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逐渐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学生的自觉性原则和积极性原则"呢?具体要求有:

1.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这是学生努力学习,积极钻研思考的动力。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往往是学习被动,落后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科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意识的向学生阐明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意义,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数学教学中,并非一味的教育学生要有远大的理想,而是要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这一节课中要学到什么知识,达到何种要求,这才是可测量的、有价值的目标。如在一节课中,首先呈现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教学才会更具目标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激发。

2.教师要深入地钻研教材 全面地了解学生

深入地钻研教材,从教材的内在逻辑上进行分析,才能确定教材的重点和关键,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合理的设定学生活动;全面地了解学生,从学生对教材的领会上分析,才能确定教材的难点所在,只有把握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全面地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吃透"两头,是贯彻这一原则的根本保证。教学中,准确把握教材的难点,有预见性、针对性的设置一些攻克教学难点的问题或者预备知识,为引起学生注意或者为学生自主学习铺平道路。

3.教师要善于进行启发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讲授时,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依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他们多想、善问,积极思考,认真钻研,引导他们一步一步的进行分析,通过自己的深思熟虑,自觉地理解概念,掌握知识。"学源于思",只有当学生开动脑筋时,他们才能积极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也只有在积极的思考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才能得到发展。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要给与充分肯定,无论他的结果是否正确。根据学生的思维方法,因势利导,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直到问题解决。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必经之路。

4.要建立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 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尊师爱生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的基本前提。"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当学生尊重和信任教师,才能在教师循循善诱下进行学习,学生在尊师爱生的气氛中也会感到教师的亲切,敢于质疑问难,主动积极地学习。要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索氛围,促进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多让学生去做,例如: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自学;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发现;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在引导学生探索时,教师要注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数学。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尝试操作,先做先为,自己决定探索方向,要诱导联想,捕捉灵感,在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始终以学生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

在教学中,贯彻"学生的自觉性原则和积极性原则"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了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构建了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的理论依据。参考文献

[1]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张广兵[D].西南大学,2009

[2]韩福.论学生主体地位及其现实意义[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1~2

[3]吕秋芳.学生主体地位辩证观[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3:2~5

上一篇:关于酒店专业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民办高校大学英语听力学习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