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出、合、分”:学校课程儿童化校本研究策略

时间:2022-09-27 10:32:08

“引、出、合、分”:学校课程儿童化校本研究策略

课程(curriculum)一词起源于拉丁语,意即跑道。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学校课程实际就是学生要通过的一条跑道,要越过的一系列障碍或困难,其宽度和长度、平顺度都影响孩子的未来。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课程培养今天的孩子,让他们有能力去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呢?

一、关注儿童未来生活,寻找跑道前行的方向

进入21世纪,学校课程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注重知识的学习和成绩的提高,忽视个体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创造力的培养;注重课程结构的配比,忽视学科内容的选择和量的安排;注重学科内容的丰富,忽视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

按照国家的育人目标,课程建设应站在儿童的视角,以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为基点,选择构建生活性、实践性强的课程,以适应儿童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

要适应快速变革的社会,我们给予孩子的跑道该如何修建?面对21世纪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我们该如何设计现在的课程呢?

二、“引、出、合、分”,构建学校未来跑道

如果把课程理解为跑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就是跑道的基石。如何让这个跑道连接得更好、铺设得更平顺?学校需要根据育人目标,对跑道基础进行平整和填补,这就是我们在研制的学校教育儿童化的校本课程。

我们基于儿童的视角,提出引、出、合、分四种策略建构校本课程,创造性地进行课程改进,使每个孩子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素养。

(一)引:优秀课程引进,填补跑道坑洼

学校开发课程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借助外界机构和力量引进特色课程,这是对本校课程最直接、最快速的补充。

“引”包括引进理论(思想)、引入项目、引领孩子多样化发展。引进课程应坚持儿童发展性原则、儿童适应性原则、课程优质性原则、内容填补性原则、引用改造性原则,并突出课程的引进特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实用性)、课程品牌的影响度(权威性)、课程体系的支持度(保障性)。

我校引进了美国企业历经90年针对中小学编写的JA课程,它通过循序渐进的互动式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城市、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等概念,培养团队合作、沟通技能。《我们的城市》是针对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开发的职业启蒙课程,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协作等方式体验城市职业,培养城市公民需要具备的技能和素养。2013年6月,《未来城市,绿色畅想》JA中国2013小学生绿色创新挑战赛在上海举行,我校四人团队表现出色,获得“最佳绿色创意奖”暨第二名的好成绩。

(二)出:走出传统教室,开拓跑道宽度

一切有意义的学校教育活动都是课程。知识传播的场所不能局限于教室、黑板、课桌,学校课程应当走出教室、走进社区、走向社会。

培养学生健康和环境素养,我校结合社区银杏节活动,让学生利用银杏叶作画、表演节目、拍摄照片。每年春季,举办徒步望江开学典礼,让学生去踏青,了解望江公园的竹文化和薛涛诗词。这些课程思维、行为和内容,使课程更具儿童性、实践性,有助于创造力和社会适应力培养。坚持课程“出”的基本方法有:国家课程综合实践内容、学校课程联系生活实际、课堂创造生活情景。

(三)合:学科之间整合,联结跑道缝隙

课程整合旨在突破学科思维,打破学科独立与封闭,走向边界开发、边界碰撞,激发创造力,培养综合素养。“合”不是简单的学科叠加,而要注重课程出新、出色、出彩。

整合的形式有内容式整合、目标式整合、方法式整合、借鉴式整合、突破式整合。内容式整合,形体课是体育和舞蹈的整合,根据“入门早抓形”的原则,在1至3年级开设形体课,进入课表,每周一节。形体课程不仅让孩子初步练就简单的基本功,形成良好的体形,培养优美体态和对艺术的审美能力,而且让学生在童年初步感受什么是姿态美、形体美,和谐美。

再看突破式整合。2010年以来,我校整合科学课和信息技术课,开展知识建构活动,借助基于网络在线学习平台“知识论坛”推动教与学变革。“知识论坛”将协同知识建构理论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群体合作交流、学习讨论科学问题,自主地进行知识建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引导学生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交流探究活动,形成初步认识后所有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点评、质疑、改进、丰富、汇总,达成共享共赢、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年实践,我们努力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了学科整合、观念整合、教学合作,腾出了更多的学习时空,开展了更多深入的教育教学活动。

(四)分:分层分类课程,划分个性跑道

我们针对差异,分层投放,分段实施,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年龄特点,重新分配适合的课程。突出“分”,促进更强烈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并注重几个关键条件:生本思想、团队驱动、考评体系、顶层设计。我校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开设七色花社团课程,供孩子们选择:语言文字智能(国学经典诵读、3类英语表演社)、数学逻辑智能(国际象棋、数棋)、视觉空间智能(泥塑、韩国剪纸)、身体运动智能(短式网球、跆拳道、羽毛球、篮球、乒乓球)、音乐旋律智能(舞蹈、合唱、木笛)、人际关系智能(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社区)、自我认知智能(心理学、志愿者)。

三、挑战与困境

学校课程建设落点是孩子的兴趣。如果不能激发学习动力,提供再多的课程都是“填鸭式教育”的变异形态。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我们不断提炼思考“引、出、合、分”对学校课程带来的变革,论证怎样创造一条开阔、丰富、多元、延续的跑道,满足每一位儿童全面而个性的发展需要。

编后点睛:以课程为儿童生命成长铺设跑道,培育适应现实生活、迎接未来挑战的素质和能力,棕北小学的探索是:课程选择建构站在儿童视角,以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为基点,实施“引、出、合、分”的儿童课程校本化策略:引进优秀课程,填补跑道坑洼;走出传统教室,开拓跑道宽度;学科之间整合,联结跑道缝隙;分层分类课程,构筑个性跑道,为儿童开起了一条风景无限的人生跑道,更为未来起飞聚生了能量。

(作者单位:成都市棕北小学,成都 610043)

上一篇:基于学情的国家课程校本化设计与实践 下一篇:师德是教师职业成长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