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褪色的岁月重现光芒

时间:2022-09-27 10:19:07

【编者】每年的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据有关统计,中国每年有大于10万年龄超过55岁的老人自杀死亡,老年自杀已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群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社会心理问题。因此,我们特邀心理专家为老年朋友开一剂心灵处方,指导您快乐地度过晚年生活。

轻生因怕连累儿女

上午10点多,在县医院急诊室病床上,躺着一位90岁的老汉,白色上衣胸前的位置被染成红色,但老人神志仍然很清醒。这位老人是当地有名的寿星,身体很健康,有5个孝顺的儿女。但近来老人发现自己常常尿血,就胡思乱想,以为得了重病,怕生活难以自理,又连累儿女,就用水果刀割破了脖子,幸好被家人及时发现,送到医院急救,老人才转危为安。

“利他主义”的影响是导致这位90岁老汉自杀的直接因素。利他主义自杀的社会心理基础是社会对某种集体主义价值的认可,个人在这种价值面前觉得自己无足轻重,所以会选择自杀来维护它。对中国人而言,家庭无疑是至高无上的价值之一,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人在完成了伦理的职责后,死亡并不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在家庭面临困境时,老人为了子女而选择自尽。一些老年朋友一旦患上较为严重的身心疾病,就觉得自己成了“废物”、“饭囊”,不仅无法继续为子女打点生活,还会加重他们的经济负担。于是,每天都在沉重的“负疚感”中生活着,最后不堪这种感觉的折磨而选择自杀。殊不知,这种“解脱”会长久地困扰着、刺痛着儿女的心。

有类似经历和感受的老年朋友,一定要转变观念,你们把子女辛苦养大,已经完成了伦理职责;相反,子女长大后,有照料父母的伦理职责及反哺的心理需求。所以,老年人不要擅自“剥夺”子女回报父母的权利。只有经常从事体育运动,重视饮食调养,保持乐观的情绪,遵守科学的生活制度,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延缓机体衰老,才能为子女创造更好的“回馈条件”。

因寂寞拧煤气自杀

沈阳的张大爷半年前老伴患病去世,孤零零的他整日在外面转悠不愿回家。儿女只有双休日才会来探望他。暑假里,孙子孙女都过来陪他住,让他觉得很充实。可转眼孩子们开学了,张大爷一下子感觉冷清了不少。好不容易熬到周末,他起个大早忙活了一桌好菜,盼望儿女们的归来。然而,一直等到下午,儿女们陆续打来电话,“老爸,孩子们要补课,这个礼拜不去您那了!”

望着收拾停当的饭菜,张大爷茫然地呆坐着。这时,耳鸣的症状又出现了,想到自己被耳鸣折磨得彻夜难眠,又想到老伴去世后独自生活的寂寞,心里越加不是滋味,老人猛然跑到厨房拧开煤气阀……

不难看出,寂寞和病痛的折磨是导致张大爷走上轻生路的根本原因。张大爷的老伴去世后,他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有许多原来是生活的主要构成部分的东西已不存在了,空虚感和孤独感充满心头。他将舐犊之情转移到孙辈身上,是很自然的。当孙子们无法在他身边时,他所渴望的天伦之乐化为泡影,顿时觉得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同时,慢性疾病又增加了内心的痛苦。孤独与病痛的双重折磨,使他最终走向自杀之路。

人老了,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现实,明白生老病死是人生自然,学会坦然接受失去父母、兄长、老友或老伴的事实;子女结婚成家,接触和关心自己的时间少了,也应谅解他们,因为子女有了配偶和自己的子女,感情自然要转移,不要对他们有过高的要求,这样就容易保持心理平衡,避免孤独感的产生。同时,在情感上不要过分依赖他人,要学会自得其乐,寻求新的、积极的生活方式,以寻求新的精神寄托。

老年朋友可以尝试“老幼结亲”——目前有些养老机构和附近的幼儿园联手共建,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让老人和孩子们在一起活动、娱乐。老人可以将孩子当作自己的孙辈看待,向他们讲授生活常识,把自己的专长教给孩子,如下棋、讲授历史典故、做手工活儿等。这样既为托儿机构提供了帮助,也让老人感到自己的价值,从而远离寂寞和孤独。

偏执老太的危险行为

家住通州永顺镇的孙阿姨,在继女蒋某回家后,因生活琐事与其发生了争吵,并将继女赶出了房间。随后,独自待在家中生闷气的孙某,联想到丈夫可能在外面有外遇,遂萌生了轻生的念头。

于是,孙阿姨在将门窗关闭后,用剪刀把屋内的天然气管道剪断,并将汽油泼洒一地。此时,孙阿姨邻居因见其房门紧闭,并且门缝处不断向外冒出刺鼻的燃气味,随即将小区的燃气管道总闸关闭。10多分钟后,孙阿姨用打火机将房屋点燃,导致发生爆炸。所幸,消防员迅速赶到,冲进火场,将被严重烧伤的孙阿姨救出,并将大火及时扑灭,避免了火势殃及周围居民住户。

人格偏执是导致孙阿姨自杀的主要因素。有些老年人,脾气暴躁,敏感多疑,心胸不够开阔,一旦产生激烈的代际冲突和其他的急性人际关系冲突,很容易走上自杀路。

还有些老年人经常显得比较任性、好斗、好玩等。这些老年人与那些承认自己已经衰老的老年人不一样,他们的脾气和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越来越幼稚,时常表现出与实际的生理年龄不相称的语言和行为。个别老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处理家庭矛盾冲突时,家长制作风严重,厚此薄彼,处理不公,容易导致家庭矛盾激化。这些都会招致晚辈的不理解,从而使自己失去了被认同感,最终否定和放弃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出现过激行为。

有类似性格倾向的老年人,要加强学习,积极提高内在素质,做到“老有所学”不寂寞、“老有所干”性格完善,通过参加娱乐活动宣泄、转移对消极事件的注意力。另外,有必要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以便及时进行心理自助;如果通过个人努力后,仍难解除偏激、厌世想法,应该接受系统的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必要时应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编者按: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趋势下,面对家庭成员关系改变、缺乏外界交流以及重物质轻精神的养老观念等等一系列引发老年人自杀悲剧的诱因,我们究竟该从何下手呢?社会学者、心理学家给出了种种答案,但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爱,是让自杀者悬崖勒马的一剂良方。

上一篇: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学分析及其对母儿... 下一篇: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