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迦陵频伽纹金帽顶小考

时间:2022-09-27 08:36:21

此元代迦陵频伽纹金帽顶,高4厘米,底径4.5厘米,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出土,现藏于为蒙古博物院。器物由金片锤揲、焊接而成,制作精美,工艺精湛。帽顶中空,表面分三层装饰。上层錾刻4个相同的迦陵频伽和菩萨图案,中部为金刚造型,底圈为一周莲瓣纹,整体图案呈镂空浮雕(图1)。

迦陵频伽,佛教神鸟(图2)。楚语为kalavinka,巴利文作Karavika,藏语名Kala-vin-ka。音译名颇多,意译名则有好声鸟、妙音鸟等。此神鸟的传说源于印度。其色黑似雀,羽毛甚美,喙部呈赤色,在卵壳中即能鸣,音声清婉,和雅微妙,为一切鸟声所不及。佛教经典中常以其声比喻佛、菩萨说法之音。《慧苑音义》云:“迦陵频伽此云妙音鸟。此鸟本出雪山,在壳中即能鸣,其音和雅,听者无厌。”《正法念经》中说:“山谷旷野,其中多有迦陵频伽,出妙音声。如是美音,若天若人,紧那罗等无所及音,唯除如来言声。”《妙法莲华经》卷六:“山川岩谷中,迦陵频伽声,命命等诸鸟,悉闻其音声。”而其于卵中能鸣之特性,则被喻为菩提之功德与智慧。

在我国,迦陵频伽的形象最早可追溯至北魏时期,有考古发现的北魏石刻为证。其造型多见于唐代壁画(图3)、铜镜中。建筑构件中亦有表现,如巴林左旗辽上京南塔的浮雕迦陵频伽像,头梳发髻,脸形丰腴,额点朱痣,上身露,作飞翔状。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福建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的柱梁上装置了24尊真人一般大小的木雕迦陵频伽,都为美人头、人身,下半身鸟体、鸟爪,真人般大小的木雕迦陵频伽。她们袒胸露臂,羽毛绚丽,头戴如意宝冠,背上两翼舒张,项挂璎珞,臂束钏镯,手持各色供品和乐器,在五方佛前奏乐歌舞。将迦陵频伽造型用于建筑之中在古籍中早有记载。北宋李诫(1035~1110年)所著中国古建筑名著《营造法式》中,有迦陵频伽持花送宝展翅飞翔的图像。

佛教地位随时代的演进不断攀升,迦陵频伽鸟的地位也逐步上升。美音等级从姚秦时之“胜余鸟”,东魏时之“胜一切音声,唯除佛音”,隋代时之“可譬佛声”,到唐代升至“美音说法之鸟”。而其图像象征意义则从东魏之鸟神王,晋升至明代之“不异弥陀法身”,臻于法界最高品位。其影响所及,唐朝后其图像流传至西夏并远播日本等国,大为风行。宋代之后逐渐式微。

宗教是一个民族的信仰,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吉思汗之前,蒙古地区占支配地位的是萨满教,萨满兼幻人、解梦人、卜人、星者、医师于一身,在社会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早在辽代,景教(亦称也里可温,即基督教)传人乃蛮、克烈、蔑儿乞诸部。蒙古统一后,蒙古地区又传入佛教、道教与伊斯兰教。成吉思汗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但萨满教在蒙古民间和贵族中仍居重要之地位。至忽必烈统治时期,对各种宗教虽继续奉行先朝的政策,但重心偏向佛教。

元朝中后期,佛教逐渐凌驾于各种宗教之上,佛教僧侣地位日渐崇高。自1260年八思巴被尊为帝师后,相继被奉为帝师者十余人。在忽必烈之后的元朝诸帝,笃信佛事,有些甚至到了痴迷的境地。这导致了僧倡地位过崇,每年用于佛事的开支也日益加重。到顺帝时,僧侣出入宫禁,专横跋扈,致使怨声载道。黄金家族对佛教的过度痴迷,直接导致元朝后期经济衰退、政治腐败,最终成为一统天下的蒙古帝国走向衰落、甚至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佛教在元朝也起到了积极的社会作用,对于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它是梵藏哲学、文学、艺术、建筑、医学传人蒙古的重要媒介,也曾是蒙古统治者的重要心理支柱和统治各族人民的精神武器。迦陵频伽形象在元代的流行,也从侧面印证了佛教在元代的盛行以及佛教艺术对元代的影响。

此件迦陵频伽纹金帽顶的发现,对研究元代佛教的发展、舆服制度、等级制度,以及迦陵频伽形象在中国佛教历史中的地位和流传,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责编 杨柳

上一篇:专注力与神意气及凌空劲之关联 下一篇:基金二季度盈利8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