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石

时间:2022-09-27 08:06:58

黄乒简介

黄乒,1978年2月生于广西柳州,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原就职于柳州市三十六中,任美术教师,现于中华石都“观石堂”从事奇石、字画经营。

电话:131 17727277

其作品获奖情况:

《故乡的河水》荣获中南五省青年油画家大赛银奖

《铜鼓手》荣获亚洲青年油画大奖赛铜奖

《红河的晚霞》荣获亚太地区青年油画邀请赛金奖

《篝火》荣获中、新、马青年油画展金奖

《大化印象》荣获深圳青年油画大奖赛银奖

“当我走近大化石的刹那,它的亮丽色彩顿时摧毁了我二十余年绘画生涯中固守于心的色彩底线,而当我面对摩尔石,面对它色泽的素雅、形体的简洁、线条的游走、块面的韵律时,我更感到语言的匮乏和表述的苍白……”

青年油画家黄乒,在接受采访一开始,就深有感触地说了这样一段话。

今年三十五岁的黄乒,在父亲的言传身教和家风的熏陶下,六岁开始习字画,后考入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专攻油画,毕业后就职于中学,任美术教师。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黄乒开始接触奇石,从此,他的油画风格也一改勃鲁盖尔派以平涂色彩的明快构图手法而向列维坦的自然表现主义手法倾斜,他开始尝试着用类似大化彩玉体肤般强烈明亮的色调、用三江彩卵般光怪陆离的混色及类似摩尔石游走流动的线条和柔顺凹凸的块面,表达主观的感受和激动的情绪,风格从狂放不羁转为细腻写实而又不失洒脱。他笔下的色块堆砌及物体外形结构自然清新、鲜明丰富,且具有日本浮世绘的装饰风格。而他的书法作品,也从父传的变体隶、篆转而倾向于流畅的行草,他的这些转变,“基本全部得益于大化石、三江彩卵的色彩影响及摩尔石的形体渗透”,黄乒说,“如果不接触奇石,我的绘画风格将永远沿袭学院派,敬仰着凡高,一成不变地遵循着印象派的画风教我的学生,而我的书法也将中规中矩地按我父亲几十年的传教,不会越雷池半步。”在谈到奇石对他的书画影响时,黄乒稍稍有些激动,“在大自然造就的奇石面前,我才发现自己对美的理解太过浅薄,对构图的处理及章法的掌握太过稚嫩,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当我拿起画笔面对画布时,竟然找不到能表达自己心中感受的色彩……我无法面对我的学生,更无法面对自己。”

黄乒毅然辞掉了令人羡慕的教师工作,拿起画笔,投身到奇石这幅五彩斑斓的长卷之中……

他背起行囊,沿着红水河,一路跋涉、一路漂游。他的眼前,是沿江的山寨,是奔放的河水,是捞石的大船,是潜水的“水鬼”,还有一块块令他心跳的石头……夜深人静,孤灯孤影、异乡异客的他,眼前浮现出勃鲁盖尔的《收获》,浮现出凡·童根的《红磨坊》,浮现出列维坦的《金黄色的秋天》,浮现出列宾的《伏尔加河纤夫》……黄乒在纸上倾诉着、渲泄着,把他的情感全部凝聚在笔上,时而枯笔焦墨,如老藤硬弩;时而大刀阔斧,如浪涌火荼……在龙湾,在岩滩,在马安,在桥巩 ……“红水河有三十三道弯,三十三道弯有三十三个滩……”壮族阿哥的粗犷歌声伴随着他沿河漂下,红水河从清澈渐渐地变得混浊,而黄乒的思绪,却从混浊渐渐地变得清澈。日复日,月复月,黄乒花光了他的积蓄,甚至卖掉了房子,为的只是那些令他心仪的石头,为的只是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在黄乒后期的书画作品中,在那些欢快的色彩和流畅的线条中,我们分明感悟到有一个精灵在游走、在跳动,那正是石的精灵。

如今,黄乒不仅有了房子,有了小车,还有了两层楼的书、画、石馆,馆中的每幅字、每

张画、每块石,都有故事,都见证着他的经历。当我坐在馆中,听黄乒娓娓道来时,周围那

块块冰冷生硬的石头,似乎都有了灵气,立刻生动了起来。

“我准备抽时间到长江走趟”,看了《中华奇石》杂志上连载的有关长江画面石的报道,黄乒又有了新的计划。“我虽然是搞油画的,但中国几千年传承的水墨画是国宝,尤其是那些呈现天然画面的长江石,更是我们每个爱石人孜孜以求并应该永远珍藏于心的。”

结束采访前,黄乒有些许惶恐:“我只是个常人,杂志上刊登的应当是些大腕、精英,他们如同金字塔尖,熠熠闪耀,而我这类人充其量不过是塔身上块普通的砖石,登我出来,别人会不会有想法?”然而我想,壮观的金字塔,不正是由无数块普通的砖石铺垫、构筑、建造的吗?熠熠生辉的塔尖固然值得攀登,可那硕大牢固的塔身,才是础买基深的中坚。

上一篇:等待美丽 7期 下一篇:《中华奇石》换字体后看不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