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经类型的角度谈武术套路运动员的选材

时间:2022-09-27 07:52:09

从神经类型的角度谈武术套路运动员的选材

摘要: 武术套路对运动员的各方面要求都很高,而神经类型就是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运动员必须要有适合且相对运动项目优势的神经类型。本文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员选材之神经类型角度的概述,指出了比较合适的神经类型,为武术套路运动员科学选材提供了一些建议。

Abstract: Wushu Routine requires high quality of athletes, and nervous type is a major factor. The athlete requires suitable and relatively dominant nervous type to sports events. The article summarizes nervous types, points out relatively suitable types and provides some advices for selection.

关键词: 神经类型;武术套路;运动员;科学选材

Key words: nervous type; Wushu Routine; athlete; scientific selection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219-02

0引言

武术套路运动是一项艺术欣赏性很高的项目,它需要有优美大方的造型及惊险娴熟的技巧,套路动作特别是高难度动作,需要运动员在空间一瞬间准确而又细致地区分各肌群变换用力的时间、方向、速度及用力方法。这一切都要求神经中枢快速地反应、协调,而且除了高难度动作外,套路运动又需要能够熟练的演练套路。本研究就是如何从神经类型的角度进行武术套路运动员选材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对神经类型的了解,如何进一步进行武术套路运动项目进行科学选材。从武术套路运动员选材的角度来分析,适合武术套路运动的神经类型有:稳定、亚稳定型、灵活、亚灵活型、以及部分灵活型。

1对神经类型的剖析

1.1 神经类型的概念神经类型全称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它是人体发育最早的系统,人的一切行为均受其控制与支配。故任何复杂的体育动作都毫无二致的要在神经中枢的控制下而实现。众所周知,即使是在相同的外因条件下,不同的个体间仍存在着诸如能力的大小、承受刺激的程度、对事物的反应速度以及运动技能掌握的快慢等差异。这种差异归根到底主要是由个体彼此间高级神经活动的特征所决定的。而根据大脑皮质神经活动的基本特征--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等可把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不同的类型,简称神经类型。对于武术套路运动来说不仅需要记忆套路的演练,而且需要做一些高难度复杂的跳跃翻转动作,对肌肉感觉以及空间感、平衡能力要求也很高且运动强度较大,故需要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能均衡控制的类型。而决定神经类型过程的三大特征主要受遗传的影响,其遗传度高达90%。可见,要想攀登武术套路运动的巅峰,在运动员选材时,必须注重适宜的神经类型的选拔。

1.2 神经类型分类现代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应用高级神经学说,根据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原理把人分四种类型:①灵活型――其生理学表现是强、平衡、灵活型,其特点是兴奋与抑制过程都比较强,并且容易转化,反应敏捷,表现活泼,能适应变化的外界环境。②兴奋型――其生理学表现是强、不平衡,特点是兴奋抑制过程都强,但兴奋过程略强于抑制过程,是易兴奋、奔放不羁的类型,又称不可遏制型。③稳定型――其生理学表现特点是强、平衡、不灵活型,其特点是兴奋与抑制过程都较强,但两者转换比较困难。它是一种安静沉着、反应较为迟缓的类型。④抑制型――其生理学表现特点是弱型,兴奋与抑制过程都弱。过强的刺激容易引起疲劳,甚至引起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并以胆小畏缩、反应速度缓慢为特征。

曾有专家根据人的大脑皮层机能能力的发展和皮层神经细胞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活动规律研究设计了一种非文字的神经类型测试量表,此表适用于幼儿园大班以上任何年龄者,测试可个人或集体进行。每人测三张表,每表测5分钟,测试后根据受测者在规定时间内所阅符号的多少所得出的得分率,所阅符号错、漏的多少分别得出错百分率、漏百分率,可评定出14种神经类型。其分类特点如下:

灵活、亚灵活型:反应快,准确,活泼,思维敏捷,富于创造性,具有强而稳定的工作能力。

稳定、亚稳定型:反应较灵活型慢,细心,踏实,肯钻研,思维准确,具有长时间稳定的工作能力。

兴奋、亚兴奋型:反应快,准确性较差,好动,对新事物敏感,不易控制自己,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易扰、亚易扰型:反应较快,但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工作能力不够稳定,起伏较大。

中间型:有的接近灵活型或稳定型,有的接近兴奋或易扰型,有的介于两者之间。

谨慎型:反应慢,准确,沉着谨慎,细心踏实,肯钻研。

中下型:有的接近谨慎型或泛散型,有的接近抑制型或模糊型。有的介于两者之间。

泛散型:反应慢,准确性差,自控能力差,工作能力较低下。

抑制型:反应慢,注意力分散,粗心,工作能力较低。

模糊型:反应既慢又不准确,接受能力极差,很难建立条件反射,工作能力低,其中有部分属于智能低下。

1.3 神经类型在武术套路运动员选材中的重要性成功的选材意味着运动训练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早期的科学选材在训练中的重要地位,武术套路运动员选材要从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遗传素质等多方面兼顾分析,缺一不可。而正确的神经类型选材正是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选拔的必考虑因素之一。

神经类型是一种反应心理运动能力的良好指标,要想选拔一名优秀的武术套路运动员,创造出可喜的运动成绩必须考虑到要从神经类型的角度出发。

1.4 武术套路运动项目所需要的神经类型运动员武术套路运动的规律性。武术套路运动是武术运动中比较复杂的一项内容,它要求大脑皮质机能活动能力强,大脑皮质抑制后作用弱,分化能力和记忆能力强。由于武术套路的种类繁多,如刀、抢、剑、棍、长拳、南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很多种,动作结构也十分复杂,因而对大脑皮质机能活动能力及分化能力,记忆能力影响较大,要求也较高。不仅如此,也可以说它和体育运动中的各种运动项目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王文英、张卿华、王维群等科研学者曾在《神经类型与运动员的选材》一文中说:“灵稳型是好的类型,它具有形成和发展才能的许多基本“气质”和心理品质,如反映准确、分化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创造力都较强,并具有肯于钻研、意志力强,具有强而稳定的工作能力。”同时我们可以结合武术套路的规律,推测总结出,具有忍耐和长时间稳定工作能力的稳定型及兴奋抑制过程容易转化的灵活型,是比较复合武术套路运动需要的。

从武术套路运动的主要特点来分析,武术套路运动员要求动作灵活,肢置变化多且快,套路记忆能力较武术中其他运动高,所以选择那些思维敏捷,反应快,擅于模仿,可塑性强的少年儿童,神经兴奋抑制较强,且容易转化,反应比较灵敏的灵活型相对其他神经类型比较占优势。

从竞技武术套路比赛的应激因素来分析,研究表明,在大型武术套路比赛时,运动员临场应激应对方式也是很重要的。据前人研究的数据表明,在武术套路运动大型比赛中,名次比较排前的运动员采用进攻式应对方式的策略均高于名次排后的运动员,而采用回避式应激策略的得分均少于名次排后的运动员,可以看出进攻任务比回避任务更有利于水平的发挥。要求神经过程的惰性相对较弱,灵活性较好,神经系统较强。这一点,再次给与推论结果以支持。

从运动生物化学的角度来考虑。武术套路运动强度大,套路运动的能量代谢主要是依靠无氧代谢的乳酸能供能,工作能力比较强的少年儿童是优良选材的对象,所以从运动生物化学的角度来看,除了抑制型以外的其他强型,特别是具有稳定工作能力的稳定型比较占优势。

2结论与建议

2.1 神经类型是才能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一个有着好的神经类型的人不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一个优秀的栋梁之才,则一定具备有好的神经类型。同理,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也应具备适合本项目的神经类型。因此,教练员在选招套路运动员是,应注重神经类型的优劣。

2.2 神经类型遗传成分占很大比例是可以肯定的,但并不是一生出来就表现出来的,往往要到一定阶段才会表现出来,即在“敏感发展期”或“最佳发展期”遗传的作用显著,在相对缓慢期遗传因素的作用就不太明显,选材时要充分考虑遗传的阶段性。

2.3 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任务,同样,武术套路运动员选材也是一个复杂的任务,应依据武术套路运动的特点,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遗传因素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神经类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是不易改造的。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在后天的环境的重大影响下,神经类型具有可变性,但,遗传是主要的,后者是次要的,而且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长期作用,才能获得改造的可能。

2.4 选材的成功,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应加强后天的培养,只有系统的高水平的科学训练,才能把一名“天才”培养成为优秀的运动员。

参考文献:

[1]卫香莲.武术运动员选材初探[J].福建体育科技,1997,(02):15.

[2]邱建华.太极拳推手运动员选材探讨山东体育科技[J].1999,21(03):34-35,49.

[3]方秋丽.血型、神经类型与运动专项关系的研究[J].安徽体育学院学报,2002(4):49-51.

[4]中国学生大脑机能及神经类型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的神经类型研究[A].人的神经类型测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94-97.

[5]王文英,张卿华.神经类型与运动员选材.苏州大学学报,1989,(03):28.

上一篇:油气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下一篇:关于中小型国企薪酬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