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镜反应实验研究

时间:2022-09-27 07:39:17

银镜反应实验研究

银镜反应是中学化学中鉴别醛基存在的典型实验,该实验的条件要求严密,科学性强,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精神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探索生成光亮银镜的实验条件、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实验条件及操作技术和实验成败关键等。

1实验原理

银氨络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醛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把醛氧化成羧酸,而银氨络合物的银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附着在试管内壁形成银镜,故称银镜反应,可以鉴定醛基的存在

总之:凡含有醛基的有机物(如:醛、甲酸、甲酸酯、葡萄糖等)都可以起银镜反应,工业上利用这一反应,把银均匀地镀在玻璃上制镜或保温瓶胆。

(2)甲酸的银镜反应

(3)甲酸盐的银镜反应

(4)甲酸某酯的银镜反应

(5)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酯等,因含有醛基,都能发生银镜反应。其中,葡萄糖的银镜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方法和现象

2.1银镜反应

(1)方法: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2ml 2%~3%的硝酸银溶液和一滴5%的NaOH溶液。

(2)银氨溶液的配制原理及现象:

A.加入一滴NaOH时,银铵溶液的配制原理:

(氢氧化二氨合银)

2.2银镜的制备

(1)实验方法:向银氨溶液中加入3~5滴乙醛(40%),

摇匀后立即将试管放入60℃―70℃的水浴中加热2分钟。试管中就有银镜析出。

(2)现象:在加热过程中,溶液由无色乳白色暗红色无色银白色,接着试管内壁出现光亮的银镜。

(3)回收Ag的方法:实验完后,用少量稀HNO3溶解银镜后放入回收瓶,并用水洗净试管。

2.3甲酸的银镜反应

在甲酸分子中,既含有羧基又含有醛基,醛基能与银氨络离子发生银镜反应。但是由于甲酸的酸性很强,如果把它直接加入弱碱性的银氨溶液中,银氨络离子被破坏,实验很难成功。故要先把甲酸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然后再与银氨溶液反应。具体实验方法见下:

(1)制取甲酸钠溶液:在洁净的试管中注入1毫升85%的甲酸溶液,慢慢滴入15%的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pH=12)。

(2)银氨溶液的配制:在洁净的试管中注入5% AgNO3溶液2毫升,滴入15%的NaOH溶液两滴,振荡。当出现棕色沉淀时滴加5%氨水,直至生成的棕色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3)醛基的银镜反应:在上述银氨溶液中滴入甲酸溶液5滴,再滴加15%的氢氧化钠溶液3滴,振荡。把试管放入90℃―95℃(或沸水)浴中加热,约3分钟后试管壁即出现光亮的银镜。

3实验的注意事项和成败关键

3.1银镜反应实验注意事项和成败关键

(1)试管必须洁净、光滑,否则不能使金属Ag均匀附着在试管的内壁上形成银镜,只能生成黑色、疏松的Ag沉淀。

(2)过量的氨水对银镜反应的影响:配制银氨溶液时,氨水必须加到最初出现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如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增大了产物NH3的浓度,会使该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抑制了[Ag(NH3)2]+的电离,使溶液中Ag+浓度相应减小,导致银镜反应效果不佳。

(3)银氨溶液必须随配随用,不能久置。如果久置会析出叠氮化银(AgN3)、氮化银(Ag3N)、亚氨基银(Ag2NH)等爆炸性沉淀物。这些沉淀物即使用玻璃棒摩擦也会分解而发生猛烈爆炸。

3.2pH值对银镜反应的影响

银镜反应通常在pH= 9~l0溶液中进行,这是因为在碱性溶液中醛的还原能力比在酸性溶液中强;但又不能呈过强碱性,因在过强碱性溶液中加热银氨溶液,由于氨的失去,就易形成雷爆银。同时,pH>11时,反应过快,产生大量黑色的银粒沉淀,不易得到优质银镜。

3.3银氨溶液浓度对银镜反应的影响

如果银氨溶液的浓度过高,则反应速度太快,Ag的晶核量大。晶核就不能平缓而均匀地沉积形成银镜,而只能形成结构疏松的海绵状的黑色银粒。为使反应能够形成银镜,银氨溶液的浓度在2%一5%范围内为宜。

3.4CH3CHO的浓度

醛类化合物的浓度(确切地说是醛基的浓度)是影响银镜反应的重要因素。浓度越大产生的银镜越差。浓度较小生成银镜的质量反而较好。

CH3CHO溶液放置久了之后容易发生聚合,生成三聚或多聚CH3CHO,聚合后的CH3CHO不溶于水,比重较小,浮于上部,使整个CH3CHO溶液分为两层,影响了溶液浓度。为此,CH3CHO试剂出厂时都加了稀H2SO4,以防止或减少CH3CHO聚合,但造成CH3CHO试剂呈酸性,且引入了SO42-离子。此外,CH3CHO与空气接触还能慢慢氧化成乙酸,由于Ag2SO4、CH3COOAg均为难溶物,使Ag+浓度降低,造成镀银不匀或彻底失败。

在银氨溶液中加入未经处理的CH3CHO试剂,如马上出现白色浑浊,就是这种原因。因此在做CH3CHO的银镜反应时,对于放置久了而分层的CH3CHO在实验前最好进行除杂处理。

除杂方法:向CH3CHO试剂中加足量CaO,浸泡30min后,取上层清液即可。

除杂原理:

4用甲酸做银镜反应的注意事项

必须先用强碱中和(NaOH中和甲酸,使生成甲酸盐混合液的pH值约为11~12)。否则影响效果。

做甲酸的银镜反应之所以比甲醛难于成功,是因为实验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这时甲酸以甲酸根离子存在,甲酸根的结构较稳定,还原性比甲醛弱,也比甲酸弱,为了解决这个困难,实验时要增大甲酸根的浓度,提高反应温度,水浴中要保持90℃~95℃,而且要延长反应的时间。

5银镜反应的改进

(1)不需加热的银镜反应

银镜反应的实验通常需要加热,下面介绍两种不需加热且简便易行的方法。

1)在洁净的试管中加人lmL 2%的AgNO3溶液,一边摇动一边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直到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然后加入l~2滴的CH3CHO溶液,再加入1―2滴5%的NaOH溶液,有褐色出现,进行振荡就会出现光亮的银镜。

反应原理为

此实验中最后不加热而滴加NaOH溶液就是根据第三个反应。

2)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ml2%AgNO3溶液,然后加入1滴40%NaOH溶液,振荡立即出现白色沉淀,随后又迅速变成褐色沉淀(Ag2O);边振荡边向试管中滴加2%的氨水,直到沉淀恰好溶解为止,便得银氨溶液。

另一支洁净试管中加入0.5 mL 40%CH3CHO溶液,再加入3滴2%AgNO3溶液,振荡使混合均匀。然后将该混合溶液倾入上述所制备的银氨溶液中,振荡使混合均匀,静置,此时溶液呈无色、透明状态,约过半分钟,有棕色絮状沉淀产生。随着溶液颜色逐渐加深,在试管壁上有一层薄雾状的Ag析出,随即形成均匀明亮的银镜,整个实验过程约需2min即可完成。

该方法操作简便,不需加热,现象明显,形成的银镜附着均匀,成功率高。

(2)不加CH3CHO的银镜反应

在强碱性条件下,银氨溶液本身也可得到光亮的银镜,无须含醛基化合物。银氨溶液存在如下平衡:

该平衡在强碱性和加热 (氨挥发) 条件下,都有利于Ag2O的生成,而Ag2O易分解形成银镜。

具体操作为: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mL2%的AgNO3溶液,然后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直至产生的Ag2O刚好溶解,然后加入l滴40%的NaOH溶液,加热,大约2min左右便可得到均匀、光亮的银镜。

参考文献:

[1]文庆城.乙醛的氧化反应.化学实验教学研究[J]. 2003.9.

[2]陈耀亭.刘知新. 甲酸银镜反应.中学化学. 中学化学教材教法[J].1992.3

[3]卞学诚.醛和酮的性质. 中学化学重点与疑难实验研究[J].1996. 9(1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化学综合实验中排除干扰气体的方法 下一篇:化学教学运用PDCA工作法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