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波动和景气指数研究综述

时间:2022-09-27 07:24:19

经济周期波动和景气指数研究综述

提要回顾近100年来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研究的历史可以发现,许多学者根据观测到的大量经济指标并运用计量模型和数学上的统计方法来预测经济周期的一些基本特征,然后建立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由此来刻画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态势。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合成指数、扩散指数、主成分分析和S-W型景气指数等方法对经济周期波动进行监测。

关键词:经济周期;波动;景气指数

中图分类号:F1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经济系统可以保持一个稳定的经济增长率,国民经济运行中总会反复出现上下波动的现象。当经济衰退时,投资、产出和消费等下降,人们必须要面对失业的危机;而经济增长过快,又可能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降低人民的实际收入。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到一个国家稳定健康的发展。所以,在很早以前,西方许多经济学家就开始关注宏观经济上下波动的经济周期现象。对经济周期波动研究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统计数据与资料的大量积累以及各种数学统计方法的逐渐完善,再加上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频频爆发经济危机,使得对经济周期波动的研究就显得更为迫切。

二、国外学者对经济周期和景气指数的研究

W.C.Mitchell(1927)详细总结了历史上对经济景气指数以及经济周期波动测定等方面的一些结果,从理论上讨论了利用经济景气指标对宏观经济进行监测的可能性,提出了经济变量之间可能存在时间变动关系,并由此来超前反映经济景气波动的可能性。这些理论的提出为W.C.Mitchell和A.F.Burns(1938)初步尝试构建先行景气指数提供了基础,他们从500个经济指标中选择了21个构成超前指示器的经济指标,最终正确地预测出经济周期转折点出现的时间。在对经济周期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后,Mitchell和Burns(1946)在《Measuring Business Cycles》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一个周期包括同时发生在许多经济活动中的扩张、衰退、紧缩和复苏,复苏又溶入下一个周期的扩张之中,这一系列的变化是周期性的,但并不是定期的。在持续时间上各周期不同。”这一定义成为西方经济学家普遍接受的经典定义,并一直作为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NBER)判断经济周期的标准。他们还提出了很多新的关于经济周期的数学统计方法,其中“扩散”思想的提出为后来的“扩散指数”方法的开发埋下了伏笔。

G.H.Moore于1950年开始主持NBER关于宏观经济监测系统的开发工作,他在Mitchell和Burns的研究基础上,从近千个经济指标中最终选出了21个具有代表性的先行、一致和滞后三类指标,开发了扩散指数(DI),其中先行扩散指数在当时能够提前6个月对经济周期的衰退进行预警。虽然扩散指数能够很好地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转折点出现的时间进行预测,却不能表示经济周期波动的幅度,这使得扩散指数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弥补这一缺陷,J.Shiskin和G.H.Moore(1968)合作编制了合成指数(CI),并且在1968年开始正式使用,合成指数有效地克服了扩散指数的不足,它不仅能够很好地预测经济周期的转折点,而且能够指出经济周期波动的强度。其中,经济周期波动振幅的标准化是构建合成指数的最核心问题,不同的标准化后获得的合成指数也不相同。合成指数为经济周期波动的度量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为经济稳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虽然景气指数方法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必须要选择很多经济指标,这些经济指标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最终构建的景气指数,而且有些学者指出这些指标选择的方法缺乏统计理论基础的支持,所以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尝试利用严谨的数学模型作为其分析的工具,在构建景气指数时,尝试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来合成景气指数,主成分分析就是用少数几个综合指标来代表多个变量的值,并尽量减少信息损失的一种方法。J.H.Stock和M.W.Watson (1988,1989,1993)认为多个宏观经济总量指标共同变动的背后存在着刻画经济中主要经济指标间的协同变动趋势的一个共同成分,最后他们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建立了S-W型景气指数,由于S-W型景气指数是建立在严谨的数学模型上,所以许多国家都开始尝试使用这种方法来监测本国的宏观经济状况。

三、国内学者对经济周期以及景气指数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经济周期波动的研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才得到较快的发展。1990年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走出上个周期的谷底,并在1991~1992年后全面高速回升。陈磊等(1993)通过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先行、一致两组指标组的主成分分析来判断我国1993年出现景气循环的可能性,并指出我国国民经济在1993年上半年将达到景气的峰。随后,高铁梅等(1994、1995)通过对当年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得出S-W型景气指数与合成指数相比也能很好地反映我国经济运行状况的结论,这些结果都很好地被历史所证实。董文泉等(1998)在他们多年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编制了《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方法》,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国际上研究经济周期波动的各种实用的经济计量方法,如季节调整法、阶段平均法、时差相关分析方法、K-L信息量方法等,并利用这些方法筛选的指标合成适合中国的景气指数和宏观经济预警机制,以此来对将要发生的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李晓芳、高铁梅(2001)利用HP滤波方法和阶段平均法对我国的经济指标进行了趋势分解,利用剔除趋势因素的一致经济指标构造了我国增长循环的合成指数,并与增长率循环进行了比较,认为增长率在一个基数较小的年份后回升的比较快,因此增长率循环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大。陈磊、孔宪丽(2005)构建了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合成景气指数和预警信号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对投资、居民消费、对外贸易、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等反映经济发展趋势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进行了预测。东北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2006)利用物价、房地产、出口、汽车行业等领域的景气指数和宏观总量景气指数构建了一个多维的框架景气指数系统,进而从结构上把握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总体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保证了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高铁梅、王金明等(2009)编制了《中国转轨时期的经济周期波动》,从投资、消费和外贸等宏观经济的主要领域以及能源、房地产、钢铁、汽车、装备制造业等主要行业的多个角度,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问题进行细致的研究。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Mitchell,W.C.Business Cycles:The Problem and Its Setting,NBER[M],1927.

[2]Mitchell,W.C.and Burns,A.F.Statistical Indicators of Cyclical Revivals,NBER[R],1938.

[3]Mitchell,W.C.and Burns,A.F.Measuring Business Cycles,NBER[M],1947.

[4]Moore,G.H.Statistical Indicators of Cyclical Revivals and Recessions,NBER[R],1950.

[5]Shiskin,J.and Moore,posite Indexes of Leading,Coinciding,and Indicators,NBER[R],1968.

[6]Stock,J.H.and Watson,M.W.A Probability Model of the Coincident Economic Indicators[R].NBER Working Paper,1988.10.

[7]Stock,J.H,and Watson,M.W.New Indexes of Coincident and Leading Economic Indicators[J].MIT Press,1989.4.

[8]Stock,J.H,and Watson,M.W.A Procedure for Predicting Recessions with Leading Indicators:Econometric Issues and Recent Experience[J].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3.1.

上一篇: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 下一篇:茶文化旅游产业态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