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房开展中药汤剂煎服法教育体会

时间:2022-09-27 07:24:12

中药房开展中药汤剂煎服法教育体会

【摘要】目的:让患者正确掌握中药汤剂的煎服方法及饮食禁忌。方法:群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结果:接受煎服法教育后,患者对煎药方法、服药方法和饮食禁忌的知晓率分别由教育前的27%、35%、12%提高到93%、96%、79%,治疗效果提高人群达81.3%。结论:对患者实施中药汤剂煎服法教育,有利于提高中药汤剂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药汤剂; 煎服法; 教育; 体会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232-02

中药汤剂具有吸收好、见效快,方便加减,能较全面、灵活地照顾到每一个病人和各种病证的特殊性,是中医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剂型。门诊患者使用中药汤剂大多是带回家中自行煎服,由于患者对中药汤剂的煎服方法及饮食禁忌了解甚少,因而影响疗效。为提高中药汤剂的治疗效果,我院中药房于2011年6月开始对门诊服用中药汤剂患者实施煎服法教育,现将实践后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对接受煎服法教育前后门诊服用中药汤剂的278名慢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煎药方法、服药方法、饮食禁忌及自觉症状和理化指标改善等。

1.2 方法

1.2.1 教育方法: (1)群体教育:针对普遍病人,发放中药煎服方法和饮食禁忌健康教育处方。 (2)个别指导:针对不同患者,分别进行特殊煎服法和饮食禁忌的单独指导。

1.2.2 教育内容: (1)煎药器具的选择。煎制中药的器具以砂锅、陶瓷锅为佳,搪盗锅、不锈钢锅次之,忌用铁、铜或铝制的锅[1]。 (2)煎药前药材浸泡。用水量应根据药物质地,使用饮用冷水浸泡30分钟或1小时,使药材充分湿润,以浸泡后水面高出饮片2-3cm或每次煎出煎液100-200ml为宜。 (3)煎药用火。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和治疗疾病的需要选择适宜的火力,一般在未沸之前用武火,沸腾后改用文火,且保持微沸状态。通常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宜武火急煎;厚味滋补药宜文火久煎;毒性药宜慢火久煎[2]。 (4)特殊煎服法。①先煎。有毒中药如制川、草乌,矿物、介壳类中药如龙骨、石决明,含糖质较多的中药如生地、黄精等饮片,经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煎煮10-15分钟或半小明后,与煮沸的群药合并再按常规煎煮法煎煮。②后下。含挥发油的芳香类中药如薄荷、砂仁,久煎易破坏有效成分类中药如钩藤、番泻叶等,在其他群药文火煎煮15-20分钟后,再放入需后下的饮片煎煮5-10分钟即可。③包煎。如滑石、枇杷叶、旋复花等中饮片宜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与群药同煎,可防止药液混浊、减少不良刺激。④另煎。贵重药如人参、三七等宜单独煎煮30-40分钟后,药渣并入群药同煎,滤取的煎液兑入群药的煎液同服。⑤烊化。胶质类如阿胶等宜置锅内加水适量,加热溶化或隔水炖化后,再兑入群药煎液中同服。⑥煎煮易破坏有效成分的中药如雷丸,贵重中药如牛黄、麝香等,宜制成细粉用群药的煎液冲服。⑦液体药汁如竹沥等应兑入群药煎液中同服。 (5)煎药注意事项。①煎药前不宜用水清洗中药,某些中药有效成分易溶于水,同时会洗掉炮制时所加的辅料。②禁用热水浸泡中药或不经浸泡直接煎煮,其原因在于热水可使中药饮片组织中的淀粉糊化、蛋白质凝固,使有效成分不易煎出。③煎煮过程中不可经常打开锅盖,以防有效成分散失[3]。④药锅离火后迅速用纱布滤出药汁,不能等药凉后再滤药液,药物中大多数有效成分水溶性较差,在高温下“助溶”,放凉后溶解度减小,会使药物减效[4]。⑤煎药质量控制:a)残渣无硬心,不焦糊,挤出的残液量不超过残渣重量的20%。b)煎液有原中药的特征气味、无焦糊或其他霉烂异味,煎液量约100-200ml[5]。 (6)服药方法。一般汤剂宜温服,解表药、祛寒药、寒吐者宜热服,热吐者、清热解毒药以凉服为宜,同时注意少量多次服用;常规汤剂宜饭后30 min~60 min服用,补益药宜空腹服,消食药宜饭后服用,治疗失眠宜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药,消食药和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需饭后服,急性病则不拘时服。 (7)饮食禁忌。一般汤剂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粘滑及有刺激性的食物,使用活血通络药以及温补药时应避免食用辛辣食物,胸痹患者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烈性酒,肝阳上亢者忌食胡椒、辣椒、大蒜、酒等辛热助阳之品,脾胃虚弱或消化不良者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等食物,疮疡、皮肤病患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

1.2.3 统计方法: (1)煎服药知晓率:对接受煎服指导前后患者对煎药方法、服药方法、饮食禁忌知晓情况进行统计。 (2)服药效果统计:对接受煎服指导后患者的自觉症状、理化指标改善情况进行统计。

2 结果

统计显示,接受煎服法教育后,慢病患者对煎药方法、服药方法和饮食禁忌的知晓率分别由教育前的27%、35%、12%提高到93%、96%、79%(见表1)。接受煎服教育后慢病患者的自觉症状和理化指标都相对得到了明显改善的有226人、无明显改善的有52人,治疗效果提高人群达81.3%(见表2)。

中药汤剂煎服法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面向大众的群体教育,二是针对不同患者的个别指导。在群体教育方面,主要将中药煎服中的常见知识进行提炼,印制成健康教育处方,发给每一位服用中药汤剂的患者。个别指导是针对每一位服用中药汤剂的患者,中药师根据处方要求、药物性质,有针对性的进行中药汤剂煎服法指导。

中药煎服是一个复杂的理化反应过程,诸多因素均有可能影响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煎药前应将煎药器具擦洗干净,否则积存的药垢就会溶解,与新煎中药产生理化反应,影响药效。实验表明,用铁锅煎五倍子、山楂、大黄等中药,药液外观呈深紫色或墨绿色,有铁锈味,变腥变色,药味苦涩。这是由于煎药过程中铁锅与药液中的鞣质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减少了药液中的鞣质。而用砂锅、搪瓷器皿等煎药,外观和气味均无变化[6]。药村浸泡用水量过少,药物未浸透有效成分不易全部煎出;用水量过多,煎煮时间延长导致药物成分被破坏或散失。王力智等通过实验最终得出首煎加水量=吸蓄量×药量+蒸发量×煎煮时间+预期煎取量[7],对砂锅煎药加水量具有指导意义。服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与中药同时服用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服人参或人参制剂时应忌食萝卜,因萝卜下气化痰,人参大补元气,且萝卜能加速肠胃蠕动,使排泄加快,不利于人参的吸收,二者一补一泄,抵消了人参的补益作用[8]。历代医家对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徐灵胎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患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则非技无功,反而有害,此不可不知也”。由此可见,只有了解和掌握了中药汤剂的正确煎服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陈春梅,李勇华.中药煎服法浅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4):488.

[2] 周睿娴.中药汤剂的正确煎服方法.传统医药[J],2008,17(18):62.

[3] 孔素婷,周建功.浅谈中药煎煮方法与疗效[J].河南中医,2004,(2):74.

[4] 付伟.正确煎服中药[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10):1032.

[5] 陆丽珠,金世元.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67.

[6] 贺广华.中药的剂量与煎煮[J].职业与健康,1997,13(2):57-58.

[7] 王力智,刘 冰.中药煎剂药量、加水量、火候、煎煮时间和煎取量间关系的实验探讨[J].中国药房,1997,8(2):94-95.

[8]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6.

上一篇:被破译的植物“密码” 下一篇:凯瑟琳·毕罗格:从“王”的女人到好莱坞“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