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社会新闻的再造之路

时间:2022-09-27 06:50:39

晚报社会新闻的再造之路

接近性、趣味性及知识性赋予了社会新闻“排泄阀”、剂等娱乐功能。但是物极必反,社会新闻在实现其娱乐功能的同时,低俗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晚报社会新闻低俗化的表现方式

“低俗是比较宽泛的说法,含有粗陋、肮脏、浅薄、庸俗等多重含义。自从上世纪80年代后,传媒的神坛走向了民间,又伴随娱乐化的趋向,不雅之言充斥于媒体,低俗用语泛滥成灾。”一些晚报流于低俗、不负责任,过度地渲染和炒作,低俗化的社会新闻屡见不鲜。概括起来,晚报社会新闻低俗化有4种表现方式:

1 过度渲染暴力血腥。媒体为追求高收视率、高发行率,热衷于对现场血腥恐怖和杀人者残忍暴力的描述。

2 兜售内容,渲染奢靡生活。一些晚报选取的社会新闻呈现媚俗的倾向,市井凶杀、色情充斥版面。

3 丑闻炒作和名人隐私。晚报娱乐版过多报道明星与娱乐圈性丑闻,成为丑闻炒作的工具。

4 虚假不实。媒体为了吸引人们注意,不惜制造虚假新闻。

晚报社会新闻低俗化的成因

社会新闻的种种乱象不一而足,原因在于媒体忽视了主流价值观的表达,漠视了手中的责任。晚报社会新闻的媚俗常常为冠冕堂皇的“满足读者需要”所遮蔽和合理化,缺乏内省精神和批判意识。其实读者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合理的和不合理的会掺杂在一起。媒体作为社会公器,承担社会责任,显然不能跪倒在读者不合理的需要脚下。

如何用新闻传播理论解释社会新闻低俗化的现象?从传播者一方看,大众传媒的社会正功能主要有监察环境、协调关系、传承文化和消遣娱乐等,还有麻醉性的负功能。从受众一方面看,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接触媒介的活动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

在传媒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社会新闻凭着人情味重、趣味性强、贴近生活等特有的优势,在各种媒体报道内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某些晚报通过刊登大量低俗化的社会新闻来提高发行量以赚取广告利润,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偏离了高雅品位的正常轨道。“当今媒体不讲求自己的职业伦理道德,沦落到以报道色情、凶杀、庸俗的社会新闻立足,八卦新闻横飞,这是一种慢性自杀行为,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害了新闻界本身。”②“受众的审美标准总是低俗不雅,偏爱低级趣味,结果是‘劣币驱逐良币’,打击高级文化。大众传播媒介一味提供娱乐消遣,使人更加愿意逃避现实世界。”

拉扎斯菲尔德和墨顿1948年就曾提出“麻醉负功能”,认为大众媒介大体限于报道社会上无关痛痒的社会问题,没有发挥应有力量,是一种‘肤浅的关怀’。社会新闻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其流于低俗化的现象印证了大师的论断。对娱乐的狂热导致了对新闻的炒作一浪高过一浪,新闻传播方式出现了变形,新闻娱乐化现象也凸显出来。有些新闻事件本身并没有娱乐的成分,但是为了挖掘出最吸引受众的信息,记者不惜用最煽情、最暧昧的语言来描述细节。

社会新闻应追求高雅趣味,讲求积极向上的格调

晚报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胜出,就应坚持社会新闻本该具有的有思想而不平庸、有趣味而不肤浅、有见解而不失偏激的品格和社会守望者的功能。

晚报要想实现华丽转身,需要走好下面几步路:

1 以引导性、建设性为标准,表达健康积极的社会观。社会新闻反映人间百态,但不能掉人“黄色新闻”的泥淖,不猎奇斗艳,应该用健康的笔调表述进步的社会观,考虑思想性和知识性,讲求社会效益,移风易俗。晚报社会新闻再造之路的根本原则是:趣而不俗,益而无害。好的社会新闻应摆脱庸俗化、零碎化现象去关注“大民生”,而不是去迎合市井趣味,走低俗化、抢卖点的路。其实,社会新闻真正的娱乐功能是通过受众在阅读时或会心的一笑,或遗憾的叹息,实现排解内心压力,放松紧张神经,获得身心轻松的目的。

2 秉承新闻专业主义精神,需加强自律,坚持真实。这一条是对新闻从业人员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是每一个新闻人都应牢记在心的准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社会新闻也不例外。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是从事新闻报道,就必须始终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地报道事实的真相。”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核心就是报道的客观、真实、全面、公正、独立。媒体应牢牢遵循这10个字,不炒作,不煽情,不跟风。媒体应该引导受众而不是迎合受众,不要推出纯粹迎合受众口味的产品,而要帮其提高品位。新闻媒体应该做到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良性的社会新闻应该体现主流价值观,表达对家庭、社会、集体的维护,对罪恶的鞭挞,对善良、公正的呼吁。

3 洋溢人文关怀,倡导善良风俗。总书记要求新闻宣传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晚报社会新闻尤其要突出服务性和人情味,真正做到倾听群众呼声,关爱群众,真心实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以人为本,凸现珍贵人情。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人们的心灵经受着很大的冲击,不少人甚至感叹‘世风日下’。社会新闻报道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和载体,展示凡人凡事中所蕴涵的思想精华是其最根本的准则。提升人文精神在晚报社会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大有可为,能使社会新闻的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展示典型人物高尚精神的亮点中帮助读者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使社会新闻报道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平台。”⑤

4 学习借鉴电视、网络等其他媒介节目中关于社会新闻报道的成功经验,强强联手,共同推进社会新闻的良性健康发展。在打造富有特色的社会新闻方面,央视二套的早间新闻栏目《第一时间》做出了榜样。《第一时间》制片人哈学胜说:“我们会选取最新奇有趣的、带有人情味的社会事件,因为这些鲜活的资讯是老百姓最爱看的,同时也能在早晨给大家带来轻松的心情。”晚报在坚持自己特有风格的同时,也应学会“拿来主义”,不断丰富创新社会新闻的内容,打造属于自己的专有品位,赢得更多读者的信任和喜爱。

5 增加社会新闻中的“解读”和“延伸”报道。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满足于只是看到新闻中时间的罗列,而是想更多地了解新闻后面的内涵和背景。所以社会新闻中的“解读”和“延伸”报道显得越来越重要。

诚如复旦大学教授刘海贵所言:“我们讲求健康,积极的情趣,要求趣而不俗,有益无害。对情趣要求有所选择,反对猎奇,反对有闻必录。”只要我们端正态度,不倦探索,认真实践,一定会让社会新闻成为最“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新闻文体。相信新闻人会用实际行动来实现社会新闻的华丽转身;在彰显高品位的同时,力争让读者喜闻乐见。

上一篇:新直播时代的纸媒报道策略嬗变 下一篇:新记者见习培养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