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

时间:2022-09-27 06:39:37

房屋建筑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体积尺寸较大,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会产生混凝土内外温差,形成混凝土开裂和变形,严重情况下会危及建筑物安全。现代建筑越来越高,规模也越来越大,大体积混凝土应用也越来越多,合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也是大势所趋。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关键词:房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一般而言,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在施工过程中它所采用的材料的制约的。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筑行业的材料发展是迅速的,比较突出的就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整个房屋建筑工程中的使用。它之所以这样的受关注,就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渗透性和强度上比起以往的传统建筑料有着很大的提高。同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对裂缝的控制和治理上有着比较突出的效果,在协调各种结构之间的同时还能抵抗外来因素的干扰。但是,这种结构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的自缩以及仍然存在的裂缝问题,是建筑专家们一直在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一、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

结构断面最小尺寸在1米以上或是浇筑一次量超过1千立方米,施工时需严控温度的混凝土就可称为大体积混凝土。其特点明显,主要有:①结构厚实,混凝土浇筑后,水泥水化热量难以挥发,易造成大于25度的大温差,需控温;②施工复杂,技术要求高,要保持一定的平面尺寸,还需注意采取措施防止裂缝的产生。

二、大体积混凝土特点及其构造原则

1、大体积混凝土特点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具有体形较大、结构较厚、使用钢筋较密、工程中混凝土用量较多、施工技术要求较高以及工程条件复杂等特点。在建筑工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混凝土因为水泥产生的水化热而形成的温度差,由于温度差而产生的温度应力会形成裂缝,严重影响建筑质量。为保证建筑结构安全和能正常使用,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从材料选择、工程施工技术保证措施等有关环节进行妥善处理,并做好相关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以此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能顺利施工。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其表面系数较小,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热释放相对集中,其内部的温升比较快。在混凝土内部温度和外部温度差异较大时,极易形成混凝土温度裂缝,影响建筑结构安全。

2、大体积混凝土的构造原则

保温原则与配备合理原则是大体积混凝土构造的两大主要原则。

保温原则:在房屋建筑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时,一是明确速度指标、内外温差与升温峰值,也就是要通过浇筑块体时的实际温度,计算出温度的应力与收缩应力;二是要慎重选择及采用低水化热的有质量保证的水泥,如粉煤灰水泥;三是根据应用的不同模板实行相应的控温手段。

配备合理原则:要通过计算及试配来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在符合设计规范的基础上,以减少水泥水化热量为目的,尽量控制水泥的使用量,一般是以450 kg/m³为参考标准,则可防止裂缝产生。此外要注意基础钢筋与箱体基础的配备上,保持各配备实体最适宜的温度。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万事俱备是施工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与关键。所以在开始施工之前,一定要做足准备功课。

(1)配齐工具:平锹、尖锹、铝合金刮尺、耙子、白线、塔吊、水泵、扫把还有配电箱、平板振捣器、混凝土地泵插入式振捣器等。

(2)配备材料:骨料要岩石弹模低、线膨胀系数小、优级配的;水要有害物质少的;外加剂应有质量保证的。

(3)技术准备:检修机器设备;为防止临时停电停水,准备好人工搅拌和振捣用的工具。

2、混凝土的搅拌与浇筑

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材料的投放量都有明确的规定。每槽大体积混凝土相对普通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要长,因为大体积混凝土掺杂了外加剂与粉煤灰,使用单方水泥量少,故搅拌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材料(如粉煤灰、外加剂)投放需有专人管理,投放量要精确。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进行层层施工,也就是完成一层后(从最底层开始),再浇筑下一层,当中要保证上一层混凝土仍处于初凝状态,如此进行下去连续浇筑完工。此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平面尺寸不大的结构,施工时需从短边进行,沿长边推进。此外在浇筑过程中使用插入振捣器及平板振捣器时,要注意先后顺序,应先利用插入式振动器,然后再使用平板振捣器。使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时,方向要讲究,应横向或纵向顺着混凝土进行,方可省时省力。

3、混凝土温度、湿度的控制

温度对于混凝土的凝结强度与拉伸强度的作用强大,只有保持一定的温度才能提高混凝土最大的拉伸强度,进而避免由于结构拉力与承受压力不足导致裂缝的产生。因此,一定要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措施。一是我们可以从砂石材料的降温方面下手,夏天时就应该注意防止阳光直射,或是对材料进行制冷处理与喷洒水雾、冰水搅拌等方法进行降温。二是要做好混凝土浇筑完工后的保温养护工作。混凝土结构的内、外都需降温并要保持在不超过25摄氏度的温差范围内,以免由于拉伸强度不均匀致使裂缝出现。此外,还需定期定时量温、控温,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保温养护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除了保温,还要保湿。在混凝土仍处于凝结阶段,但浇筑完工已达12个小时,这时就需要给混凝土灌水,以保持混凝土的湿度,如此方可保证水泥水化与硬化的成功,混凝土的伸缩强度也才能得以提高,裂缝才不会产生。

在压平混凝土表面后,采用洒水盖塑料薄膜的方法,可以同时做好保温与保湿的工作,但要注意分时间进行不同的养护工作,夜间要安全覆盖住混凝土,中午则要适当掀开薄膜以散热。薄膜底下可铺设开有小孔的补水软管,时刻保持混凝土的潮湿。

四、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测量方法及设计构造要求

1、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测量是保证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温度测量的方法有一下几种:

采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测量,非常简单方便。预先将热电偶测温端埋设在混凝土芯部,有导线连接外部的温度显示仪,可连续测试记录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采用建筑电子测温仪配合预埋测温导线进行测温。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混凝土浇捣前测出各测温探头的初始温度值,并作好记录。第二,混凝土浇捣前测出大气温度及入模混凝土温度并作好记录。第三,自混凝土入模至浇捣完毕的四天期间每隔2小时测温一次,以后每隔4小时测温一次,一般10到14天即可停止。第四,每测温一次做一次记录,计算每个测温点的升降值及温差值。

2、大体积混凝土的构造坚持两大原则:

第一,保温原则。在房屋建筑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时,一是明确速度指标、内外温差与升温峰值,也就是要通过浇筑块体时的实际温度,计算出温度的应力与收缩应力;二是要慎重选择及采用低水化热的有质量保证的水泥,如粉煤灰水泥;三是根据应用的不同模板实行相应的控温手段。第二,配备合理原则。要通过计算及试配来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在符合设计规范的基础上,以减少水泥水化热量为目的,尽量控制水泥的使用量,一般是以450kg/m为参考标准,则可防止裂缝产生。此外要注意基础钢筋与箱体基础的配备上,保持各配备实体最适宜的温度。

3、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验算,确定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升温峰值、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的控制指标,制订温控施工的技术措施。其目的是为了确定温控指标(温升峰值、内外温差、降温速度)及制定温控施工的技术措施(包括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拌制运输过程中的降温措施、保温养护措施、温度监测方法等),以防止或控制有害温度裂缝(包括收缩)的发生,确保工程质量。

4、根据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的特点,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的工程设计除应满足设计规范及生产工艺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宜在C20-C40的范围内选用利用后期强度。

(2)基础的配筋除应满足基础承载力及构造要求外,还应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整体浇筑或分层浇筑,泵送混凝土浇筑或非泵送混凝土浇筑等)增配承受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及控制温度裂缝开展的钢筋,以构造钢筋控制裂缝。

(3)当基础设置于岩石类地基上时,在非地震区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滑动层构造可采用一毡二油。

结语:

房屋建筑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涉及到方方面面,若稍有失误,轻则出现裂缝问题,重则会导致房屋倒塌。因此我们在应用该施工技术时要严格按照各项标准进行,稳中求进。首先要充分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其次要遵循大体积混凝土的构造原则,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全面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总而言之,必须在设计好的施工方案下,注意配备好各种材料与工具,同时做好混凝土现场施工的搅拌、浇筑工作以及做好养护工作,确实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庆德.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信息. 2010(19)

[2].李晓岩.《浅谈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3].王征兵,王玉龙.浅谈大体积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与裂缝控制技术[J].科技风. 2009(13)

上一篇:房建监理工作要点研究与探讨 下一篇:房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问题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