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院校教育理论创新

时间:2022-09-27 05:24:21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院校教育理论创新

【摘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理论创新与发展,必须深入研究教育理论创新的规律和特点,在需求与可能的结合上找到理论创新的“抓手”,并正确处理好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教育;理论创新

坚持在教育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领域。教育理论创新作为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先导,对于教育体制创新、内容、方法及手段创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教育理论创新与发展,必须在需求与可能的结合上找到创新的“抓手”

目前,我教育还处在一个主动适应转型建设的初级阶段,时代需求和现实条件之间的矛盾无法回避。如何在教育理论创新过程中使创新成果与教育实践相吻合?深则厉,浅则揭。只有用科学发展观去考察、去回答这些历史性课题,才能找到既有前瞻性、创新性,又有操作性的创新“抓手”。

(一)立足于当前教育客观实际

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一项具体活动,有其历史性和独特个性,与普通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成人教育等教育模式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教育理论作为指导和推动教育实践的思想,其创新必须以教育实践为基础。离开了教育实践,空谈教育理论创新,创新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教育理论创新作为理论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立足于现阶段教育实际,强化主动参与建设和发展的意识,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高素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服务实践、学科专业建设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更深入地融入到院校建设主战场,继续强化应用研究,把教育理论创新研究选题引至满足教育重大战略需求和教学技术改革需求上来,努力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

(二)把握教育理论创新的标准和底线

教育理论创新有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育理论创新其标准也是不同的,并且教育理论创新的标准因受历史性和个人价值观多元性的影响,很难做到最大限度的客观公正与统一。即使如此,在评定成果是否达到创新要求时,我们认为还是有着最基本的标准和底线的。这个底线和基本标准就是:有利于军队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有利于促进教育发展,有利于推进军队建设事业的全面进步。而不能是像少数人主张的教育理论创新“怎么都行”,结果把人们引向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二、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教育理论创新与发展,必须以具体专业岗位活动为实践平台

(一)以岗位为平台提高创新能力素质

教育理论创新活动离不开抽象的思维活动,当然也离不开实践活动。岗位是检验教育理论成果成效的“神经末梢”,也是产生教育创新灵感的“有机载体”,没有精通岗位的人才群体的实践活动,就没有教育要素的融合和体系的集成。信息时代,迫切要求教育工作者精心钻研教学技能。特别是对于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的转变、专业学位教育的开展、在职干部短轮训任务增加等带来的教学管理及教学方式变化,这些都是教育理论创新产生可操作性的载体和“抓手”,更应引起足够关注。以岗位为平台的教育理论创新活动可按基本创新素质培养、岗位创新训练、实施创新的步骤展开。

(二)用科学发展观拓展创新战略视野

一是为了在教育理论研究中加强创新,教育工作者应当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拓展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视角。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理论研究中摆脱对教育著作纯文本阐释的传统方式,才能使教育理论研究真正有所创新。二是教育理论创新要擅长借用多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通过对教育各类现实问题的细致分析,同时引入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而实现教育的理论创新。三是教育理论创新要有全球的视域。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在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下,创新是整个世界发展的主题。创新不能满足于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视野,创新必须具有全球的视域,必须走出狭隘视域的限制,必须能为更多的人接受。这样的创新才具有现实意义,才能从本土走向世界。

三、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教育理论创新与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双重关系

(一)正确处理理论创新与继承之间的关系,坚持在继承中求发扬

教育理论创新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从零开始,教育理论创新离不开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的教育文化遗产。不了解历史,不了解过去,就不能准确地把握现在,不可能实现创新。创新意味着破旧立新,要破旧就必须了解“旧”,也即了解历史,把握其发展的规律与存在的不足。历史是连续的,任何研究都不可能脱离历史进行,教育理论创新要求教育工作者要透彻研究教育及其理论发展的历史,批判性地吸收历史上教育理论研究的精华,清醒认识自己研究的起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才能在创新的道路走得更远。

(二)正确处理创新成果质与量之间的关系,坚持在兼顾中质量求优先

质量以一定的数量为前提,数量以一定的质量为基础。在教育理论创新的实践中,需要科学处理质与量这一对矛盾。就数量来看,当前教育理论创新成果数量还远远跟不上迅速发展的教育实践,就这一点而言,我们要不断加大研究力度,大大增加教育理论创新成果的数量;问题的侧面是,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二者关系,往往是在数量上实现突破的同时,创新成果质量却有不种程度的下降,这也是当前我国教育理论创新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为此,在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上科学寻找二者之间的平衡点,使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天祥.高等教育理论创新及其主要途径[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5):91.

[2]喻立森.杨贤江的创新教育理论与教育理论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09(1):8.

上一篇:论高校教材建设 下一篇:高维空间可测横截集中的标准正交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