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的主题设计与实施

时间:2022-09-27 04:33:24

小学习作教学的主题设计与实施

著名童话作家金波老师说,“孩子故事多,天天学写作”,但学生作文的现状远远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如意。虽然学生的生活很丰富,故事也很多,可一接触到作文,尤其是写实作文时,多数学生还是不知道表达什么,如何表达。经研究发现,导致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将学生的阅读积累、生活体验与习作训练很好地融合起来。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生活体验,并实现阅读、生活与习作的有机融合呢?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我们采用了“确定语用主题,围绕语用主题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设计”这一教学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一、结合阅读教学确定语用主题

教师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往往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在确定主题时,一般都紧密结合阅读教学,从学生学习的课文中寻找习作训练点。为此,开学初,应先进行全册备课,对本学期的习作训练内容有一个整体了解。然后再对每一单元主题内容进行分析,找出每一单元的习作训练点。最后,再将这些习作训练点落实到各单元具体课文的教学中去。这样有了明确的习作训练内容,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能在完成阅读任务的同时,考虑渗透表达因素,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领悟表达方法。

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天马》是一篇介绍工艺品的说明文,作者从天马的艺术价值、外形特点、名称由来以及象征意义四个方面介绍了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记的“天马”,赞扬了西汉人民卓越的创造能力及“天马”震撼人心的艺术价值。其清晰自然的说明顺序和生动严谨的语言表达非常典型,尤其是写“天马”艺术造型的部分,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状物抒情,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马的热爱之情,是一篇很好的习作例文。据此,我们确定了“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件工艺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一语用主题,按说明文这一文体的训练序列安排学生习作。

二、围绕语用主题进行阅读积累

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的两大能力。只有将阅读与写作两项能力融合起来,相辅相成,相互渗透,才能促进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加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确定了语用主题后,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完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还要完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任务。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领悟表达技巧,在对典型例文进行深入学习的同时,还要紧紧围绕语用主题,适时、适度地进行拓展阅读。

如学完《天马》一文,教师又推荐学生回顾阅读前面学过的课文《冰灯》《中国节》,补充阅读冰心的《小橘灯》、席慕容的《一枚贝壳》、秦文君的《金狮扣》等名家名篇,以及部分描写工艺品或与工艺品有关的美文片段。然后引导学生揣摩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艺术风格,品读欣赏文章中的经典语句,学习作者状物说明、抒感的表现手法。拓展阅读的内容以学生自由阅读为主,但教师要提醒学生进行批注、摘记,有些甚至要求熟读成诵,为写自己喜欢的工艺品积累语言材料和写作经验。

拓展阅读的内容除推荐名家名篇外,还要注意相应地补充一些接近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文章。因为学生在阅读名家名篇时,虽然感受到了名家笔下工艺品那独特的艺术魅力,体验到了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但是,这些名家介绍的工艺品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常见,他们的语言表达艺术更是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就此再引导学生阅读同龄孩子的优秀习作,将可望而不可即的精美文字、艺术手法浅显化,以便学生学习、借鉴。

三、围绕语用主题进行生活积累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看到的”“听到的”当然来自生活,就是“想到的”也同样来自生活。有了生活,学生才会写出真实的、自己的话。但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却缺少对小学生实际生活和表达需要的关注,导致学生习作内容空洞,抄袭模仿现象更是到处可见。为了让学生在作文中写自己的真实生活,且表达真情实感,可围绕语用主题让学生留心观察、体验,搜集资料,或根据需要开展相应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及切身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产生写作需要,并自觉自愿地进行写作。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善于观察,勤于捕捉,还要善于思考,勤于记录。笔记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如绘制表格、图表,粘贴照片、图片,摘抄资料、写连续的观察日记,记人物采访实录,还有录音、录像、影视资料,等等。这些笔记既是对活动内容的记录,也是一种自由、随意的练笔形式,以后习作时可以直接从里面提取信息,是学生习作的宝贵资料。

如在学《天马》一文时,布置学生课下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工艺品,要求多方面进行观察,多渠道搜集资料。可以通过询问父母、查阅资料等手段对工艺品进行深入、广泛的了解,并以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全面观察、深入考证,学生不仅对工艺品的外形有了直观的认识,而且会了解到其与众不同的来历、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包含的象征意义等。然后教师以“我喜爱的工艺品”为话题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喜欢的工艺品。交流展示后,学生结合工艺品的特点,对自己的材料进行认真的整理,以备写作时用。

四、整合资源,引导写作

经过广泛的阅读积累和深入的生活体验,学生积累了语言,习得了方法,拥有了素材,丰富了体验,此时再对其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整合资源,进行写作。这一环节教师主要是在拓宽学生习作思路和启发学生自由表达上下功夫,课堂上多些自由和弹性,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无拘无束、敢想敢说,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来。

仍以把工艺品作为主题的习作训练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课内外阅读内容,再一次复习积累的语言,体味表达的方法,沟通习作与阅读、与生活的联系;接下来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生活积累进行构思、行文,实现对阅读材料的整合与内化,对知识积累的迁移与超越;然后引导学生再一次进行相关片段、例文及生活随笔的阅读,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反复修改,直至满意。

指向语用的单元主题设计,在实施过程中,阅读与写作呼应互补、有机融合,生活与写作紧密联系、平行推进,既注意了对学生观察描写、遣词造句的功底的夯实,又强调了对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有效地实现了习作与阅读、与生活的有机融合。训练过程顺应了学生的写作心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操作,有利于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形成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市李沧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上一篇:转换思维角度,寻找解题突破口 下一篇:休学背后的秘密:揭秘家庭养育对孩子自我发展的...